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蔣玄佁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富陽
出生日期:1903年
逝世日期:1977年
職業(yè):考古學家
畢業(yè)院校:杭州國立藝專
代表作品:《黃山》、《雁蕩山》
擅長:中國話
個人簡介
蔣玄佁(1903—1977.2)字挺生,浙江富陽新關村(今屬大源鎮(zhèn))人。擅長中國畫。從小喜愛繪畫。稍長,拜諸暨蔡彥才為師,習山水技法。1927年入國立杭州藝術??茖W校雕塑系。畢業(yè)后,東渡日本,就讀東京帝國大學,專攻西洋畫和雕塑。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毅然歸國,重入國立藝專深造,師事徐悲鴻、潘天壽,并與同學李可染、孫青羊等互助切磋,藝乃大進。1936年,受聘于嘉興秀州中學,任美術教員??谷諔?zhàn)爭期間,先后在華東聯(lián)合中學、臺州中學、湘湖師范任教。同時,潛心研究文物考古學,曾赴長沙實地考察楚文化之孕育及發(fā)展。
建國后,玄佁任上海同濟大學建筑系教授,曾赴江西吉安考察吉州古窯之興衰。隨后,遍歷黃山、雁蕩山,創(chuàng)作《黃山》、《雁蕩山》兩部大型畫冊。1977年,因患癌癥病歿于上海。
代表作品
著作有《幾何陶紋研究》、《墨拓術》、《長沙——楚民族及其藝術》、《蘇聯(lián)雕刻》、《中國繪畫材料史》、《中國陶器的發(fā)明》、《吉州窯》、《蔣玄佁水彩畫》等。
拍賣記錄
作品名稱成交價拍賣時間拍賣機構
蔣玄佁工地RMB:39602008-05-31上海國拍
蔣玄佁靜物RMB:71502007-11-24上海國拍
出版作品
《蔣玄佁水彩畫》蔣玄佁繪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9
《中國繪畫材料史》 蔣玄佁著 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1986
《吉州窯剪紙紋樣貼印的瓷器》 蔣玄佁著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58
《長沙楚民族及其藝術》[普通古籍]:五卷/蔣玄佁撰 蔣玄佁撰 上海:美術考古學社 1950
《長沙“楚民族及其藝術”》[普通古籍]/蔣玄佁撰 蔣玄佁撰 上海:今古出版社 19491950
人物評價
作為一個知名學者,蔣玄佁有著廣泛的社會交往,他曾為魯迅先生塑像;他和郁達夫、茅盾、徐悲鴻、傅抱石友善,多有作品的酬答,他與潘天壽亦師亦友,情誼至篤。他珍惜這些友誼,但從來下渲染和炫耀這種關系,來抬高自己的身份。他一生恪守著“依附于人,必無成就”的箴言。
蔣玄佁在做人、作畫,包括藝術見地不妄言陳說,不順風撐船,一切通過自己思維的“過濾”,直言著自己認定的看法。諸如,對于以往的一部美術史,他在博取廣采了不為人們注重的眾多文物、雜件以及許多無名畫家的繪畫之后在日記中宣稱:“我讀了一些有見識的野史,我有勇氣翻掉這個巨大的歷史車輪,如有可能,我要注釋這些歷史,使歷史有一些新的生命”。然而,十年動亂中他搜集積累的資料喪失殆盡,未能如愿。
正因為知古愈深,他的許多見解反不為古所囿,他表現(xiàn)山筆墨技巧,甚至工具材料當隨時代變化的開明態(tài)度,他曾指出:“金冬心用漆匠的刷子于書法;潘天壽在竹竿上裝海綿代筆;傅抱石用熨斗
作品評價
蔣玄佁遺留下來的作品是為數(shù)不少的,今天閱覽這些畫作,不論是水墨畫或潑色畫,都可以窺見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筆墨中蘊藏著充沛而頑強的生命力。他的作品,或表現(xiàn)壯美的山谷、湍急的飛流、遼闊的墾區(qū)、自然的造化,或表現(xiàn)春酣中的牡丹、炎夏中的白蓮、秋日的紅葉、傲霜的寒梅,都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誘發(fā)人們對生活的愛戀。他的畫結構豐滿,造型別致,色彩豐富,有時畫面寥寥幾筆,而妙得“計白當黑”的至理;有時畫面墨彩一片,而妙得“以實寫虛”的訣竅。蔣玄佁的畫風,明媚酣恣,清新自然。其中不少產(chǎn)生于無比黑暗的“文革”歲月里的作品,竟是如此地令人神思向上,意氣飛揚,可謂是“出淤泥而不染”。
蔣玄佁的畫,靈秀而不纖弱,狂放而不浮躁,出新而下時髦,他的畫摒棄了“演戲”的痕跡,而進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境界。這樣的藝術特色是和他作為學者的藝術和文學的修養(yǎng)相關聯(lián)的。在蔣玄佁看來,描寫景物,更要去描寫景物的性情,
藝術之路
蔣玄佁既是一位嚴肅、縝密的考證學問的學者,又是一位耽心丹青數(shù)十年,勤于筆墨揮灑的畫家;旨在陶冶性靈、抒寫胸臆的文人情操,同時又飽含豪放不羈、激情洶涌的畫家氣質(zhì)。這些在他身上是合而為一的,這使他在繪畫方面,創(chuàng)作欲強而披露的作品極少,以致知者寥寥。
數(shù)十年筆墨的積聚,知古知今,知彼知己,也似乎展望到了放在自己面前的美好幢憬,加之旺盛的精力,六十年代正是蔣玄佁沖刺繪畫高峰的黃金季節(jié),“文化大革命”發(fā)生了,在“雪崩”中余生的他,清醒地意識到個人在藝術上的沖刺已不是當務之急,而回過身去搶救民族繪畫遺產(chǎn)則是刻不容緩,迫在眉睫的使命。他置批斗于不顧,置生死于度外,竭盡所能,開始在他那陰暗擁塞的“角落”里,神不知鬼不覺地,一筆一筆,一張一張,天復一天地臨摹復制著古代名畫。他當時曾在日記中寫道:“晚節(jié),是有其基礎的,有他的人格,有其不可磨滅光輝貫穿的一生,要有鋼鐵般的勁,玉石般的堅,冰雪般的冷,它是從平生剛毅不
人物故事
事業(yè)是有志者的桃源世界。蔣玄佁只要一旦畫筆在握,人生的凄涼,時遇的怨哀,病魔的擾亂,都被拋到九霄云外,彼時彼刻,他完完全全被引渡到一個獨有歡愉、不知辛酸的洞天福地之中。作大幅畫時,他以地板充畫桌,匍伏于地,縱筆馳聘,精力彌滿,勢不可遏,直到病魔真正地壓倒了他那獻身事業(yè)的頑強理智,站起來天旋地轉(zhuǎn),躺下去不能動彈,才不得下放下手中的畫筆。有一次,他創(chuàng)作一幅用二張丈二匹紙拼接的“嶺上梅”,筆走龍蛇,時起時伏,以致心臟病猝發(fā),人事不省,休克在這張滿是彩墨的畫幅上。倘使,人們了解到蔣玄佁是在那樣惡劣的政治氣候和身體條件下,是以熱血膽魄伴和筆墨完成的偌大工程,那末,論其意義和價值便更不尋常了!
剛正磊落的人品、勤奮刻苦的探求、多才多藝的修養(yǎng)、深沉淵博的學識,塑成了蔣玄佁其人和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