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葉法善
外文名:yefashan
別名:葉道元 葉凈能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括州括蒼
出生日期:公元616年
逝世日期:公元720年
職業(yè):道教天師、官吏
信仰:道教
主要成就:輔佐李隆基,道教音樂,排佛 養(yǎng)生思想
代表作品:《留詩》
封爵:越國公
性別:男
人物介紹
四代修道,皆以陰功密行及劾召之術救物濟人。母劉氏,因晝寐,夢流星入口,吞之乃孕,十五月而生。
年七歲,溺于江中,三年不還。父母問其故,曰:“青童引我,飲以云漿,故少留耳”。
亦言青童引朝太上,太上頷而留之。
弱冠身長九尺,額有二午。
性淳和潔白,不茹葷辛。
常獨處幽室,或游林澤,或訪云泉。
自仙府歸還,已有役使之術矣,遂入居卯酉山。
其門近山,巨石當路,每環(huán)回為徑以避之。師投符起石,須臾飛去,路乃平坦。
眾共驚異。
常游括蒼白馬山,石室內(nèi)遇三神人,皆錦衣寶冠,謂師曰:“我奉太上命,以密旨告子。子本太極紫微左仙卿,以校錄不勤,謫于人世,速宜立功濟人,佐國功滿,當復舊任。以正一三五之法,令授于子。又勤行助化。宜勉之焉”。
言訖而去。自是誅蕩精怪,掃馘兇妖,所在經(jīng)行,以救人為志。
叔祖靖能,頗有神術,高宗時,入直翰林,為國子祭酒。
武后監(jiān)國,南遷而終。初高宗征師至京,拜上卿,不就,請度為道士,出入禁門。
乃欲告成中岳,扈從
大歷鐘
大歷鐘,作為唐朝文物一直流傳至今,實屬不易。像這樣可館藏的大件文物在武義文物史上應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它保存在桃溪鎮(zhèn)延福寺。因為武義建縣于唐天授二年,歷史文化也往往以此為淵藪。現(xiàn)在人們提及有關的歷史名望人物,常常是唐朝的越國公葉法善;詩《夜宿武陽川》也是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徐镃及倉部堰等。在此之前,古邑武義除東晉鎮(zhèn)南將軍阮孚避居明招山等之外,即使還有,也尚待挖掘發(fā)現(xiàn)。當然,大歷鐘除了鑄造工藝、銘文和歷史的研究,現(xiàn)代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力已很難顯示。但作為厘清歷史的真實與傳說故事之類的混淆,或權當歷史鉤沉,是值得一提的。
民國之前的舊方志曾經(jīng)記載:銅鐘,相傳葉法善所鑄。(葉法善)命其徒曰:吾去三日后爾方可鳴。師去彌日,徒竊扣之,聲震,地居人警駭。師遂還以劍劃之,少止,及其所至之地而已。根據(jù)諸如此類的“出處”,民間杜撰和口頭流傳不少有關大歷鐘的故事。有的說:鐘鑄成之后,葉法善吩咐徒弟
說:我要去松陽卯山,三
正史傳記
《舊唐書·葉法善傳》:道士葉法善,括州括蒼縣人。自曾祖三代為道士,皆有攝養(yǎng)占卜之術。法善少傳符箓,尤能厭劾鬼神。顯慶中,高宗聞其名,征詣京師,將加爵位,固辭不受。求為道士,因留在內(nèi)道場,供待甚厚。時高宗令廣征諸方道術之士,合煉黃白。法善上言:“金丹難就,徒費財物,有虧政理,請核其真?zhèn)??!钡廴黄溲?,因令法善試之,由是乃出九十余人,因一切罷之。法善又嘗于東都凌空觀設壇醮祭,城中士女競往觀之。俄頃數(shù)十人自投火中,觀者大驚,救之而免。法善曰:“此皆魅病,為吾法所攝耳?!眴栔?。法善悉為禁劾,其病乃愈。
法善自高宗、則天、中宗歷五十年,常往來名山,數(shù)召入禁中,盡禮問道。然排擠佛法,議者或譏其向背。以其術高,終莫之測。
睿宗即位,稱法善有冥助之力。先天二年,拜鴻臚卿,封越國公,仍依舊為道士,止于京師之景龍觀,又贈其父為歙州刺史。當時尊寵,莫與為比。
法善生于隋大業(yè)之丙子,死于開元之庚子,凡一百七歲。八年卒。
護國天師
《唐鴻臚卿越置公靈虛見素真人傳》記載:葉法善,金紫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元真護國天師?!墩y(tǒng)道藏》中多處有記載,葉法善為道教天師。
道教音樂
自唐朝以來,卯山一直是以葉法善為代表的松陽葉姓道教世家活動中心。民國《松陽縣志》卷二載:“在縣西二十里,卯山之陽,唐開元中,葉法善奏,舍舍宅為道院,”匾曰:“淳和仙府。”又曰:“道教宗師葉法善建淳和仙府,司授音樂?!本ㄒ袈伞⒕哂幸魳匪仞B(yǎng),對道教音樂深有研究的葉法善,將其多年在皇宮、皇家內(nèi)道場所積累的宮廷音樂,宮廷法曲音樂、廷內(nèi)道場音樂素材,帶回故鄉(xiāng),移植、應用、融入到具有宮廷特色的“葉氏居家”音樂中去,培養(yǎng)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質葉氏弟子。
道教音樂,是道教進行齋醮儀式時,為神仙祝誕,祈求上天賜福、降妖驅魔以及超度亡靈等法事活動中使用的。道教音樂是道教儀式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它起有烘托、渲染宗教氣氛的作用。
唐朝是道教音樂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之一。唐高宗曾令樂工制作道調,唐玄宗曾命道工、天臣獻道曲,并親自研作和教授道樂?!痘煸ビ洝肪戆嗽唬骸岸滦撩?,帝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以獻太清宮,貴異于九廟也。”
法脈傳承
葉法善師承開蒙于上清,授道于正一,得道于洞淵,凈明諸派高道,對葉法善師承家以考略,對于研究葉法善的思想和發(fā)展有一定的意義,利于進一步認識葉法善在道教歷史上的影響和貢獻。
南宋之前,松陽葉法善后裔南陽葉氏道教法脈傳承主要圍繞本宗族內(nèi)傳承,宋南度后逐漸開始傳與他姓,在浙西南松陽,遂昌,龍泉三地偏遠山區(qū)保留著的的“靈寶仙壇”為葉法善法脈傳承,如遂昌、松陽靈寶仙壇法師主要供奉張?zhí)鞄?,李天師,葉天師三洞天師。相傳三天師為為太清道德天尊,上清靈寶天尊,玉清原始天尊三天尊徒弟。既是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靈寶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葉法善遺世詩》:“昔在禹馀天,還依太上家。忝以掌仙錄,去來乘煙霞”。此“禹馀天”既是“上清境禹馀天靈寶天尊”的禹馀天。由此可見葉法善法脈(有說是洞淵派)與上清靈寶有著深厚的淵源,其后世傳承“靈寶仙壇”在浙西南甌江流域傳承了千年。
準確的說,葉法善
葉天師古跡
在松陽卯山存有葉法善修道多處古跡,山頂原有通天宮、點易亭、試劍石、紫霞宮,久廢。目前僅有一口井和石墻依稀可見當年景象。遂昌云峰鎮(zhèn)天師殿歷史悠久,主要供奉葉法善天師,清光緒《遂昌縣志》卷二記載:“牛頭山在邑東35里,峰巒層疊有九,又名“九云峰”,與松陽接境。世傳真人葉法善曾騎虎創(chuàng)庵于頂,修煉飛升而去。后人即其庵建天師廟?!敝两?,云峰一帶每年的八月會,恭迎天師殿的葉天師巡游各村,護佑地方平安。
野史逸聞
唐玄宗于正月望夜,上陽宮大陳影燈,設庭燎,自禁門望殿門,皆設蠟炬,連屬不絕,洞照宮室,熒煌如晝。時尚方都匠毛順心多巧思,結構繒采,為燈樓二十間,高百五十尺,懸以珠玉金銀,每微風一至,鏘然成韻,仍以燈為龍鳳虎豹騰躍之狀,似非人力。有道士葉法善在圣真觀,上促命召來。既至,潛引法善觀于樓下,人莫知者。法善謂上曰:“影燈之盛,天下固無與比,惟涼州信為亞匹。”上曰:“師頃嘗游乎?”法善曰:“適自彼來,便蒙召。”上異其言,曰:“今欲一往,得否?”法善曰:“此易耳?!庇谑橇钌祥]目,約曰:“必不得妄視,若有所視,必當驚駭。”上依其言,閉目距躍,身在霄漢,已而足及地。法善曰:“可以觀覽?!奔纫?,燈燭連亙十數(shù)里,車馬駢闐,士女紛雜,上稱其善。久之,法善曰:“觀覽畢,可回矣?!睆烷]目,與法善騰虛而上,俄頃還故處,而樓下歌吹猶來終。法善至西涼州,將鐵如意質酒肆。異日,上命中官托以他事使涼州,因求如意以還。法善又嘗引
唐代著名道士的宗教領袖地位
葉法善作為世代相傳的著名道士,受到李唐皇朝的重視當始于高宗李治一朝。高宗李治(650-683)嗣位之初,政權執(zhí)掌在長孫無忌、禇遂良等貞觀老臣手中,其基本國策仍是沿襲貞規(guī)遺規(guī),在宗教政策上繼續(xù)奉行崇道抑佛的政策。高宗一朝對于道教主要做了以下四件事:
第一,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并立祠廟加以祭祀,首開唐王朝統(tǒng)治者給老君冊封尊號之先河。
第二,尊《老子》為上經(jīng),令王公百僚皆習,規(guī)定為科舉考試之內(nèi)容。
第三,提高道士地位,優(yōu)寵道士。據(jù)《佛祖統(tǒng)紀》卷三九載:儀鳳三年,高宗令道士隸屬宗正寺,班列于諸王之次。唐代的宗正寺是管理皇宗族事務的機構,高宗將道士劃歸宗正寺管理,實是將男女道士視為自己的本家。如此,道士的地位得到大大地提高。在優(yōu)寵道士方面,高宗不僅優(yōu)禮在世道上,而且對已逝道士亦加以追封。受高宗優(yōu)寵的道士主要有:萬天師、劉道合、潘師正、尹文操、葉法善等人。葉法善,世為道士。顯慶中,高宗聞其名,征詣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