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任劍輝
外文名:Yam Kim Fai
別名:任麗初,任婉儀,任姐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廣東南海西樵人
出生日期:1913年2月4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九)
逝世日期:1989年11月29日
職業(yè):演員
畢業(yè)院校:廣州小學(xué)
代表作品:《帝女花》,《紫釵記》,《李后主》等
主要成就:香港金像獎戲曲電影百年殿堂大獎
演藝經(jīng)歷
在黃侶俠的提攜下,幾年間已升為正印小生,經(jīng)常下鄉(xiāng)演戲,她最先是在廣州的天臺游樂場演出粵劇,參加的是全女班,班名「鏡花艷影」,初演小生,后演文武生,演的多是馬派(馬師曾)的戲。
其后她又四處走埠,在梧州、佛山成名,成名作是《西廂待月》。安華公司天臺游樂場的粵劇場拉攏她加盟全女班「群芳艷影」劇團(tuán),一九三九年她已在「群芳艷影」中挑大梁。她戲路這時已從馬派轉(zhuǎn)為桂派(桂名揚(yáng))。
不久,改投「梅花影」粵劇團(tuán),與譚蘭卿拍檔,經(jīng)常由廣州移師澳門演出,女扮男裝反串演出文武生。演的多是文戲,由于她聲、色、藝俱全,扮相俊俏,風(fēng)流瀟灑,絕無女兒態(tài),不少太太、少女、甚至媽姐等女性觀眾都為之傾倒,得到了「戲迷情人」的美譽(yù)。
任劍輝原本打算在澳門演完數(shù)出戲便回廣州,想不到一演便十年。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五年,任劍輝一直在澳門演戲,先后在多個粵劇團(tuán)當(dāng)臺柱,如「群芳艷影」(后改名「鏡花艷影」),與陳皮梅合組的「梅花艷影」,與譚蘭卿組
英文名
任劍輝的英文名是“YamKimFai”,以粵語(廣府話)音譯。廣州知名粵劇藝人紅線女英文藝名同樣為“HungSin-nui”。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社會各界并不應(yīng)該隨意使用1978年以後才逐步實(shí)施的漢語拼音“RenJianhui”作為其英文名。
廣州市及廣東省廣府地區(qū),在中華民國時期地名、路名及人名皆使用粵語音譯,與今日港澳的做法相同。目前,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依然允許華裔民眾自行選擇英文名的粵語或閩南拼法方案。
主要作品
《帝苑春心化杜鵑》(1951)《晨妻暮嫂》(1952)
《富士山之戀》(1954)
《洛神》(1957)
《火網(wǎng)梵宮十四年》(1958)
《紫釵記》(1959)
《帝女花》(1959)
《九天玄女》(1959)
《可憐女》(1959)
《白兔會》(1959)
《金鳳斬蛟龍》(1961)
《紅菱血》(1964)
《大紅袍》(1965)
《李后主》(1968)
1福至心靈任劍輝、白雪仙、張瑛、周坤玲
2多情孟麗君任劍輝、白雪仙、石燕子、黃超武
3萬花錦繡任劍輝、白雪仙、石燕子、新馬師曾
4為情顛倒任劍輝、白雪仙、周坤玲、張瑛
5酒樓戲鳳任劍輝、白雪仙、歐陽儉、黃超武
6戲迷情人任劍輝、張活游、周坤玲、白雪仙
7呂布戲刁蟬任劍輝、白雪仙、劉克宣、張醒非
8舞臺春色任劍輝、白雪仙、張活游、紫羅蓮
9火燒阿房宮任劍輝、白雪仙、陸飛鴻、徐人心
10一對胭脂馬紅線女、白雪仙、張瑛、任劍輝
11歌唱十二釵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歐陽儉
12晨妻暮嫂任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