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霍慶云
別名:景星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滄州東南小集
出生日期:1905年
逝世日期:1987年
職業(yè):武師
人物生平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霍慶云出生于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zhèn)小集村。
1913年(民國2年),8歲的霍慶云過繼給叔父霍殿閣當兒子?;魬c云便隨其叔霍殿閣習武,并得到師爺李書文的指點。
1921年(民國10年),霍慶云隨霍殿閣赴沈陽,在許蘭洲將軍部隊中任教習?;魬c云在軍隊中繼續(xù)深造,提高功力。
1925年(民國14年),奉軍入關(guān),霍慶云隨許蘭洲將軍到天津。許蘭洲將軍公館設(shè)在天津,霍殿閣在將軍公館隨師爺李書文繼續(xù)深造。又赴李景林將軍處任教習,并得到師叔魏鴻恩、李萼堂指點。霍慶云幫李景林動手較藝,擊敗眾多名家巨手,藝驚津門。李景林偏愛霍慶云,并教霍慶云太極拳,豐富了八極拳。
1927年(民國16年),霍慶云隨霍殿閣赴天津張園,霍殿閣擊敗日本武士工藤鐵三郎、巖田愛之助。霍慶云一招擊敗日本武士出口巖田。溥儀聘霍殿閣為武術(shù)教師、霍慶云為護衛(wèi)?;魬c云在張園、靜園當護衛(wèi)期間,和劉琪瑞、高香亭、邊廷杰、劉子鳴等師
主要成就
霍慶云自幼習秘宗、飄灑掌法,后習八極拳。刻苦練功,武藝超群。霍慶云一生致力八極拳研究、傳播,客居長春40余年,是繼其師霍殿閣之后八極拳在東北的主要傳播者,使霍氏八極拳形成規(guī)模。
霍慶云一生弟子眾多,其中馬德山曾赴日本,獲搏擊冠軍。袁慶春是吉林省武術(shù)隊教練,全國武協(xié)委員。長子霍文伯技藝純精,60年代中期后,承父業(yè),執(zhí)掌三馬路武館。次子霍文學練功專恒文武并舉。其他弟子如劉寶珠、苑光明、于江田、顧才、唐志、翟學祿、李清新、李長深、楊樹林、趙致中等是長春有名的武師?;魬c云徒孫輩的霍金鈴、霍金勝、霍金鋒、方平、宋國棟、李儒方、趙文革等得其點撥,功夫純正,成為同輩八極拳弟子中的佼佼者。
親屬成員
叔父:霍殿閣,八極門第六代宗師。
長子:霍文伯,承父業(yè),執(zhí)掌三馬路武館。
次子:霍文學,多次赴日本傳授八極拳。
弟子:馬德山,40年代赴日本比賽,獲搏擊冠軍。
弟子:袁慶春,原吉省武術(shù)隊教練,全國武術(shù)協(xié)會委員。
弟子:宋書進,吉林省武術(shù)協(xié)會副主席,吉林省和長春市八極拳研究會副會長,長春市南關(guān)區(qū)體育總會副主席,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一級武術(shù)裁判員,武術(shù)六段。
孫子:霍金鈴,霍慶云長孫、霍文伯之長子,霍氏八極拳第四代傳人。
孫子:霍金勝
孫子:霍金鋒
軼事典故
1957年,霍慶云率師弟陳金財、趙炳南、齊德昭、張耀權(quán)等赴北京比賽,與李萼堂、許家福、許家祿相逢北京,感慨萬千?;魬c云獲比賽三等獎頗不理解。其師叔李萼堂說:“霍慶云你還是別練了,就是你的功夫再高強,也沒有用,練得不夠花俏,也得不到高分啊。”
80年代初,“海燈熱”,講起二指禪,霍慶云笑對其弟子們說:“小子們,你看這不是二指禪嗎?”說話間,雙手食、中指拄炕沿,身體已經(jīng)懸空起來,年近80尚能有此功力,弟子們無不稱絕叫好。
60年代,霍慶云任比賽裁判長,在一次比賽中,一拳師認為霍打分不公,到三馬路八式房理論。拳師與霍慶云比大槍,拳師一桿子扎來,霍慶云用里纏拿,嗒嗒嗒三桿子點其鼻子尖。拳師又一桿子扎來,霍慶云用外纏攔,嗒嗒嗒三桿子點其鼻子尖。拳師還不認輸,霍慶云用貍貓撲鼠之法,拳師以為霍慶云上面漏空,一桿子向霍面扎來,霍慶云一個外纏,拳師的桿子被霍慶云纏飛,嗒嗒嗒三桿子點其鼻子尖。拳師抱拳認輸:“霍老師
后世紀念
1994年6月2日,部分霍傳八極拳門人在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zhèn)小集村為霍慶云立碑。
2016年7月5日,為了紀念霍慶云,在長春市寬城區(qū)文化館舉辦“武林大會”活動,霍慶云之子霍文學也參加了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