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竇光鼐
外文名:Dou Guangnai
國籍:中國
出生地:山東諸城
出生日期:1720
逝世日期:1795
人物生平
竇光鼐,字無調,號東皋,山東諸城人。風節(jié)挺勁,于書無所不窺,尤工擘窠書。卒年七十六。自幼好學,穎悟過人,十二歲為秀才,十五歲鄉(xiāng)試第三名,乾隆七年(1742)進士,歷任庶吉士、編修、左中允、內(nèi)閣學士、左副都御史、浙江學政、吏部侍郎、暑光祿寺卿、宗人府府丞、禮部侍郎、左都御史,提督浙江學政,順天府尹,光祿寺卿,福建鄉(xiāng)試正考官等。死后魂歸故里,并葬于山東安丘市臨浯鎮(zhèn)高家莊村,竇氏墓地位于高家莊村后,碑文正面題有“文官御史祖,一代帝王師”。系乾隆皇的的老師,同乾隆時期宰相劉墉為姑家表兄弟。
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浙江學政,彈劾浙江巡撫福菘與平陽知縣黃梅等人勒索漁戶,重臣阿桂赴浙再查,企圖將大事化小。
乾隆五十二年(1787),與朱筠奉旨刊刻《日下舊聞考》。乾隆帝曾賜詩:“兩浙山川常毓秀,諸生越旦汝司文。從來士習民成俗,勖彼行知尊所聞。見外發(fā)中務清正,涵今茹古去織棼。曰公似矣曰明要,簽后紓予一念殷。
文學成就
竇光鼐學問精湛,博學多才,精通經(jīng)史,詩賦尤佳,文詞清古,素有“才子”之稱,深受乾隆皇帝雅重。每逢盛大典禮,便令其作詞賦銘頌;御制詩文,都令他校閱。與紀文達(紀昀)、朱正文(朱圭)、翁方綱等名流在朝主持文運30年,極有造詣,對清代文化的發(fā)展影響頗深。其著作有《省吾齋詩稿》、《省吾齋文集》等傳世。
拗口詩作
竇光鼐主持浙江鄉(xiāng)試(一說福建鄉(xiāng)試)時,以“南蠻鵡舌之人”命題,因此引起考生不滿。據(jù)說竇光鼐最后不得不作詩一首,令考生用家鄉(xiāng)方言誦讀,結果無一人能夠讀得下來,風波才得以平息。此詩即后世廣泛流傳于齊魯之地的《別蠻詩》——意即區(qū)別南方蠻子的詩。
《別蠻詩》
館閣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寵出重城;
散心蕭寺尋僧敘,閑戲花軒向曉行。
情切辭親摧寸草,拋撇朋輩譬飄萍;
生逢盛世識書士,蠻貊氓民慕美名。
清史文載
竇光鼐,字元調,山東諸城人。乾隆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大考四等,罰俸。高宗夙知光鼐,居數(shù)月,擢左中允。累遷內(nèi)閣學士。二十年,授左副都御史。督浙江學政。上南巡,臨??h訓導章知鄴將獻詩,光鼐以詩拙阻之。知鄴欲訐光鼐,光鼐以聞。上召知鄴試以詩,詩甚拙,且言原從軍。上斥其妄,命奪職戍辟展。后數(shù)年,上欲赦知鄴還,而知鄴妄為悖逆語,欲以陷光鼐,上乃誅之。
光鼐學政任滿,還京師。秋讞,光鼐以廣西囚陳父悔守田禾殺賊,不宜入情實;貴州囚羅阿扛逞兇殺人,不宜入緩決:持異議,簽商刑部,語忿激。刑部遽以聞,上命大學士來保、史貽直,協(xié)辦大學士梁詩正覆核,請如刑部議,且言光鼐先已畫題,何得又請改擬。上詰光鼐,光鼐言:“兩案異議,本屬簽商,并非固執(zhí)。因會議時言詞過激,刑部遽將簽出未定之稿先行密奏。臣未能降心抑氣,與刑部婉言,咎實難辭,請交部嚴加議處。”上以“會讞大典,光鼐意氣自用,甚至紛呶謾罵而不自知。設將來預議
民間傳說
竇光鼐小時候即顯示出過人的才華,老百姓都說其有大處,是天上的星宿,是神仙下凡,自然便有了許多神奇的傳說。
據(jù)說竇光鼐讀私塾的時候,因為聰穎,點子也多,所以年齡雖不大,卻是小伙伴中的頭。
有一天,竇光鼐領著小伙伴去城隍廟玩,玩著玩著,看到城隍爺?shù)乃芟?,一時詩興大發(fā),便順手在城隍爺?shù)纳砩项}了一首詩:城隍,城隍,差你去南洋,巳時去戌時還鄉(xiāng),若有延遲,打你兩皇杠!
第二天,竇光鼐和小伙伴們剛在私塾里坐定,私塾先生便慢吞吞地開了口:“昨日誰去城隍廟玩了?”竇光鼐和伙伴們面面相覷,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
原來,城隍爺自竇光鼐在其身上題詩后,不知所措,但又不敢多問,便在當夜托夢求助私塾先生:“老爺差我去南洋,兩個時辰便返鄉(xiāng),時間太緊且不說,所為何事應端詳。”
老先生夢醒后,便覺此事蹊蹺,遂查問此事。竇光鼐連忙站起來說他領著小伙伴們?nèi)ネ孢^。老先生依舊板著臉說:“有沒有誰亂寫亂畫?”
竇光鼐連忙承認自己在城隍的身上題了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