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荀慧生
別名:白牡丹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星座:摩羯座
出生地:河北東光
出生日期:1900年1月5日
逝世日期:1968年12月26日
職業(yè):著名京劇演員
代表作品:《紅娘》《紅樓二尤》《玉堂春》《棋盤山》
主要成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旦角 四大名旦之一 創(chuàng)立荀派
人物生平
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戲,其中代表作為《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與楊小樓、尚小云、譚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兩次當選“四大名旦”,有“無旦不荀”的美譽。
誕辰:1900年1月5日,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初五日;
逝世:1968年12月26日,農(nóng)歷戊申年十一月初七日。
代表劇目
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戲,其中代表作為《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與楊小樓、尚小云、譚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
六大喜劇、《元宵謎》、《丹青引》、《繡襦記》、《勘玉釧》、《紅娘》、《卓文君》;六大悲劇《釵頭鳳》、《杜十娘》、《魚藻宮》、《紅樓二尤》、《霍小玉》、《晴雯》;六大武?。骸短杖骸?、《大英杰烈》、《荀灌娘》、《美人一丈青》、《婚姻魔障》、《盤絲洞》;六大傳統(tǒng)劇:《販馬記》、《玉堂春》、《十三妹》、《棋盤山》、《得意緣》、《金玉奴》;六大移植劇:《花田錯》、《趙五娘》、《辛安驛》、《元宵謎》、《香羅帶》、《庚娘》;六大跌撲?。骸逗麎簟贰ⅰ稏|方夫人》、《九曲橋》、《東吳女丈夫》、《戰(zhàn)宛城》、《翠屏山》;可見其能戲之多
荀慧生長年與陳墨香、陳水鐘合作,編演了大量的新戲,在排演中得到王瑤卿的大力幫助。他演出的劇目有三百多出,大致有以下三類劇目:一是《繡襦記》、《丹青引》、《紅娘》、《
出版著作
有《荀慧生演劇散論》、《荀慧生演出劇本選集》、《荀慧生舞臺藝術》等書行世。
任職情況
他歷任中國戲曲家協(xié)會藝委會副主任,北京市戲曲研究所所長,河北省梆子劇院院長,河北省政協(xié)委員,北京市文聯(lián)常務理事,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主任等職。
1900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現(xiàn)阜城縣,一個捻售線香的手工業(yè)之家。幼年家貧無以生計。(又說出生于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1907年隨父母到天津謀生,父親將他與兄荀慧榮賣予小桃紅梆子戲班學戲。不久其兄不堪忍受打罵私自逃走,只?;凵?,后被賣給河北梆子花旦龐啟發(fā)為私房徒弟,自此,荀慧生淪為家奴,吃盡苦頭,但他仍以巨大的耐力與毅力堅持每天練功。夏天穿棉襖,冬天穿單衣,頭頂大碗,足履冰水,點香火頭練轉眼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苦功練出了硬本領,唱、念、做、打無一不精。8歲在天津首次登臺表演《雙官誥》。又隨侯俊山學梆子花旦。1909年,荀慧生以“白牡丹”藝名隨師常在冀中、冀東一帶農(nóng)村市鎮(zhèn)唱廟會和野臺子戲。1910年荀慧生隨師進京,得到侯俊山(十三旦)親傳的《辛安驛》、《
藝術特色
他對唱和念的要求非常嚴格,認為唱要“以有限的腔調曲表達繁復錯綜的感情”,而念白在與觀眾交流時“比歌唱更直接、更有力一些”。為此,他主張唱和念時生活感和藝術性兩者結合,協(xié)調融洽,并與表情、身段的真實自然相一致,互為表里。這正是荀派表演的特殊風格。他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在劇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創(chuàng)新的實踐與探索。在唱腔藝術方面荀慧生大膽破除傳統(tǒng)局限,發(fā)揮個人嗓音特長,吸取昆、梆、漢、川等曲調旋律,大膽創(chuàng)新。這不是簡單的一曲多用,而是從生活出發(fā),從人物感情與心境出發(fā),字正腔圓,腔隨情出,令人著迷。他善于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他還十分注重道白藝術,吐字清晰,聲情并貌,他創(chuàng)造出融韻白、京白為一體的念白,韻調別致,具有特殊的表現(xiàn)力。表演方面他強調“演人不演行”,不受行當限制,根據(jù)需要進行必要的突破,他塑造的許多少女、少婦的藝術形象,具有大眾化、生活
藝術傳人
荀派藝術豐富多彩,流傳極廣。荀慧生一生收徒之眾,不計其數(shù),他指導和親自傳授的后人、學生、徒弟有:吳紀敏、金淑華、李薇華、王紫苓、宋德珠、毛世來、黃少華、童芷苓、李玉茹、李玉芝、吳素秋、趙燕俠、小王玉蓉、張正芳、尚明珠、厲慧敏、陸正紅、宋長榮、李妙春、許翰英、劉長瑜、孫毓敏等,其長子荀令香工旦,其女荀令萊亦為其傳人。1958年荀慧生先生收秦腔演員全巧民,親自傳授《豆汁記》。
還有許多人雖未拜師,但多得其親授。
成就及榮譽
1952年獲第一屆戲曲觀摩大會老藝術家表演獎。
荀慧生紀念館奠基儀式2006年11月27日上午在河北省東光縣普照公園舉行。荀慧生先生的長孫、著名導演荀皓,著名表演藝術家章金萊(六小齡童),荀慧生先生關門弟子、全國政協(xié)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等,與當?shù)毓賳T一起出席了奠基儀式。
活動年表
1916年10月6日,農(nóng)歷丙辰年九月初十日:荀慧生出師。
早在1907年荀慧生被其父賣給梆子藝人龐啟發(fā)為徒,按照常規(guī)1915年就應出師,由于荀父與龐啟發(fā)在荀慧生學藝的契約上沒有標明具體的出師時間,荀慧生在學藝后期紅極一時,給師傅賺了很多錢,龐啟發(fā)不讓荀慧生出師,威脅并軟禁了他。后在李洪春、尚小云的幫助下逃走。由白社及三樂班主李繼良出面,以折衷辦法達成協(xié)議,延長出師時間兩年,演出所得與師傅對半分成。
1917年,農(nóng)歷丁巳年:朱幼芬組班
名旦朱幼芬組班,演于中和園,營業(yè)不振。后邀入時慧寶、尚小云、荀慧生、龔云甫等人,于是每日滿堂。時先生當時嗓音高亢,以《戲迷傳》一劇紅遍梨園。
1919年9月9日,農(nóng)歷己未年閏七月十六日: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臺以《花田錯》打炮
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臺以《花田錯》打炮,當時隨楊小樓,譚小培,尚小云同去,有三小一白之稱。
1923年,農(nóng)歷癸亥年:荀慧生收葉壽梅為徒
荀慧生收票友
吳昌碩往事
吳昌碩愛好京戲,并與京劇大師梅蘭芳之間有詩畫之交,此已有人著文談起過,但他與另一位京劇大師荀慧生也有著不少交往,卻從無專文談起,此處略作補述。
荀慧生是京戲中“荀派”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與梅蘭芳創(chuàng)“梅派”、程硯秋創(chuàng)“程派”、尙小云創(chuàng)“尙派”,合稱京戲“四大名旦”。昔時唱戲名角多通詩賦,喜好書畫,如梅蘭芳、程硯秋、兪振飛等均擅此道。
荀慧生在一九二一年秋到滬獻藝,因仰慕吳昌碩的書畫藝術,拿著自己所繪的書畫冊頁,在書法家劉山農(nóng)的介紹引薦下,向吳昌碩請敎。吳昌碩本來就喜歡京戲,見廿一歲的荀慧生不僅擅長京戲,而且有意于書畫藝術,十分重視,欣然閱畢冊頁,并滿心歡喜地予以指導點撥,使荀慧生得到許多啟發(fā)。從此他便對吳昌碩行弟子之禮,甚為恭謹。
過了兩年,一九二三年農(nóng)歷八月初一,是吳昌碩八十歲壽誕,許多朋友和及門弟子借上海山西北路海寧路口的華商別墅祝嘏,一時嘉賓云集,氣氛熱烈,親友紛紛以詩畫相贈。當晩進行京劇演出,荀慧
人物評價
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是一位值得中華民族驕傲,值得后人敬仰的藝術大師。
荀慧生既非梨園世家,又無權貴支撐,他從一個一字不識的農(nóng)村的窮孩子六歲被賣到戲班學唱梆子,在二十七歲就榮獲京劇“四大名旦”的桂冠,成為與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并駕齊驅,獨領風騷幾十年的藝術大師!二十八集電視連續(xù)劇《荀慧生》以大量詳實的史料,以鮮為人知的故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令人信服的荀慧生;一個歷盡坎坷,令人蕩氣回腸的荀慧生;一個被金錢、權勢、美女包圍而自強不息的荀慧生;一個深受民眾喜愛而也深愛民眾的荀慧生;一個不畏強暴有民族氣節(jié)的荀慧生;一個為京劇藝術孜孜不倦追求,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奮斗了一生的荀慧生!
紀念館
荀慧生紀念館在他的故鄉(xiāng)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落成開放。坐落在東光縣旅游開發(fā)區(qū)馬致遠紀念館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