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鄒洪
國籍:中國
出生地:臺灣新竹
出生日期:1897年
逝世日期:1945年
基本簡介
鄒洪,名若虛(原名德寶),臺灣新竹芎林鄉(xiāng)鹿寮坑人,祖籍廣東省五華縣華陽鄉(xiāng),生于清光緒23年(1897),卒于民國34年(1945),享年48歲。
父鄒石生,鄒洪祖籍廣東省五華縣華陽鎮(zhèn),其高祖父于道光年間遷居至臺灣。
鄒洪生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曾在日本讀書,后隨長兄鄒薌溪潛赴大陸上海就讀。
1919年考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八期炮兵科肄業(yè),與陳誠、羅卓英成為同學。
1922年畢業(yè),歷任陸軍第二師排連長。
1932年參加江西剿共之役,率四十三師與共軍周旋。
1939年10月,任新編第二軍軍長,守備西江。
1945年1月任命為粵桂邊區(qū)總指揮。
1945年4月16日以勞瘁致疾,葬于粵北陽山縣城郊。
1954年3月蔣介石于新竹中山公園(今為新市動物園)飭建“鄒洪上將紀念碑”。
人生經(jīng)歷
民國/年
經(jīng)歷
8年
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炮邱科,畢業(yè)后歷任陸軍第二師排、連長。
13年
任第四師參謀,后奉命潛駐衡陽,宣傳革命。
15年
北伐軍興,致力剿匪,無役不興。
22年
江西樂安之役,親率四十三師,折挫十余萬共軍銳鋒。
25年
任粵保安處處長,以國軍規(guī)模,整訓保安部隊,節(jié)省軍費,改善裝備。
28年
四邑江會之役、六月潮汕之役,其守堅摧銳之功,與國軍齊榮。廣州日軍傾巢沿北江北犯,隨即受命疾進北江,大潰日軍。
30年
奉令馳援長沙,擊潰日寇。
31年
升任三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
33年
廣州日軍陷清遠,銜命師,終予克復。
34年
任命為桂邊區(qū)指揮。不久,典江淪陷,烽火頻驚,整軍安民,夙夜憂勤,以勞瘁致疾,同年四月十六日逝于任所。
相關事跡
走進鄒洪上將故里新竹縣芎林鄉(xiāng)華龍村,村民有著客家鄉(xiāng)親的豪邁與熱情,指點筆者走進陡峭山路的尾端。映入眼簾的是另一番山清水秀,一座百年歷史的傳統(tǒng)客家二一合院建筑至今仍保存完整。有如世外桃源。老屋正廳懸掛著鄒獅豁、鄒洪、鄒滌之、鄒清之一門四杰的柑片。陳故副總統(tǒng)辭修先生所頒「忠貞為國」匾額高掛正中。簡單樸素,散發(fā)著詩裙傳家的馨香,鄒洪上將侄兒鄒國蔭、鄒國柱與侄孫鄒慶榮先生給予筆者熱情的接待,使一段塵封已久。幾為歷史所遺忘的民族正氣,再次浮現(xiàn)眼前。芎林鄉(xiāng)鄒姓源于廣東省五華縣。遷臺迄鄒洪上將已屆五代,鄒洪尊翁鄒石生年輕時舍農(nóng)就商,因為經(jīng)營茶葉及柑橘有方,累積了財富。加上生了八子四女,芎林鄉(xiāng)民都認為鄒家「財丁兩旺」。很受稱羨。日本據(jù)臺初期,鄒石生凜于民族大義。曾毅然參與抗日義軍,因為無援失敗,自此退隱田園。但是鄒石生齡念故國之情無時或忘。因此常對子孫耳提面命。日后長大成人,務必回到故國盡痹國事,以無愧為炎
個人故居
芎林鄉(xiāng)昔稱「九芎林」,緣自洪荒未辟時,此地九芎樹蒼蔚成林。芎林鄉(xiāng)自西北起延長至東南,狀如葫蘆形,由北而南地勢遞次傾斜,士壤肥沃,水利豐富。芎林鄉(xiāng)華龍村一帶為鄒洪上將之故居,建立于其父鄒石公時代,時至今日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今還有后人居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