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何思敬
別名:何畏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杭縣(今余杭)
出生日期:1896年
逝世日期:1968年
職業(yè):學者
畢業(yè)院校:東京帝國大學
主要成就:毛澤東曾稱他是“全國第一流的法律學家”。
人物生平
1927年2月回國,受廣東革命政府之聘,到國立中山大學任法學院教授兼法學院副院長。后多次在講臺上揭露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的罪行。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取消赴德留學考察計劃,在上海參加文化界反日會,初負責宣傳工作,后主持會務。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應中國社會科學家聯(lián)盟號召,傾囊捐款支持上海軍民抗日,并撰文揭露日本侵略野心,抨擊蔣介石退讓政策,呼吁抗日。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9月,重返中山大學,任文學院社會學系教授,何思敬在中山大學任教期間,就研究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和G.W.F.黑格爾的法哲學、精神現(xiàn)象學,開設《經(jīng)濟學》、《方法論》和《戰(zhàn)爭哲學》等課程,講授《資本論》、《黑格爾哲學和唯物辯證法》、克勞塞維茨《戰(zhàn)爭論》和《歷史唯物主義》。舉辦學術講座,講述抗日形勢,宣傳紅軍長征必勝。收集兩廣政治、經(jīng)濟、軍事情況,寫成《關于紅軍西征(即長征)的報告》,向黨組織反映廣東各階層對長征的反響;
個人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繼續(xù)從事法律、哲學的研究、教學和翻譯工作,他一方面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撰寫了介紹《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實踐論》等重要哲學著作的文章,同時繼續(xù)以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從德文原版翻譯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其中有《法律家社會主義》、《國民經(jīng)濟學批判大綱》、《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等。
他還用譯述的方法發(fā)表了《恩格斯論教育和生產(chǎn)勞動底結合》和《馬克思、恩格斯論共產(chǎn)主義的全面教育》兩篇著作,批判了1958年出現(xiàn)的片面理解生產(chǎn)勞動與教育的關系的某些錯誤思想和做法,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教育革命的思想,捍衛(wèi)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人物評價
毛澤東曾稱他是一位“有正義感、有勇氣、有學問”的人,是“全國第一流的法律學家”?!拔幕蟾锩敝?,遭受殘酷迫害,于1968年含冤逝世。1979年,黨中央為其平反昭雪,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追悼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