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蘇麻喇姑
別稱:蘇茉兒、蘇墨爾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蒙古族
出生地:科爾沁
出生時間:約1612年前后
去世時間:1705年10月24日
主要成就:賴其訓(xùn)迪,手教國書
職業(yè):孝莊侍女、康熙帝啟蒙老師
信仰:佛教
葬地:清東陵風(fēng)水墻外東南
人物生平
蘇麻喇姑生在科爾沁一個貧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約在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前后。
蘇麻喇姑被科爾沁貝勒府看中,讓她進府當(dāng)上了貝勒寨桑的二女兒布木布泰的貼身侍女。這位二小姐就是后來孝莊文皇后。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布木布泰在其兄長吳克善的護送下,長途跋涉到了后金都城盛京,與后金汗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成婚,當(dāng)時皇太極34歲。蘇麻喇姑作為布木布泰的貼身侍女,也隨主人陪嫁到了盛京。她在清宮陪伴布木布泰學(xué)習(xí)過程,憑著刻苦努力和聰明的頭腦,精確地掌握了滿語,寫得一手漂亮的滿文,并提高了整體文化素養(yǎng)。以致后來能擔(dān)任康熙的啟蒙老師。她在布木布泰身邊,將日常起居、屋里屋外的事,處理得既利索又妥帖。她的才干和忠誠,足以使布木布泰信任,經(jīng)常放手大膽地交給她更重要的工作。
崇德元年(1636年)在著手厘定清朝上下冠服諸制,物色人選時,莊妃推薦蘇麻喇參與其事。蘇麻喇擅長女紅,除了熟習(xí)蒙古族服飾,又饒有興趣地對比研究漢
主要貢獻
康熙末年爭奪儲位的激烈斗爭中,胤祹很少介入,基本上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后,他不僅沒有遭到打擊、排擠,相反還被封為郡王。到了乾隆朝,胤祹晉封為和碩履親王,授為議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胤祹以79歲高齡壽終正寢。在康熙帝的35個皇子中,他是最高壽的。胤祹能榮列藩封,參與政務(wù),并高壽而終,與蘇麻喇姑的精心培養(yǎng)、指點教誨有直接的關(guān)系。
蘇麻喇姑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作為孝莊太后的陪侍,歷經(jīng)四朝,身為侍女,卻與清室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在豪格和多爾袞爭奪皇位時,孝莊和蘇麻喇姑起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蘇麻喇姑冒險見多爾袞,多爾袞最終沒有做篡位的“燕王”,而是做了輔佐幼主的周公,而在康熙身上,蘇麻喇姑更是“賴其訓(xùn)迪,手教國書”,最終成就了康熙的千古一帝盛名。
人物評價
清宮史研究會理事桂連平、徐廣源(清代陵寢和后妃的研究學(xué)者)(《歷史上真實的蘇麻喇姑》):蘇麻喇姑是清初歷史上一位罕見的特殊人物,一生與清皇室有著不解之緣。她的身份僅僅是一名侍女,卻被皇室成員視為至親,宛如家人;她在宮中的名份并不算高,與皇室也不存在親緣關(guān)系,死后卻被葬以嬪禮,她歷經(jīng)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4個朝代,是其間一切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人。
蘇麻喇姑心靈手巧,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凡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觀,因此曾參與清朝衣冠飾樣的制定?!缎氯A網(wǎng)》
蘇麻喇姑是清朝后宮最善良的女人,她卑微的出身絲毫不能掩蓋她的高尚品德?!度嗣窬W(wǎng)》
清史專家,中國紫禁城學(xué)會副會長閻崇年(《大故宮3》):蘇麻喇姑是清朝一位特殊的宮女。她是莊妃結(jié)婚時的陪嫁女,身歷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她心靈手巧,擅長女紅,清初定冠服制度,曾參與其事。
《嘯亭續(xù)錄》載: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
軼事典故
生活方式
蘇麻喇姑有著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她終身未嫁,始終生活在皇宮大內(nèi),陪伴主人60余年。孝莊文皇后離世后,她又在宮內(nèi)度過了18個春秋。胤祹長大以后,不再需要她的撫養(yǎng),使她得到了徹底解脫,從此開始過著舒適而恬淡的生活。晚年的蘇麻喇姑與佛教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這可能是受孝莊、順治篤信佛教的影響。不過蘇麻喇姑信奉佛教與別人明顯不同,她既不是完全出于消遣、排解寂寞,也不是為了祈求佛祖保佑自己,而是把信佛與忠于皇上、報答皇恩結(jié)合起來。念佛誦經(jīng)是她晚年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她經(jīng)常發(fā)自內(nèi)心地表示:“愿意多活幾年,為主子叩頭祈禱,以盡奴才的一點心意?!彼€說,自己存活一世“只是為主子念佛祈福罷了”,“蒙主子厚恩,每日只是在佛像前盡力為主子祈禱,祝愿主子萬萬歲”。
蘇麻喇姑在生活上有兩個與人不同的特點:一是終年不浴,只有到年終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然后再把這些用過的臟水喝掉,二是終生不吃藥,即便
親屬成員
養(yǎng)子:愛新覺羅·胤祹。
史籍記載
《清史稿》
《嘯亭續(xù)錄》
后世紀(jì)念
墓地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七日(1705年),蘇麻喇姑逝世,康熙予以嬪妃之禮重葬,當(dāng)時孝莊的梓宮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暫安奉殿內(nèi),康熙皇帝決定將蘇麻喇姑的靈柩也停放于此。十月十三日,蘇麻喇姑的靈柩移入暫安奉殿。改建工程于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初十日,孝莊文皇后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宮。蘇麻喇姑既不是皇室成員、愛新覺羅后代,也不是皇帝的嬪御,風(fēng)水攸關(guān),名份所限,當(dāng)然不能與主人同葬昭西陵。雍正決定將其葬在昭西陵附近,經(jīng)風(fēng)水官員相度,將其墓地選定在昭西陵以東南新城的東墻外,距昭西陵只有1.5公里。蘇麻喇姑園寢于雍正三年二月動工,同年七月完工,八月初七日將蘇麻喇姑葬入該園寢內(nèi)。
這座園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由北到南有:地宮上建寶頂,前建園寢門3座、亭堂3間、大門3間,環(huán)以朱垣。門外建東西值房、東西廂房。寶頂位于園寢縱向中軸線上。蘇麻喇姑的地宮很小,人在里面站不起來,四面墻壁是用磚砌的。地宮頂都是用大平石板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