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dāng)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浙江省名人 > 寧波市名人 > 鄞州區(qū)名人 > 徐時棟簡介

    徐時棟

    更新時間:2019-07-16 19:12

    徐時棟(1814—1873)清著名藏書家。字定宇,一字同叔,號柳泉,學(xué)者稱“柳泉先生”。 因排行十三,故又稱徐十三,號淡潺、淡齋,別號西湖外史。鄞縣縣城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舉人,兩赴會試不第即不復(fù)應(yīng)試,后以輸餉授內(nèi)閣中書。勤學(xué)博覽,治經(jīng)以先秦遺說為主,以經(jīng)學(xué)解釋經(jīng)書。所作以古詩古文。博搜文獻(xiàn),刻《四明宋元六志》,稱善本。同治七年(1868)開鄞志局,由他主持,仿國史館列傳體例,注所征引文獻(xiàn),排比成文,費時達(dá)12年之久,成《鄞縣志》。

    目錄

    基本資料

    1

    姓名:徐時棟

    別名:定宇、同叔、柳泉、徐十三,淡潺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鄞縣縣城

    出生日期:1814年

    逝世日期:1873年

    代表作品:《四明六志??庇洝?/p>

    人物生平

    2

    徐時棟,因排行十三,故又稱徐十三,號淡潺、淡齋,別號西湖外史,又號柳泉,徐時棟與友書信往來或收藏書畫時常用此號,故學(xué)者多以柳泉先生稱之。浙江鄞縣人(今寧波市區(qū))。

    從徐氏家譜上看,其“先出偃王太末者,為大宗唐光化間自衢遷臺,宋南渡后自臺遷明,遂為鄞縣人。”至于遷到鄞哪里,徐時棟自言“吾徐自天臺來鄞明樓,明樓之宅勿可考矣,其余大敦天封橋、新橋諸遺跡今尚存?!?/p>

    其父徐太茂,人稱桂林先生,以義行聞名于鄉(xiāng)里,一生曾為地方修橋、修路、修廟有二十余處,故人有以義士呼之者,生六子,徐時棟為其第三子。

    徐時棟生嘉慶十九年甲戌歲(1814)十一月二十五日,自小聰明穎慧,曾作《小少集》四卷,卒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十一月八日,享年60歲。清道光二十六年中舉人,曾兩次上京會試,均不得志,遂絕意進(jìn)取,閉門不出,以輸餉任內(nèi)閣中書。其藏書樓多處,初為煙嶼樓,藏書極富,“盡發(fā)而讀之,自夜徹曉,丹黃不去。⑴”“秦漢以至近代流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成就

    3

    自幼聰慧好學(xué),家有遺書千卷,讀之不足,始自置書。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舉,后兩次會試均不第,以輸餉授內(nèi)閣中書。從此“視世俗科舉之學(xué)夷然有所不屑”,發(fā)憤讀書,專意著述?!段迨邭q小像自記》云:“四十年來畸無事故,吾手中未嘗一日嗣鞘地”?!白悦顣r有志著述,兩上春官,即家居不復(fù)出,湖西煙嶼樓藏四部書六萬卷,盡發(fā)而讀之,丹黃雜下,徹夜不倦,對湖居人恒以五鼓望先生燈火,候晨旦燈滅,俄頃而天明矣?!?/p>

    咸豐四年(1854),傾注其最大心血的《宋元四明六志》??惫ぷ骰就瓿?,并開始重刻。同治元年(1862),遷居寧波西門外,改藏書樓名為“城西草堂”,然而次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遭大火,書樓及書俱毀。同治三年(1864)六月,在城西草堂舊址重建新宅,新書樓名“水北閣”,陳勱書匾(已毀)

    同治七年(1868),鄞縣開志館修志,被聘為主纂,”發(fā)凡起例,總持大綱,編輯討論,則屬諸同事任之?!贝文辏瑸槔米约翰貢┬拗舅?/p>

    展開閱讀全文 ∨

    煙嶼樓

    4

    現(xiàn)存,徐時棟最初和使用最久的藏書樓。因煙嶼是郡中月湖十景之一,遂名其藏書樓為“煙嶼樓”,藏書10萬卷,盡發(fā)所藏而讀之。多得自慈溪鄭性“二老閣”,其次得自范峨亭、邱學(xué)敏、胡鹿亭等故家藏書散出者。咸豐末年(1861年)因戰(zhàn)禍,“煙嶼樓”藏書被人盜竊、和燒毀,所剩無幾。

    煙嶼樓初名戀湖書樓,由其父太茂公創(chuàng)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二月,時年其父“更故宅,創(chuàng)五之軒,立戀湖書樓。⑻”徐時棟題詩紀(jì)之:“吾鄉(xiāng)原自號文明,高閣臨湖建柳汀。善寫鄉(xiāng)風(fēng)呂中甫,綠楊叢里讀書聲。⑼”

    舊時寧波月湖曾有十洲(芙蓉洲、柳汀、雪汀、芳草洲、菊花洲、月島、花嶼、松島、煙嶼和竹嶼),命名煙嶼樓,是因為書樓座落于甬城月湖十洲之煙嶼洲。

    戀湖書樓何時更名為煙嶼樓,有學(xué)者認(rèn)為是在1847年徐時棟第二次上京會試失利,自京城回甬后決意放棄功名,一心藏書和著述,就把書樓名稱由“戀湖書樓”改為“煙嶼樓”。然據(jù)我考證更名時間應(yīng)該在清道光九年(182

    展開閱讀全文 ∨

    城西草堂

    5

    徐時棟的第二個居住地和藏書樓。

    有些學(xué)者認(rèn)為,徐時棟居城西草堂的時間為煙嶼樓大劫之后的第二年,即清同治元年(1862)。其實不然,徐時棟在《煙嶼樓詩集》中說:“咸豐五年(1855)三月,余始居城西門外,名之曰城西草堂,童丈萼君為余題戶冊,宅邊有高柳,相傳不由人植,初時但見短枝,數(shù)年遂大樹,下有泉適合吾號(注:柳泉為其號),豈有謂因緣者邪?”又云:“所居城西草堂地近北斗河宅?!绷硗?,好友周棻給徐時棟的詩中有云:“十年城西住,魏然一草堂。⒆”從上種種可以看出,其實遠(yuǎn)在七年前,徐時棟就開始在草堂居住,到煙嶼樓出事也已經(jīng)住了好長一段時間了,這可能也是導(dǎo)致煙嶼樓疏于管理、最后被掠的原因之一吧。

    煙嶼樓被掠之后,徐時棟一面在城西草堂整理剩下的殘帙,一面四處打聽尋找失散的書籍,并將本縣湯耕吾和慈溪鄭簡香兩個藏書收藏家的大部分藏書收歸到自己的藏書樓中。僅僅一年,藏書已蔚然可觀,達(dá)到近六萬卷。

    清同治二年(1863

    展開閱讀全文 ∨

    水北閣

    6

    現(xiàn)存,徐時棟生前使用的最后一個藏書樓。同治元年(1862年)遷居寧波西門外“西城草堂”,重新整理舊編,訪求散失,又得書4萬卷,惜同治二年(1863年)遭火災(zāi),藏書付之一炬。次年,在西城草堂故址重建新宅,書樓設(shè)于北面洞旁,取名“水北閣”,再三收集藏書,經(jīng)幾年苦心收聚,計798種,9815冊,44000多卷,編列經(jīng)、史、子、集、叢書五部,漸漸恢復(fù)舊觀。歿后,遺書售于上海書賈,少量流入“天一閣”。編撰有《煙嶼樓書目》和《煙嶼樓藏書志》16卷。

    可能是讀書人的習(xí)性,城西草堂的焚毀并沒有讓徐時棟因此失去藏書的信心,痛定思痛,他于同治三年(1864)六月,在草堂故址上重建了新的藏書樓,繼續(xù)他的藏書收集工作。他在《謝陳樹珊駕部送書》一詩中說,“客歲吾廬下祝融,圖書收拾去勿勿。范盧已斷千秋望,湯鄭同付一炬中。本以網(wǎng)羅遭劫火,莫將呵護(hù)問天公。故人憐我平生志,架上新來幸不空?!辈焕⑹且晃粓?zhí)著的藏書家。聰明的是,徐

    展開閱讀全文 ∨

    結(jié)語

    7

    自宋以來藏書已成為一種時尚,清代以浙東學(xué)派聞名的寧波,藏書家和藏書樓輩出,如黃宗羲的“續(xù)抄堂”、鄭性的“二老閣”、全祖望的“雙韭山房”、盧址“抱經(jīng)樓”、姚燮的“大梅山館”、董沛的“六一山房”等等,有名氣的就有六十多家。然時過境遷,能保存下來的藏書樓已屈指可數(shù),而徐時棟就獨有兩座,這對于寧波這樣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很有貢獻(xiàn)的。

    近來,讀了一本范鳳書先生編撰的《中國私家藏書史》,對全國歷代知名藏書家和藏書樓作了較為詳細(xì)地介紹,而提及徐時棟的藏書樓和藏書僅有寥寥十余字,未作過多說明,這對于一位“主四明壇坫三十余年,后進(jìn)高材生咸出其門(35)”的著名學(xué)者和對藏書有執(zhí)著追求的藏書家我覺得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未免有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