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愛新覺羅·胤禛
別稱:雍正皇帝,世宗皇帝
所處時代:18世紀(jì)中前期
民族族群:滿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出生時間:1678年12月13日
去世時間:1735年10月08日(乙卯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
主要作品:《雍邸集》
主要成就: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始設(shè)軍機(jī)處改土歸流
朝代:清朝
在位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名胤禛,愛新覺羅氏??滴跏吣辏ㄎ煳纾?678年)十月三十日生于紫禁城。清圣祖康熙皇帝第四子,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jié)私黨,勾心斗角極為激烈。生性孤僻的胤禛,并未因其性格弱點而遠(yuǎn)離朝政,反而采取表面竭盡孝心,搏取了父皇的好感。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嚴(yán)冬,父皇玄燁駕崩,胤禛內(nèi)倚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兵力,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允禩為首的當(dāng)年爭奪儲位的勁敵,并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布流言,制造事端,以發(fā)泄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quán)。雍正對他們分化瓦解,撤職監(jiān)禁,予以嚴(yán)厲打擊。為表明繼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極為隆重的喪禮,將圣祖葬入景陵。將清帝處理政務(wù)之所,從乾清宮移至養(yǎng)心殿,養(yǎng)心殿從此而成為清廷的政務(wù)中心。在整肅皇族中反對派的
年號紀(jì)年
雍正年號紀(jì)年語音
年號 | 公元紀(jì)元 | 干支紀(jì)元 | 廟號 |
雍正元年 | 1723年 | 癸卯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二年 | 1724年 | 甲辰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三年 | 1725年 | 乙巳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四年 | 1726年 | 丙午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五年 | 1727年 | 丁未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六年 | 1728年 | 戊申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七年 | 1729年 | 己酉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八年 | 1730年 | 庚戌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九年 | 1731年 | 辛亥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十年 | 1732年 | 壬子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十一年 | 1733年 | 癸丑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十二年 | 1734年 | 甲寅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雍正十三年 | 1735年 | 乙卯年 |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
年號
公元紀(jì)元
干支紀(jì)元
廟號
雍正元年
1723年
癸卯年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雍正二年
1724年
甲辰年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雍正三年
17
大事年表
雍正元年(1723年 癸卯)
正月 頒詔訓(xùn)飭督、撫、提、鎮(zhèn),文吏至于守、令,武官至于參、游,凡十一道。頒賜提、鎮(zhèn)、副將大行皇帝遺念弓矢櫜鍵。設(shè)立上書房,定皇子拜見師傅禮。
二月 訓(xùn)飭貝勒允禟。為大行皇帝上謚為仁皇帝,廟號圣祖,陵為景陵。設(shè)東陵總管大臣,由馬蘭峪總兵兼任。以皇十六弟允祿出嗣莊親王博果鐸,襲其爵。
三月 加隆科多、馬齊、年羹堯太保,封年羹堯三等公。
四月 大行皇帝梓宮奉安享殿,命貝子允禵留護(hù)。命怡親王允祥總理戶部,封其子弘昌為貝子。封皇七弟淳郡王允祐為淳親王,以其書佳,命與允祉同書景陵碑額。封皇十七弟允禮為果郡王。設(shè)鄉(xiāng)、會試翻譯科。復(fù)置起居注管。初御乾清門聽政。
五月 初御太和殿視朝。雍正帝生母仁壽皇太后逝,奉安梓宮于寧壽宮。封貝子允禵為恂郡王。于祁縣鄭家莊修建房屋,命允礽及其子理郡王弘晳移居鄭家莊。
七月 改國語固山額真為固山昂邦,伊都額真為伊都章京。頒行《孝經(jīng)衍義》。命隆科多、王頊監(jiān)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