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滕代遠

    更新時間:2020-12-20 22:54

    滕代遠(1904—1974),湖南省懷化市麻陽縣人,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1937年任中央軍委參謀長。1942年任八路軍參謀長并參與北方局工作。他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早期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領導者之一,還是新中國人民鐵路事業(yè)的奠基人。1974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滕代遠

    別名:唐大元、李光

    國籍:中國

    民族:苗族

    出生地:湖南懷化市麻陽縣

    出生日期:1904年11月2日

    逝世日期:1974年12月1日

    職業(yè):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

    畢業(yè)院校: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

    信仰:共產(chǎn)主義

    主要成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領導者之一 新中國人民鐵路事業(yè)的奠基人 第一任鐵道部部長

    夫人:林一

    人物生平

    2

    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與進步同學組織麻陽新民社,創(chuàng)辦《錦江潮》。

    10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春加入國民黨,同年10月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曾參與領導進步學生運動。

    任青年團平江縣委書記,后調(diào)長沙近郊任農(nóng)民協(xié)會委員長、郊區(qū)區(qū)委書記,開展農(nóng)民運動,組織農(nóng)民武裝。

    馬日事變后脫離國民黨,堅持地下斗爭。8月任湖南省委委員、省農(nóng)民協(xié)會委員長。不久,任湘東特委書記,兼醴陵縣委書記。

    6月任中共湘鄂贛邊特委書記。7月22日,與彭德懷、黃公略等發(fā)動和領導了平江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任黨代表,是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1928年12月初率紅軍主力到達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編為紅四軍第三十三團,任紅四軍副黨代表兼團黨代表。

    5月,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任政治委員。1930年8月,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在瀏陽縣會師,成立了紅一方面軍,任副總政治委員兼三軍團政治委員。

    11月在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

    展開閱讀全文 ∨

    教子之道

    3

    滕代遠有5個兒子,長子滕久翔、二子滕久光、三子滕久明、四子滕久耕、五子滕久昕,除長子外其他4個兒子先后參軍。

    一次,大兒子久翔央求向滕代遠給自己在北京找個工作,滕代遠沉思后對兒子說,按父子情分,應該在北京為你找個事做,但共產(chǎn)黨的干部,只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絕沒有以職權謀私利的權力,滕代遠還反復叮囑兒子:“家里有什么困難,要自己想辦法克服,不要打我的牌子給國家添麻煩”,久翔不住地點頭允諾。

    1943年11月,滕代遠的二兒子久光出生了。當時正是抗日戰(zhàn)爭由戰(zhàn)略相持轉(zhuǎn)入戰(zhàn)略反攻階段,是戰(zhàn)爭最緊張最艱苦的時期,日本侵略軍不斷對根據(jù)地進行大肆“掃蕩”和“蠶食”,殘酷的斗爭使他們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只好把久光寄養(yǎng)在老鄉(xiāng)家里。新中國成立后,久光被接回北京,進了一所干部子弟學校。在學校里,久光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很少與外界接觸,使得這個在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有點忘乎所以了。滕代遠認為這樣下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于是

    展開閱讀全文 ∨

    獲得榮譽

    4

    曾兩次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二等紅星獎章。

    他雖然長期擔任解放軍高級領導,但并未被授銜。在1955年1月29日,由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干部部長羅榮桓署名,向中央軍委呈報的《關于地方負責干部的軍銜評定和授予問題的請示》中,建議“與軍隊有歷史聯(lián)系和與某一地區(qū)有聯(lián)系的代表人物”的軍銜,采取三種方式辦理:滕代遠當時在此報告中屬于按可評軍銜但不授軍銜的第二種方式辦理。這些人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為滕代遠、李先念、譚震林、薄一波、鄧子恢、張鼎丞、王世泰。見中國人民革命博物館主辦,軍事史林雜志社出版的2006年第3期(總第190期)《軍事史林》雜志“新中國開國將帥和64萬校尉官誕生紀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