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田承嗣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平州盧龍
出生日期:705年
逝世日期:779年3月4日
職業(yè):軍閥
主要成就:擔(dān)任節(jié)度使、割據(jù)魏博
官職:魏博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爵位:雁門郡王
人物生平
田承嗣家族世代為盧龍軍裨校,父祖以豪俠聞名遼碣。田承嗣早年曾是安祿山部將,任前鋒兵馬使,因征討奚族、契丹有功,升任左清道府率、武衛(wèi)將軍。
755年(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反唐,田承嗣與張忠志(即李寶臣)擔(dān)任前鋒,攻陷河洛。后來,安祿山發(fā)現(xiàn)田承嗣治軍嚴整,便讓他鎮(zhèn)守潁川(今河南禹州)。
757年(至德二年),田承率軍攻打南陽。當(dāng)時,魯炅堅守南陽數(shù)月,城中兵糧奇缺,一只老鼠都能賣到四百錢,死者相枕。田承嗣攻破南陽,而魯炅則突圍而出,退守襄陽。田承嗣窮追不舍,轉(zhuǎn)戰(zhàn)二天,見襄陽一時難以攻破,便班師而還。同年十月,郭子儀收復(fù)洛陽,田承嗣在潁川降唐。不久,安慶緒退守相州(今河南安陽市)。田承嗣再次叛唐,與蔡希德、武令榔合軍北上,馳援相州。
759年(乾元二年),史思明興兵南下,田承嗣擔(dān)任前鋒,再次攻陷洛陽,拜魏州(今河北大名縣)刺史。762年(寶應(yīng)元年),官軍再次收復(fù)洛陽,田承嗣隨史朝義退守莫州(今河
軼事典故
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肺部患病,天氣一熱就病情加重,因此常說:“山東天氣比較涼快,我若能駐守山東,還能多活幾年?!彼麖能娭羞x拔了三千勇士,稱為外宅男,給其優(yōu)厚的待遇,命他們在衙門口和宅院內(nèi)值班,并欲在適當(dāng)時機吞并潞州。潞州節(jié)度使薛嵩知道后,日夜憂愁,卻無良策。薛嵩的婢女紅線劍術(shù)超人,且有仙術(shù),請命前往魏博,夜入田承嗣臥室,盜得其枕邊金盒。薛嵩派人給田承嗣送信道:“昨晚有人從魏州來,從您床頭上拿了一個金盒,我不敢留下,特派專使連夜送還?!笔拐甙胍沟情T,將金盒交給田承嗣,田承嗣驚異得幾乎暈倒。次日,田承嗣解散外宅男,并命人贈送厚禮給薛嵩,從此與薛嵩修好。
人物評價
王夫之:①田承嗣、李正己株守一隅,阻兵抗命,雖可負固以予雄,終非良久之謀也。②幽、燕、河、濟,賊所糾合之蕃兵、突騎皆生存,而梟雄之心未艾,田承嗣、薛嵩、朱希彩之流,狼子野心,習(xí)于戰(zhàn)斗,狃于反覆,于斯時也,雖李、郭固無如之何,而下此者尤非其敵也。河朔自薛嵩、田承嗣以來,世怙其逆,非但其帥之稔惡相仍也,下而偏裨,又下而士卒,皆利于負固阻兵,甘心以攜貳于天子。故田承嗣、薛嵩、李寶臣之流,非有雄武機巧之足以抗天下。而唐之君臣,目睨之而不能動搖其毫發(fā)。非諸叛臣之能也,河北之驕兵悍民氣焰已成,而不可撲也。⑤安史之平,代宗不能撫有,田承嗣起而收之以自雄,為藩鎮(zhèn)之戎首。幽燕、滄冀、兗鄆、淄青之不逞,皆恃魏博之強,扼大河以互塞河南而障蔽之。
白壽彝:田承嗣是安史之亂中的干將,驍勇善戰(zhàn),又狡詰多算,反復(fù)無常。降唐后,又桀驁不馴,悍然劫奪他州郡,與朝廷分庭抗禮,首開河北三鎮(zhèn)割據(jù)稱雄之肇端,致使河北三鎮(zhèn)“訖唐亡百余年
親屬成員
祖父:田璟,鄭州司馬。
父親:田守義,安東副都護。
兄弟:田庭琳
兒子:田維(魏州刺史)、田朝(神武將軍)、田華(太常少卿、駙馬都尉)、田繹、田綸、田綰、田緒(魏博節(jié)度使、駙馬都尉)、田繪、田純、田紳、田縉(右領(lǐng)軍將軍)
女兒:田氏,嫁李寶臣之弟李寶正。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列傳第一百三十五·藩鎮(zhèn)魏博》
《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七·唐紀三十三》
《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九·唐紀三十五》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唐紀三十六》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一·唐紀三十七》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二·唐紀三十八》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三·唐紀三十九》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五·唐紀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