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朱子清
別名:鏡心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安徽省桐城縣
出生日期:1900年10月17日
逝世日期:1989年3月11日
職業(yè):有機化學家、教育家
畢業(yè)院校:東南大學,伊利諾大學
主要成就:天然產(chǎn)物有機化學方面造詣精深。 貝母植物堿研究,曾居國際領先。
人物生平
1900年10月17日生于安徽省桐城縣。
1926年7月畢業(yè)于東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獲理學士學位。
1926年8月—1929年7月任東南大學理學院助教。
1929年9月—1933年6月赴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院深造,獲哲學博士學位。
1933年8月—1934年赴德國明興大學深造。
1934年—1935年6月赴奧地利格拉茲大學深造。
1935年8月1937年7月任南京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1937年8月—1946年6月任北平研究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代理所長。
1946年8月—1949年7月任暨南大學教授兼化學系主任。
1947年7月—1950年6月兼任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1948—1199年兼任同濟大學教授。
1949年10月—1952年8月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1952年10月—1955年8月任復旦大學教授兼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1955年9月1989年3月任蘭州大學教授,甘肅省藥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技術成就
豐富了植物堿化學
朱子清畢生從事天然產(chǎn)物的研究。眾所周知,植物堿有著很強的生理活性。1888年德國弗拉格納(K.Fragner)最早開始貝母植物堿的研究,在以后的半個多世紀里,日本、中國、蘇聯(lián)等國家也陸續(xù)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這些研究大都滯留在實驗式或功能團的測定上,其化學結(jié)構(gòu)一直是個謎。從50年代初起,朱子清領導其研究小組,對貝母植物堿進行了比較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他們克服了測試手段落后、設備條件差等重重困難,基于前人在單獨使用鋅粉蒸餾或硒脫氫未能將貝母素分子充分打開的失敗經(jīng)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黃文魁大膽提出把把鋅粉蒸餾和硒脫氫兩種方法聯(lián)合并用的新途徑,終于在1955年首先確定了該類植物堿的基本骨架為變型甾體。該項研究成果在《化學學報》上發(fā)表后,引起了化學界的重視。1956年朱子清應邀參加德國科學院主辦的“國際生物堿會議”,報告了貝母植物堿的研究工作,博得了國際同行的贊譽。隨后又應邀赴匈牙
主要論著
1ChuT.T.(朱子清).AbbauversucheinderBrucin—Reihe.JustusLiebigsAnnalenderChemie,1935(517):290—294.
2ChuT.T.(朱子清),ChouT.Q.(趙承嘏).StudyofGelsemine.I.J.Amer.Chem.Soc.,1940(62):1955—1957.
3ChouT.Q.(趙承嘏),ChuT.T.(朱子清).StudyofGelsemine.Ⅱ.J.Amer.Chem.Soc.,1941(63):827—828.
4ChouT.Q.(趙承嘏),ChuT.T.(朱子清).ThePreparationandPropertiesofPeimineandPeiminine.J.Amer.Chem.Soc.,1941(63):2936—2938.
5ChuT.T.(朱子清),ChouT.Q.(趙承嘏).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