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乾隆
外文名:Emperor qianlong
登基起止時間:公元1736年-1796年
重要事件:大興文字冤獄、《四庫全書》編撰
在位皇帝:愛新覺羅·弘歷
所屬朝代:清代
職業(yè):皇帝
出生時間:1711年8月13日
去世時間:1799年享年八十九
在位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名弘歷,愛新覺羅氏??滴跷迨辏ㄐ撩?711年)八月十三日生。清世宗雍正皇帝第四子,母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弘歷自小受祖父康熙皇帝的鐘愛,養(yǎng)之宮中。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密建其為皇儲,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號乾隆。
乾隆帝即位初,屢次用兵湘、黔,推行"改土歸流",限制土司勢力。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十四年春,平定了大小金川。乾隆二十年平定衛(wèi)拉特蒙古準(zhǔn)噶爾部內(nèi)訌,剪除達(dá)瓦齊割據(jù)勢力。二十二年,平定衛(wèi)拉特蒙古輝特部首領(lǐng)阿睦爾撒納叛亂。乾隆二十三年,平大小和卓叛亂。乾隆二十四年事平后,設(shè)伊犁將軍,統(tǒng)轄天山南北兩路軍政事務(wù),加強(qiáng)對西北邊疆的統(tǒng)治。乾隆二十九年,遣副都統(tǒng)扎拉豐阿率兵拆毀沙俄先前于準(zhǔn)噶爾地所筑的全部設(shè)施,消除其威脅。規(guī)定每年派兵至格爾必齊(今屬俄羅斯)及額爾古訥河(在今黑龍江省與俄羅斯交界處)
年號紀(jì)年
年號紀(jì)年 | 公元紀(jì)年 | 干支 |
---|---|---|
乾隆元年 | 1736年 | 丙辰年 |
乾隆二年 | 1737年 | 丁巳年 |
乾隆三年 | 1738年 | 戊午年 |
乾隆四年 | 1739年 | 己未年 |
乾隆五年 | 1740年 | 庚申年 |
乾隆六年 | 1741年 | 辛酉年 |
乾隆七年 | 1742年 | 壬戌年 |
乾隆八年 | 1743年 | 癸亥年 |
乾隆九年 | 1744年 | 甲子年 |
乾隆十年 | 1745年 | 乙丑年 |
乾隆十一年 | 1746年 | 丙寅年 |
乾隆十二年 | 1747年 | 丁卯年 |
乾隆十三年 | 1748年 | 戊辰年 |
乾隆十四年 | 1749年 | 己巳年 |
乾隆十五年 | 1750年 | 庚午年 |
乾隆十六年 | 1751年 | 辛未年 |
乾隆十七年 | 1752年 | 壬申年 |
乾隆十八年 | 1753年 | 癸酉年 |
乾隆十九年 | 1754年 | 甲戌年 |
乾隆二十年 | 1755年 | 乙亥年 |
乾隆二十一年 | 1756年 | 丙子年 |
乾隆二十二年 | 1757年 | 丁丑年 |
乾隆二十三年 | 1758年 | 戊寅年 |
乾隆二十四年 | 1759年 | 己卯年 |
乾隆二十五年 | 1760年 | 庚辰年 |
乾隆二十六年 | 1761年 | 辛巳年 |
乾隆二十七年 | 1762年 | 壬午年 |
乾隆二十八年 | 1763年 | 癸未年 |
乾隆二十九年 | 1764年 | 甲申年 |
乾隆三十年 | 1765年 | 乙酉年 |
乾隆 |
大事年表
乾隆元年(1736)二十五歲
二月,定世宗山陵名曰泰陵。達(dá)賴?yán)锴彩钩暋?/p>
三月,釋汪景祺、查嗣庭親族回籍。免廣東歸善等四縣加增漁稅及通省逋賦。
四月,賜金德瑛等三百三十四名進(jìn)士及第出身有差。
七月,宣諭密書建儲諭旨,以皇二子永璉為太子。
九月,大學(xué)士朱軾卒,親臨賜奠。御試博學(xué)鴻詞一百七十六人于保和殿,取中十五人,各授官職。
十月,送世宗梓宮于泰陵。
乾隆二年(1737)二十六歲
四月,疏浚清口并江南運(yùn)河。
七月,命顧琮勘察永定河沖決各工。
八月,命鄂爾泰詳勘直隸河道水利。
十一月,恢復(fù)軍機(jī)處,以大學(xué)士鄂爾泰、張廷玉,尚書訥親、海望,侍郎納延泰、班弟為軍機(jī)大臣。
十二月,冊立嫡妃富察氏為皇后。
乾隆三年(1738)二十七歲
二月,始舉經(jīng)筵,自是每季仲月舉行一次。
四月,停督撫貢獻(xiàn)。
五月,張廣泗討平貴州苗亂。
七月,免福建、浙江等地額賦及漕欠。
九月,賑臺灣旱災(zāi)。
十月,皇儲永璉病歿,謚端慧皇太子。添設(shè)八旗養(yǎng)育兵一萬余名。賑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