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謝玉銘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福建省晉江縣
出生日期:1893年6月5日
逝世日期:1986年3月20日
職業(yè):教師
畢業(yè)院校:北通州協(xié)和大學
主要成就:為造就人才貢獻畢生精力 主編《中南日報》上的學術(shù)副刊
人物簡介
謝玉銘,字子瑜。1893年6月5日生于福建省晉江縣。4歲喪父,隨母自出生地遷居泉州城內(nèi),家庭生計全靠母親一人維持。
人物簡歷
1893年6月5日生于福建省晉江縣。
1917年畢業(yè)于北通州協(xié)和大學(燕京大學前身)。
1917—1921年任培元中學數(shù)學、物理、英語教員。
1921—1923年任燕京大學助教。
1923—1924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物理學,獲碩士學位。
1924—1926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獲博士學位。
1926—1932年歷任燕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教授、物理系主任(1929—1932年)。
1932—1934年應(yīng)聘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任客座教授。
1934—1937年回燕京大學物理系任教授。
1937—1938年到湖南大學物理系任教。
1938—1939年任教于南遷的唐山交通大學(現(xiàn)西南交通大學)。
1939—1946年任廈門大學物理系教授,并先后兼任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教務(wù)長等職。
1946年應(yīng)菲律賓馬尼拉東方大學之聘,任該校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1968年退休后遷居臺灣。曾兼任臺北市實踐家政經(jīng)濟學院物理、英語教師多
生平經(jīng)歷
他在養(yǎng)正小學畢業(yè)后進入培元中學。在學時,成績優(yōu)秀,生活清苦。中學時,他善畫地圖,常利用此特長賺錢以減輕母親的負擔。當時國內(nèi)最大的圖書公司——商務(wù)印書館,尚不能印制掛在墻上的大幅地圖。他利用假期繪制成多幅大型歐洲、亞洲、日本、臺灣等地的地圖,賣給學校,一年下來可以掙到幾十塊銀元。中學畢業(yè)時,由于學習成績優(yōu)異,被推薦進入北通州協(xié)和大學(燕京大學前身)。他在大學期間除了努力攻讀物理學外,還特別注重提高英語水平。這不僅使他兩度被選,代表協(xié)和大學參加校際英語辯論比賽,而且使他在大學畢業(yè)后的工作中及留學期間,受益匪淺。
1917年大學畢業(yè)后,為了報答母校對他培養(yǎng)、推薦之恩,謝玉銘回到培元中學,擔任物理、數(shù)學教員。由于他英文很好,因而還擔任英語會話及語法的教學工作。
1921年,燕京大學(當時協(xié)和大學已與北平匯文等教會大學合并為燕京大學)物理系主任聘謝玉銘到燕京大學,擔任物理實驗等課程的教學工作。1923年,
人物貢獻
謝玉銘為教育事業(yè),造就人才貢獻畢生精力。他逝世時沒留下什么物質(zhì)財產(chǎn),卻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1932—1934年間,謝玉銘應(yīng)邀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任客座教授。他和W.V.休斯頓(Houston)合作開展氫原子光譜巴爾末系精細結(jié)構(gòu)的研究。他們最初的目的是精確測定在光譜學和量子電動力學中均有重大意義的精細結(jié)構(gòu)常數(shù)α。(α在量子電動力學中又稱為耦合常數(shù))。α在光譜精細結(jié)構(gòu)計算、光子和電子互作用的計算中至關(guān)重要,到1930年大部分實驗結(jié)果認為它等于1/137。a恒等于e2/hc,其中e為電子電量,h為普朗克常數(shù)h除以2π,c為光速,它們分別為量子電動力學、量子理論以及相對論的重要常數(shù)。α把這三個基本理論聯(lián)系在一起,自然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許多物理學家,例如W.K.海森伯(Heisenberg)和W.泡利(Pauli),希望探究α為何是1/137,而不是其他值,例如1/136。他們認為,如果揭開這
為人作風
謝玉銘為人正直不阿,勤勤懇懇為教育事業(yè)貢獻畢生精力,在學術(shù)上有重要的貢獻,但他從未夸耀自己的功勞。這種嚴謹謙虛的學風,值得后人仿效發(fā)揚。
(作者:吳伯僖)
謝玉銘1948年
謝玉銘和夫人張舜英,1959,香港
主要論著
1HsiehY.M.(謝玉銘),C.H.CorbettLaboratoryproblemsandprojectsinphysics.CommercialPress,Shanghai,1924;1926(2ndedition).
2郭察理,謝玉銘,于樹樟譯.物理學原理及其應(yīng)用(原為英文版).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8.
3W.V.Houston,HsiehY.M.Bull.Am.Phys.Soc.,1933,8(5).
4W.V.Houston,HsiehY.M.ThedoubletseparationsoftheBalmerlines.PhysicalReview,1934,45:132.
5W.V.Houston,HsiehY.M.ThefinestructureoftheBalmerlines.PhysicalReview,1934,45:263—272.
6蔡方憲,謝玉銘.以佛科擺測定北平重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