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楊士驤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淮安府山陽縣
出生日期:1860
逝世日期:1909
職業(yè):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性別:男
人物生平
楊士驤于咸豐十年(1860)出生于淮安府山陽縣城內更樓東街,楊氏家族在淮安很有聲望,為淮安四大家族之一,其祖楊殿邦于道光26年(1846年)來淮任漕運總督,咸豐3年(1852年)卸任后,于淮安南門更樓東購置一宅院,遂定居淮安。其父鴻弼,“嬰末疾不仕”,幼年即有殘疾,把一生的精力均用在培養(yǎng)子女上,“生子八人,其五登甲乙科”。士驤少年時,祖、父相繼去世,家道中落,生活日益困窘,但士驤兄弟讀書則益加勤奮。他16歲成了秀才,光緒12年(1886年)中進士,入翰林院,選庶吉士,授編修,從此步入仕途。
江蘇人文總體而言江南崇文、淮北尚武、江淮重仕。明清時期,淮安是漕運總督、南河總督的駐地,集“漕、河、鹽、榷、驛、稅”于一身,“天下九督,淮占其二”。滿清政府腐敗,國力日益衰落,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文情懷和江淮大地獨特地水土,孕育和激勵著淮安人經邦濟世,今淮安市南門更樓東街有楊士驤故居。
楊士驤
人物性格
楊士驤身為清廷封疆大吏,權傾內外,但為人十分隨和幽默、不拘小節(jié)。值得一提的是,楊士驤在外為官多年,“遇淮人恩禮加厚”,有求必應。在山東巡撫任上,一年淮安大旱,“由士驤乞水,士驤飭屬啟閘放水,敷栽插,秧大稔”。每遇荒年,則常?!熬杈抻嘁再c”(《續(xù)纂山陽縣志》)對淮安興學堂等公益事業(yè)也非常關心,慷慨資助,受到淮安人的好評。
其他信息
關于他的傳聞頗多,常常被當時文人披露于報端。
“補白大王”鄭逸梅在一篇題為《楊士驤喜啖羊肉》的短文中寫道:“督直隸時,陛見之余,至前門某街,入羊肉館一快朵頤,因座皆下隸廝養(yǎng),楊不為意。啖既,甫出門,遇同僚李京卿驅車過,與之為禮,訝詢何以至此,同則謂此間羊肉館素負盛名,微時嘗食而甘之,今偶經其地,肉香觸鼻,不覺饞涎欲滴。因拉李入座試嘗之,李雖頻加贊美,然殊感坐立不安,楊據敗桌,坐敝凳,又復大嚼,其脫略形跡有如此?!?/p>
一次,楊士驤赴回人馬龍標的宴請,滿桌菜肴皆雞鴨,而沒有豬肉,酒酣,他對主人說:“君的姓名可以‘雞鴨雜’為對”。“雞鴨雜”即淮安土話,雞鴨的內臟。經他一解釋,客人皆大笑不止。
據說,楊士驤十分懼內,“雖置姬妾而不許值宿”,楊曾撰聯(lián),“平生愛讀游俠傳,到死不聞綺羅香”以自嘲。
楊士驤于宣統(tǒng)元年(1909)逝于任上,享年50。至于楊的死因,當時眾說紛紜,有病逝,仇殺,情殺,被革命黨暗殺等說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