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費樹蔚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1883
逝世日期:1935
人物簡介
費樹蔚早年即有經(jīng)世之志。自始不屑學(xué)帖括,喜讀近代名人傳記,過目誦心,19歲中秀才。吳大澄奇其才,將七女兒吳本靜嫁給他。曾官河南州牧,后由張一麐(張仲仁)薦入袁世凱幕府。因與袁世凱長子袁克定同為吳大澄女婿,很得寵信。光緒33年(1907)袁世凱赴京入軍機處,費隨同前往。宣統(tǒng)元年(1909)應(yīng)徐世昌之邀入郵傳部,任員外郎,兼理京漢鐵路事。翌年(1910),丁母憂歸回蘇州。辛亥革命,江蘇巡撫程德全在蘇州起義,費力持地方秩序,并集資創(chuàng)辦公民布廠,以救助蘇城貧民。民國4年(1915)7月,費任北洋政府政事堂肅政史。袁世凱僭號稱帝,他直言勸諫,未采納,11月,遂隱退南歸回到蘇州。
費回蘇后,時與張一麐、金松岑、李根源等人以詩文相質(zhì),“遇不平事則義憤填膺,奮發(fā)急難不稍避”(張一麐),與張仲仁等熱心從事地方公益事業(yè),而被一時稱為“吳中二仲”。
1917年,費氏為主持正義、保護歷史文化遺存而參與訴訟的“禁山新案”
人物家庭
吳本靜排行老七,是吳大澄最小的女兒(吳大澄原本一兒六女,兒子不幸早夭,所以過繼了吳湖帆為孫),吳本靜生了三兒一女,老大費福燾,老二費福熊(后改名費鞏,字香曾),老三是女兒費令宜(1943年去美國),老四費福煦。
吳本靜的六姐吳本嫻嫁給了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吳本嫻非常喜歡費鞏,到了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的時候,就向妹妹提出,想把自己唯一的親生女兒袁家第許配給親外甥費鞏。吳本靜也很喜歡自己的外甥女,于是一拍即合。袁家第與費鞏是表姐弟(差兩歲),從小一起玩,兩小無閑猜,大人們一說合,他們也不反對,于是袁家第的小姨媽轉(zhuǎn)眼變成了婆婆。
費韋齋集
《費韋齋集》由柳亞子撰序(柳文手跡藏中國革命博物館)從序文中可知,韋齋費仲深是柳的表舅,兩人雖系舅甥,而年齡相近,故早年曾一起玩耍、讀書,甚是親密。但后來由于政見的不同,加上費與袁世凱長子袁克定均娶吳大澄之女而“姻連”,“兩家遂絕慶吊,先妣弗能禁也。顧舅氏實陰護余”,如1927年5月8日,國民黨軍警密捕柳亞子,柳藏身復(fù)壁之中,軍警誤將其妹夫凌某(誦益)捕去?!坝谑窍儒呒弊愀婢耸希撃秤讵z,家宅亦慶無恙,余則乘桴東渡矣!”至1928年“濟南慘案”之后,柳歸國后“復(fù)謁舅氏于桃花塢新?。üP者按:即今蘇州市桃花塢大街176號費樹蔚故居)”,以醉后過失謝罪。在談到有關(guān)韋齋詩文遺稿的保存和傳世經(jīng)過,抗戰(zhàn)爆發(fā)后幸虧作者次子香曾將其父詩文遺稿托付給徐子為,后由徐交還已僦居滬上的費夫人保存,幸獲無恙。全文內(nèi)容真切,尤將舅甥之間的“恩仇離合之跡”記述詳明,很是感人。同時反映了柳亞子“革命詩人”率真、豪放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