基本資料
中文名:謝旦如
別名:謝澹如、謝淡如、永淦、元功、王了一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04年3月25日
逝世日期:1962年9月26日
職業(yè):湖畔詩人,藏書家,博物館開拓者
畢業(yè)院校:惠靈英文專科學校、上海國民大學
代表作品:苜?;?/p>
簡介
謝旦如,又名淡如、澹如,(1904~1962),上海市人。二、三十年代即從事進步的文化工作,曾先后開設過西門書店和公道書店。民國10年(1921年)至民國18年,與進步文化人士創(chuàng)建“上海通訊圖書館”,擔任執(zhí)行委員;民國14年參加“湖畔詩社”,出版進步詩集和刊物;民國19年參加“自由運動大同盟”,并參加“左聯(lián)”的活動,與友人合編《出版月刊》,介紹“左聯(lián)”的進步書刊;民國20年至民國22年間先后兩次在自己寓所掩護瞿秋白夫婦,時間達一年左右,并與魯迅有過交往。抗日戰(zhàn)爭期間,參加抗敵救亡的文化活動,協(xié)助許廣平編輯魯迅所翻譯的《譯叢補》及《魯迅全集》的出版;后又參加《魯迅風》的編輯工作。
生平
謝旦如世代經商家資萬貫,父親謝敏甫是上海福康錢莊的老板,酷愛字畫,藏書豐富。謝旦如幼讀私塾,受家庭薰陶喜愛文學。謝旦如十三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十五歲時,根據(jù)父親的遺愿與母親的安排,到福源錢莊打工,從學徒做起準備接班,與應修人、樓適夷同事。除了上夜校讀書,他還和同在錢莊學徒的應修人等結為好友,一起吟詩作文。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受應修人等影響,閱讀了大量新文化書刊。1921年謝旦如與應修人、樓適夷等人籌集一批書籍成立了“上海通信圖書館”,以書會友,他是執(zhí)行委員之一。認識了在上海從事革命活動、被稱之為常州三杰之一的惲代英(另兩人為瞿秋白與在廣州起義中犧牲的張?zhí)祝钍苡绊憽?924年底經應修人介紹,加入由馮雪峰、潘謨華、應修人、汪靜之發(fā)起的“湖畔詩社”,出版過詩集《苜?;ā?。
《苜蓿花》這本詩集于1925年3月25日初版,內收《一間灰暗的房里》《走近樹下賣卜的攤前》《太子塔落影在蓮花池里》《浸在三更
藏書
謝旦如的父親謝敏甫酷愛字畫,藏書豐富。他在上海南市董家渡天主教堂旁的紫霞路購買了68號這一宅院,占地近一畝,三開間三進,第二進中的西廂房專門用來藏書,幾十年下來總有萬冊。之后謝旦如又添了許多新文化、新文學和外文的書籍。
謝旦如和同在錢莊學徒的應修人等一起吟詩作文,并籌集一批書籍成立了“上海通信圖書館”,以書會友。
葉靈風這么介紹過謝澹如:“澹如是一位愛書家。自從有新文藝出版物出版以來,不論是刊物或單行本,他必定每一種買兩冊,一冊隨手讀閱,一冊則收藏起來不動。這當然很花錢,可是當時他恰巧有這一份財力。他又喜歡買西書,不論新舊都買,尤其喜歡買舊的,因此當時上海舊書店中人,沒有一個不認識他的?!?/p>
一九五七年秋天,葉靈風第一次回到解放后的新上海,到大陸新村去參觀魯迅先生故居時,會見了老朋友謝澹如先生。他是當時的館長,從樓梯上下來接待葉靈風時,彼此見了都喜出望外,因為過去在上海時,大家都喜歡逛舊書店。
謝澹如
捐獻
大約從1931年7月開始,丁玲與雪峰之間開始有一些通信。丁玲寫給雪峰的信,除了作于1931年8月和1932年1月、已經公開發(fā)表的《不算情書》,上海魯迅紀念館還存有另外幾封。這些信與《不算情書》等書信、文稿一起,都是丁玲1933年5月被綁架后,馮雪峰、樓適夷轉移到進步人士謝澹如家中保存下來的。全國解放后,謝澹如曾經將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夢珂》等三篇文稿和胡也頻的一些文稿捐獻給上海魯迅紀念館,而“胡也頻、丁玲的照片10余幀及丁玲致馮雪峰信6封”,則是1962年謝澹如病逝后,其夫人錢云錦于1963年捐獻的。謝澹如深知它們的珍貴,又涉及個人情感隱私,想有機會直接交給書信的收寄人,他早在1923年就積極參加湖畔詩社活動,深得雪峰信任。謝澹如之子謝慶中曾經撰文說,謝澹如為了保存這些文物想了許多辦法,甚至縫在岳母的壽衣中。
2007年8月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辦“纖筆一支誰與似——丁玲生平與創(chuàng)作展”,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