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孫策
別稱:小霸王、孫討逆
字號:字伯符
所處時代:東漢末年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吳郡富春
出生時間:175年
去世時間:200年5月5日
主要成就:平定江東,占據(jù)江東六郡
職業(yè):諸侯、將領(lǐng)
官職:討逆將軍,會稽太守
爵位:吳侯
追封:長沙王
謚號:桓王
人物生平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孫策之父孫堅被朱儁推薦為佐軍司馬攻打黃巾軍,孫策與家人留在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居住。孫策十幾歲時就在壽春結(jié)交名士,名聲漸漸傳播開了,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周瑜慕孫策之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周、孫兩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杰出通達。因而于壽春一見如故,便推誠相待。
中平六年(189年),孫堅前去討伐董卓。周瑜便勸孫策攜母親弟弟移居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孫策應(yīng)允。在舒縣,孫策結(jié)交了很多社會上流人物,江、淮一帶的名士都來投奔他。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而被荊州牧劉表的部下黃祖所殺。孫策當時十七歲,將父親孫堅葬在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后,孫策一家舉家遷到江都(今屬江蘇省揚州市)。
初平四年(193年),守孝結(jié)束后,孫策到壽春找袁術(shù)準備討回之前其父孫堅的舊部創(chuàng)立功業(yè)及為父報仇。袁術(shù)聽其言語,察其舉止,知道他能屈能伸,大有過人之處。但要馬上將孫堅舊部還給他讓
主要成就
擊走劉繇
主詞條:孫策平江東之戰(zhàn)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在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的支持下,從歷陽渡江,首先打敗了牛渚營(今采石磯)的劉繇,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zhàn)具。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zhèn))相笮融都依附劉繇,奉他為盟主,薛禮占據(jù)秣陵城(今江蘇南京),而笮融駐扎在秣陵縣南。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五萬多人,笮融害怕,緊閉營門,不敢妄動。孫策轉(zhuǎn)而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于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余人。然后重新進攻笮融:戰(zhàn)斗中,孫策腿部中箭,無法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策被箭射死了!”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與孫策部隊對壘。孫策先派幾百兵馬挑戰(zhàn)誘敵,而在后面設(shè)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入包圍圈中,然后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殺一千多敵人。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并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如何?”聲撼
人物評價
袁術(shù):使術(shù)有子如孫郎,死復(fù)何恨?
曹操:猘兒,謂難與爭鋒。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雋才大志。謀而有成,所規(guī)不細,終為天下大賊,非徒狗盜而已。
劉曄:孫策多謀而善用兵。
張纮:策才略絕異,平定三郡,風行草偃。
虞翻: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許貢: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于外必作世患。
郭嘉: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于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陳壽:①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②策英氣杰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割據(jù)江東,策之基兆也。
《吳錄》:孫將軍為人,惡勝己者,若每問,當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義,此必危殆。
傅玄:孫策為人明果獨斷,勇蓋天下,以父堅戰(zhàn)死,少而合其兵將以報讎,轉(zhuǎn)斗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陸機《辨亡論》:武烈既沒,長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
軼事典故
孫策在舉家遷到江都時,揚州名士張纮也正因為母親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孫策幾次拜見,和他研究天下大勢。孫策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亂,英雄豪杰,都擁兵自重,各圖發(fā)展。沒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濟亂。先父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yè)未成,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干一番事業(yè)。如今,我想到袁術(shù)那里去,請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tǒng)領(lǐng),然后到丹陽(今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jù)吳郡(今江蘇吳縣)、會稽(今浙江紹興),報仇雪恥,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您以為如何?”張纮推托:“我識見簡陋,況且又服喪在身,對您的事,實在難以幫忙?!?/p>
孫策進一步請求:“您的大名,名聞遐邇。四方之人,無不向往仰慕。我的這些打算,成與不成,由您一言而決。您一定要對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報,決不會忘記您的教誨之恩。”張纮見孫策言辭慷慨,神色間流露著忠義豪壯之氣,深受感動,建議孫策南渡,并答
親屬成員
(以上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