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林錦堂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48年4月
逝世日期:2013年9月16日
職業(yè):粵劇演員
代表作品:《九天玄女》、《瓊花仙子》、《飛男飛女》、《青春頌》
簡介
六歲隨啟蒙老師吳公俠學唱粵曲,自八歲起以神童之譽投身演藝界,正式拜粵劇前輩李寶倫為師,學習正統(tǒng)粵劇排場。不久便參與演出不少粵劇和電影如《蟹美人》、《龍王三宮主》、《黃飛虎反五關》、《萬里琵琶關外月》、《四郎探母》、《寶蓮燈》、《雙仙拜月亭》、《紅娘》、《夜光杯》、《千面美人魚》、《香羅冢》等。
十五歲起經(jīng)常在落鄉(xiāng)班中演出。一九六五年與鄭碧影成立“錦鳳屏劇團”,成為文武生,于東樂戲院演出新編劇本《瘋狂帝女鬧金鑾》、《舍子救孤兒》等。隨后與李寶瑩,陳好逑,吳君麗,李香琴,鍾麗蓉,南紅等在本港及海外演出。演出包括“新中華劇團”于新舞臺、新光戲院演出的《楊門女將》、“錦繡劇團”于新舞臺、大舞臺演出的《仗義救親兒》、“錦麗華劇團”于新光戲院演出《血證嫁衣仇》等等。十八歲即與鄭碧影合組“錦鳳屏劇團”擔任文武生,八十年代與余蕙芬組成“錦添花劇團”,又于“頌新聲”擔任小生,其后更拜粵劇名伶林家聲為師,經(jīng)多年學
演出
林錦堂辦過一次曲藝欣賞會,獲得無數(shù)好評,他再接再厲,在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林錦堂曲藝欣賞會二》,當晚的嘉賓除了之前合作的花旦尹飛燕,還有陳玲玉、呂林志嫦,堂哥自己會獨唱兩曲,分別是《李后主之生死悠悠》和《再進沈園》,還會和燕姐合唱《李后主之私會》、《李后主之自焚》,和陳玲玉合唱《知音情永在》及
林錦堂和呂林志嫦合唱的《鸞鳳分飛》。堂哥更擔任是次節(jié)目的監(jiān)制,事事親力親為。
林錦堂:「演了幾十年戲,現(xiàn)階段應該是享受演出」今臺「錦添花劇團」有《李后主》、《三夕恩情廿載仇》、《碧波仙子》、《洛水神仙》、《再世紅梅記》、《燕歸人未歸》,《朱弁回朝》及《慧劍續(xù)情絲》等。其中《李后主》、《洛水神仙》、《再世紅梅記》、《燕歸人未歸》都是近期熱門戲碼,點演的劇團也不少,對票房也許會造成壓力。堂哥表示:「由10月28日至11月3日,這數(shù)天在新光開鑼的戲碼我都非常喜歡,我同燕姐演了幾十年戲,應該是享受演出的階段,也應
軼事
林錦堂在舞臺上有獨特的演出風格,也深懂音律,如能得他收為學生,對曲藝必有大幫助。在新光戲院演完七天戲,戲迷仍沉醉在他連日精采演出的回味之中,有消息傳出,說堂哥將會親自編制課程,公開招收學生。
增加曲藝接班人
很多戲迷聞風而四出打聽,為了讓大家清楚這是件什么事,所以找到堂哥問個究竟。堂哥在電話中回答記者:「沒什么,我想教學生、過日辰而已!」就這么簡單?記者不太相信這個答案,所以繼續(xù)追問,堂哥才說:「其實我是覺得粵劇圈很缺乏合唱隊、曲藝接班人,我想香港有那么多人學唱歌,我何不在其中揀一些有潛質(zhì)的加以教導改造,為我們的圈增加一些生力軍?」
以小組形式教授
堂哥以往只收徒弟,教徒弟都是在家中教,但今次收學生則會在北角區(qū)上課,他會特別設計曲藝課程,教授傳統(tǒng)規(guī)格、工尺譜、粵曲類別、掌握竅門等等。要成為林錦堂的學生,必須要經(jīng)過他的面試,教授形式會以小組形式為主,他說:「希望收到對粵劇粵曲有認識的朋友?!箚柡螘r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