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愛新覺羅·胤禛
別稱:雍正皇帝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滿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出生時間:1678年12月13日
去世時間:1735年10月8日
主要作品:《雍邸集》
主要成就: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推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改革,設(shè)立軍機處
廟號:世宗
年號:雍正
謚號:憲皇帝
陵寢:清泰陵
在位: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人物生平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時,胤禛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宮,生母為德妃烏雅氏。由于其生母烏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給胤禛帶來皇子中的特殊地位,此外,清初時后宮也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因此胤禛滿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yǎng)。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國維之女,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孝懿仁皇后沒有生過皇子,只有一個公主還早年殤逝,故而養(yǎng)育德嬪之子,年幼的胤禛因其尊貴,很可能有意巴結(jié)她。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胤禛六歲進尚書房,胤禛跟從張英學(xué)習四書五經(jīng),向徐元夢學(xué)習滿文。與胤禛關(guān)系最密切的是顧八代,胤禛說他“品行端方,學(xué)術(shù)醇正?!鄙倌旰颓嗄陼r代的胤禛,受父皇和師傅的嚴格管束,從事以四書五經(jīng)為主要內(nèi)容的學(xué)習,也在這個時期,作《春日讀書》、《夏日讀書》等詩歌。稍長,便跟隨康熙帝四出巡幸,并奉命辦理一些政事。十六歲那年,他陪同其三兄胤祉往祭曲阜孔廟。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十九歲的胤禛隨從康
為政舉措
強化密折制度
雍正帝擴大密折的范圍和內(nèi)容。密折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密折有助于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動態(tài),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實施統(tǒng)治。為充分發(fā)揮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遞密折的范圍擴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學(xué)政等,內(nèi)容則擴大到生計、風俗等方面。
設(shè)立軍機處
為了加強皇權(quán),順治時期恢復(fù)明朝內(nèi)閣??滴醭闪⒛蠒慷贾荚诜稚⒆h政王大臣會議的權(quán)力,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內(nèi)閣在太和門外,恐漏瀉機密,始于隆宗門內(nèi)設(shè)置軍機房,選內(nèi)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wù)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wù)。雍正十年(1732年),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軍機處的大臣由皇帝挑選,由內(nèi)閣大臣兼任,他們直接聽命于皇帝,跪受筆錄,他們的活動都是在皇帝的監(jiān)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話記錄的??梢?,軍機處本為辦理軍機事務(wù)而設(shè),但因它便于發(fā)揮君主專制獨裁,所以一旦出現(xiàn)之后,便被皇帝抓
人物評價
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過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清史稿》:“圣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于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于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
康熙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p>
清宗室、史學(xué)家昭梿說:“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余嘗聞內(nèi)務(wù)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云、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雨旸外,初無特建一離宮別館以供游賞。故當時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p>
濮蘭德白克:“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贊揚不止,而其批臣下之摺,尤有趣味,所降諭旨,洋洋數(shù)千言,倚筆立就,事理洞明,可謂非常之才矣!”
法國傳教士杜赫德評論道:
軼事典故
雍正帝當皇子時喜歡微服出行,廣結(jié)俠義。某年到杭州,準備泛舟西湖游玩一番,剛出涌金門,看到一個書生在賣字,筆法頗為精到,胤禛便讓他寫了一副對聯(lián)。其中有個“秋”字,書生卻將“火”字旁寫在了左邊。胤禛便問:“這個‘秋’字你是不是寫錯了?”書生不以為然,說沒寫錯,然后拿出一本名帖,翻開讓胤禛比對。胤禛說:“你既然如此博學(xué),為何不去博取個功名呢?干嘛要在這賣字為生?”書生說:“我家里窮,連老婆孩子都養(yǎng)不活,只能靠賣字為生,哪敢想什么大富大貴呢!”胤禛于是慷慨解囊,說:“我這有錢,可以資助你博取個功名,到時候別忘了我就行?!睍f分感謝,后來還真就考取功名,入了翰林。
此時胤禛也已登基,一日從名冊上看見書生的名字,想起那次杭州之行,于是便召其入內(nèi)。胤禛隨手寫了一個“和”字,故意將“口”字邊寫在了左邊,然后讓人拿給書生看。書生不明所以,回答說這是個錯字。胤禛微笑不語。第二天,胤禛讓書生拿著詔書去浙江,浙江巡
親屬成員
父親: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
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養(yǎng)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皇后: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
皇貴妃:敦肅皇貴妃年氏、純愨皇貴妃耿氏。
妃子:齊妃李氏、謙妃劉氏、寧妃武氏。
嬪:懋嬪宋氏。
貴人:郭貴人、李貴人、安貴人、海貴人、張貴人、老貴人(存在爭議,一說康熙帝嬪妃)。
常在:那常在、李常在、春常在、高常在、常常在、顧常在、吉常在。
答應(yīng)、格格、官女子:蘇答應(yīng)、英答應(yīng)、汪答應(yīng)、德答應(yīng)、伊格格、張格格、云惠。
皇子
長子:愛新覺羅·弘暉(1697—1704年),追封端親王,生母孝敬憲皇后。
皇子(未齒序):愛新覺羅·弘昐(1697—1699年),生母齊妃。
次子:愛新覺羅·弘昀(1700—1710年),生母齊妃。
三子:愛新覺羅·弘時(1704—1727年),生母齊妃。
四子: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寶親王,生母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
五子:愛新覺羅·
相關(guān)爭議
從雍正年間時,對雍正
主張篡位說的學(xué)者中,有的認為康熙去世過于突然,未來得及留下任何傳位遺詔,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謀搶占了先機;有的認為康熙生前兩立兩廢太子,對立儲君一事勞心傷神,直到臨終前才屬意皇十四子為儲君。
按照正統(tǒng)繼位說學(xué)者觀點,如果沒有實在的證據(jù)證明其他皇子為康熙所屬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并且在詔書中一般都是加上個皇字的,比如傳位于皇四子,假如這樣”十“改為”于“是沒有根據(jù)的。
關(guān)于雍正之死,史書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前一天,雍正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當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掠赫乃劳?,史料沒有記載。張廷玉的私人記錄,當時雍正七竅流血,令他“驚駭欲絕”。雍正暴卒,官書不記載其原因,這自然就引起人們的疑惑,再加上當時關(guān)于他為人的傳說和評論頗多,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猜疑,于是就產(chǎn)生了各種說法。
病死
有一說認為雍正帝“是中風死去的”。
暗殺
(1)呂四娘刺殺
民間最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