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李淵
字號:字叔德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長安
出生時間:566年
去世時間:635年6月25日
主要成就:晉陽起兵、建立唐朝,抗擊東突厥
年號:武德
廟號:高祖
謚號: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陵寢:獻陵
在位時間: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人物生平
李淵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顯貴。李淵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時官至太尉,與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賜姓大野氏。北周受禪之后,追封李虎為唐國公。至楊堅官任北周的大丞相之后,李家才還復(fù)本姓。李淵的父親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淵出生在長安。李淵七歲時,父親李昞去世,其襲封為唐國公。李淵長大后,為人灑脫,性格開朗,待人寬容,無論貴賤之人都得其歡心。
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北周靜帝禪讓,建立隋朝。隋文帝任命李淵為千牛備身(皇帝的禁衛(wèi)武官)。由于李淵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所以隋文帝特別親近器重李淵,累轉(zhuǎn)譙(今安徽亳縣)、岐(今陜西鳳翔)、隴(今陜西隴縣)三州刺史。當(dāng)時有個善于相面的人叫史世良,曾經(jīng)說李淵骨法非常,將來必建立帝業(yè),并希望它能潔身自愛,保
為政舉措
李淵稱帝后,百廢待舉。他一面組織力量進行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爭,一面注意加強政權(quán)建設(shè)。唐朝前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制度,在李淵時期基本上初具規(guī)模。
政治體制方面,李淵繼承了隋朝的制度,又有一些發(fā)展。唐朝中央建立政治制度概括地說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三省是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尚書省掌管全國政令,是命令的執(zhí)行機關(guān)。下屬共有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吏的選用、考核與獎懲;戶部掌戶籍和賦稅;吏部掌禮儀和科舉;兵部掌軍事;刑部掌刑獄;工部掌土木工程;每部又分四司來作為辦事機關(guān)。中書省負(fù)責(zé)皇帝詔書的起草,是決策機關(guān)。門下省則審核中書省起草的詔書,不合適的駁回修改。監(jiān)察機關(guān)是御史臺,職責(zé)是監(jiān)督、彈劾文武百官。
地方的政權(quán)機構(gòu)基本是兩級,即州和縣。長官分別是刺史和縣令。刺史每年要巡查各縣,考核官員政績,還負(fù)責(zé)舉薦人才。縣令要負(fù)責(zé)一縣的各種事務(wù),官很小,卻是最繁忙的官員。
制度
唐朝軍事制度為府兵制,是
人物評價
《舊唐書》:“有隋季年,皇圖板蕩,荒主燀燎原之焰,群盜發(fā)逐鹿之機,殄暴無厭,橫流靡救。高祖審獨夫之運去,知新主之勃興,密運雄圖,未伸龍躍。而屈己求可汗之援,卑辭答李密之書,決神機而速若疾雷,驅(qū)豪杰而從如偃草。洎謳謠允屬,揖讓受終,刑名大刬于煩苛,爵位不逾于珝軸。由是攫金有恥,伏莽知非,人懷漢道之寬平,不責(zé)高皇之慢罵。然而優(yōu)柔失斷,浸潤得行,誅文靜則議法不從,酬裴寂則曲恩太過。奸佞由之貝錦,嬖幸得以掇蜂。獻公遂間于申生,小白寧懷于召忽。一旦兵交愛子,矢集申孫。匈奴尋犯于便橋,京邑咸憂于左衽。不有圣子,王業(yè)殆哉!”贊曰:“高皇創(chuàng)圖,勢若摧枯。國運神武,家難圣謨。言生床笫,禍切肌膚。《鴟鸮》之詠,無損于吾?!?/p>
《新唐書》贊曰:“自古受命之君,非有德不王。自夏后氏以來,始傳以世,而有賢有不肖,故其為世,數(shù)亦或短或長。論者乃謂周自后稷至于文、武,積功累仁,其來也遠,故其為世尤長。然考于《世本》,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