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蕭振瀛簡介

    蕭振瀛

    更新時間:2019-06-19 15:45

    蕭振瀛(1890—1947),民國軍人政客。以外交手腕著稱。吉林扶余人。1912年考入吉林政法專門學校。1920年任吉林省田賦管理局局長。1922年當選國會眾議院議員。1924年去西北。1926年參加五原誓師,被委任為宋哲元之西路軍軍法處長。1930年,西北軍解體,串聯(lián)宋哲元,張自忠重組為29軍,任中將參議。1933年初,參加喜峰口抗日作戰(zhàn)部署。1934年,在其謀劃下,第29軍填防平津。作為中日之間的半獨立的勢力迅速成長,他先后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長等職。后因遭土肥原賢二離間,被迫辭去軍政職務(wù)。1937年“七·七”事變后,任第1戰(zhàn)區(qū)上將總參議。極力阻止馮玉祥重掌軍權(quán),1938年參加中日秘密和談。1940年,辭去軍政職務(wù)從事實業(yè)。曾創(chuàng)辦東北松花江中學、東北兒童教養(yǎng)院,與閻寶航、高崇民等組建勝利建國會。1945年“八·一五”光復(fù)后,移居北平。1947年5月,因病逝世。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蕭振瀛

    國籍:中國

    出生地:吉林省扶余縣四馬架村

    出生日期:1890年5月2日

    逝世日期:1947年5月8日

    職業(yè):軍人

    畢業(yè)院校:法政大學

    生平簡介

    2

    蕭振瀛,字仙閣,1890年5月2日出生于吉林省扶余縣四馬架村。1947年5月8日病故于北平。原籍山東省文登市大張村。祖父逃荒下關(guān)東,落戶于松花江畔。蕭青年時以法政大學學生投軍,歷任東北軍孫烈臣部營長、參謀、軍法官、吉林田賦局局長,以及參議院議員等。后以指責吉林省政,并成立民治會,不容于吉林省省長王樹翰,而離東北。

    蕭經(jīng)李鳴鐘介紹,參加西北軍。歷任綏遠省臨河縣、五原縣縣長,包臨道尹,西安市長,軍法處長等職。并以西北軍代表去蘇聯(lián)工作過一時期。西北軍大小頭目都是互拜兄弟,以相拉攏。以之,蕭在西北軍中被稱“蕭大哥”,群相信賴。

    蕭和馮二人反目,始于1927、1928年馮在西北“清黨”時,濫肆捕殺。蕭時以軍法處長之位,出于義憤和人道釋放了被捕中的3000余名青年。知名者有于振瀛、李子健、陳健民等。馮以蕭違犯軍令并懷疑蕭在蘇與蘇有勾結(jié),欲殺蕭。蕭得宋哲元、馬鴻賓、門致中、馮治安等支持及聞承烈、張樹聲從中說項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性格

    3

    蕭振瀛為人耿介,性格豪放,待人誠懇,在東北軍、西北軍乃至華北、西南實業(yè)界朋友甚多,摯友中不乏各界名人。他一生未參加任何黨派,黨派成見相對少些,因而也能與何基灃、閻寶航等結(jié)為至友,對于蕭的為人,李宗仁曾贊譽之“其性慷慨,其才雄渾,故都樹績,遺愛猶存”;程潛將軍說他“急公好義,磊落欽崎,通權(quán)達變,敢論敢為”。對于他的才能,傅作義將軍說他“政治居先,經(jīng)濟其次,游刃恢恢,綽有余地”。其人才思敏捷,詞鋒銳利,尤善演講。他生活樸素,不動煙酒,不好女色,惟喜槍馬,閑時好弄笛簫以自慰。遺作有《華北危局紀實》。李敖曾寫《李敖:手大嘴大騙四方的扶余人蕭振瀛》一文以示紀念。

    子女

    4

    蕭振瀛先后娶過三位夫人,前兩位夫人孟氏、苗氏都早逝,沒有留下子嗣。1922年,蕭振瀛奉母命回到吉林老家,與劉文瑛女士結(jié)婚。兩人生有四子二女,現(xiàn)均健在。另外,蕭振瀛早年還曾從族人中過繼一子。

    嗣子蕭朝伍,1912年生,在北平求學期間曾參加“一二·九”運動,并加入黨的外圍組織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后到延安參加八路軍,任賀龍所部一二○師某旅宣傳干事。1940年在晉西北犧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長子蕭朝禮,1923年生??箲?zhàn)前考入南開大學,后隨學校內(nèi)遷,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1947年蕭振瀛去世后,繼任大同銀行董事長。解放后曾在天津小白樓開設(shè)美新舞餐廳,當時很有名氣。他一直未正式參加工作?,F(xiàn)居天津。

    次子蕭朝智,1926年生。解放前就讀華北大學,1949年未畢業(yè)即去臺灣。后回到天津,參加市教育局辦的師資培訓班,結(jié)業(yè)后在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學教書。1980年前后移居美國。2005年9月9日,筆者曾隨同蕭朝智先生到喜峰口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軼事

    5

    1930年,在蔣馮閻中原大戰(zhàn)中,馮玉祥部西北軍解體。張學良入關(guān)主持華北軍政,進駐北平。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給西北軍余部留了一個軍編制。蕭振瀛因有東北軍淵源,因此得到萬福麟、劉哲、莫德惠的幫助,使張學良同意這個軍的編制由蕭來組織。

    當時西北軍余部張自忠、李文田駐曲沃,宋哲元駐運城(由參謀長張維藩主持,宋在太原)。蕭振瀛于是邀集西北軍各將領(lǐng)在運城開會,與會者有蕭振瀛、宋哲元、張維藩、張自忠、馮治安、趙登禹、何基豐和李文田等八人。在蕭振瀛的堅持下,會議決定推選宋哲元為軍長,于1930年12月成立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第三軍,蕭振瀛任總參議。1932年12月,該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二十九軍的建立,為后來的抗日戰(zhàn)爭保留了一支勁旅。

    1935年11月,蕭振瀛任天津市市長。12月,冀察政務(wù)委員會成立,宋哲元任委員長、河北省主席,蕭振瀛任委員兼經(jīng)濟委員會主任委員。

    蕭振瀛在津主政期間,正是日本侵略者步步進逼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