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毛蘭花
別名:毛正義,小名毛妮、然妞
國籍:中國
出生地:河南省長葛縣老城鎮(zhèn)大趙村
出生日期:1924
逝世日期:1981
職業(yè):豫劇演員
代表作品:《抱琵琶》、《五鳳嶺》
人生經(jīng)歷
8歲時隨舅父要飯到鄭州,后到周海水辦的太乙班學戲。拜太乙班名須生周海水、張同慶為師,習青衣,花旦,宗豫西調(diào),長于悲劇。由于她天資聰明,學戲認真刻苦,入科后曾深得老師們的青睞。開始時試行演出一些配角戲,13歲便能獨挑大梁,在鄭州首演《大祭樁》一鳴驚人,與豫西調(diào)著名旦角湯蘭香并掛頭牌;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安徽省界首和馬金鳳、閻立品、徐艷琴被群眾譽為河南梆子“四大名旦”。是四十年代譽滿藝壇的豫劇“十八蘭”之首。
1947年春,23歲的毛蘭花來漯河五班戲搭班,首場演出《桃花庵》,她扮演的竇氏端莊俊美,風度高雅,唱腔悠揚清脆,委婉動聽,令漯河觀眾大開眼界,至今漯河的老觀眾說起毛蘭花還贊不絕口。
1948年毛蘭花隨丈夫朱振家離開大陸赴臺灣高雄,輾轉(zhuǎn)屏東,后于1953年在臺灣組建大鵬豫劇團,任主演兼教師,1958年開始招收第一科學員,如許貴云、田運顯,封君平等都是此科學生中的佼佼者。她秉性善良,藝德兼?zhèn)?,為豫劇在臺
代表劇目
其代表劇目有《抱琵琶》、《五鳳嶺》、《孝婦淚》、《豹頭山》、《桃花庵》、《販馬記》、《凌云志》、《霄壤恨》,《女貞花》,《破洪州)、《大上吊》,《雙孝廉》、《蓮花庵》等。
在臺發(fā)展
大約在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〇年間,因為戰(zhàn)亂關(guān)系,「豫劇」演員輾轉(zhuǎn)來到臺灣,有的因為從軍加上部隊長官的支持而在軍中組成豫劇團,成為軍中不可或缺的娛樂;另外,也有在民間自組劇團,持續(xù)著豫劇的熱力。
豫劇在臺灣第一次轟動演出的記錄,應(yīng)該追溯到一九五〇年,由當時的陸軍青年軍二〇六師六一七團士官楊桂發(fā)先生發(fā)起以及團長呂心賢先生大力支持,訓(xùn)練不到一個月便在高雄縣鳳山南防部康樂廳演出「南陽關(guān)」、「三娘教子」、「斷橋亭」、「打店」,觀眾人山人海,狂烈的掌聲帶來莫大的鼓勵!慢慢的,臺灣的豫劇界逐漸凝聚起來。
一九五一年,臺中空軍部隊里,有豫劇「十八蘭」著名演員毛蘭花女士指導(dǎo),六一七團的楊桂發(fā)先生、秦貫伍先生等人都曾支援幫忙,集結(jié)團體的力量再度創(chuàng)下豫劇的演出盛況!當時的空軍總司令王叔銘將軍支持組成劇團,臺灣第一個正式的豫劇團-「空軍業(yè)馀豫劇團」便在空軍誕生。同年,呂團長榮調(diào)高雄市團管區(qū)司令(現(xiàn)更名為團管部)後,六一七
注
關(guān)於豫劇在臺灣的發(fā)展歷史,以參考國光劇團豫劇隊隊史館資料與楊桂發(fā)先生大作「豫劇在臺灣」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