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安徽省名人 > 合肥市名人 > 巢湖市名人 > 張治中簡介

    張治中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更新時間:2019-02-26 00:52

    張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堯,字文白,安徽省巢縣(今巢湖市)黃麓鎮(zhèn)洪家疃人,黃埔系骨干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愛國主義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zhàn)時任第五軍軍長,在上海抵抗侵華日軍;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誤導致“11.13長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職。1945年,調(diào)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兼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1949年,致電陶峙岳將軍和新疆主席包爾漢,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張治中在國民黨任職期間受到蔣介石的認可和重用;但是他堅持國共兩黨和平共處。解放戰(zhàn)爭后,鑒于張治中對中國和平做出的貢獻,被稱為“和平將軍”。有張治中故居留作紀念。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張治中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

    出生日期:1890年10月27日

    逝世日期:1969年4月6日

    職業(yè):政治家,軍事家

    畢業(yè)院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信仰:三民主義

    代表作品:《對當前國事之檢討與建議》《對時局的聲明》

    政黨:中國國民黨

    服役軍隊: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時間:1928年——1949年

    軍銜:二級上將

    參與戰(zhàn)役:中原大戰(zhàn),淞滬抗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

    勛章:青天白日勛章,總統(tǒng)自由勛章

    人物生平

    2

    張治中生于光緒16年(1890年)10月27日,其祖父是農(nóng)民,父親是手工業(yè)者。張治中六歲入塾,讀書十年。因少年時家境貧寒,此后的6年中四處奔波流浪,曾在安徽豐樂河鎮(zhèn)(今肥西縣)一位叫呂為才的老板經(jīng)營的“呂德勝號”商鋪里做過學徒,從那時開始接觸并閱讀報紙,喜歡寫字算賬,在他的自傳中,有意將此作為人生漂泊的起點。其后先后在揚州的鹽務緝私營充過備補兵,在安慶巡警局當過備補警察,后入揚州巡警教練所受訓,3個月后畢業(yè),成為正式警察。

    宣統(tǒng)3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時,張治中在揚州參加反清起義。

    民國元年(1912年)進入陸軍第二預備學校。

    民國5年(1916年)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

    民國6年(1917年)到廣東參加護法運動,歷任駐粵滇軍連長、營長、駐粵桂軍總部參謀、師參謀長和桂軍軍校參謀長等職。

    民國13年(1924年)初,對孫中山確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擁護,12月任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代理總

    展開閱讀全文 ∨

    成就貢獻

    3

    1924年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張治中堅決擁護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對國內(nèi)局勢的穩(wěn)定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1939年主政湖南省,提出“廉、正、勇、勤”作為湖南省訓,同時以嚴正不茍的精神懲治貪污,整個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堅決貫徹聯(lián)共抗日的方針,使湖南成為抗日根據(jù)地之一。

    1938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張治中作為國民黨代表多次與共產(chǎn)黨談判,保障了國共統(tǒng)一抗日戰(zhàn)線的穩(wěn)定性。

    1946年張治中多次周旋,營救新疆地區(qū)被捕共產(chǎn)黨員131人,其中有小孩23人,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礎。

    1945年重慶談判與1949年北平談判中代表國民黨與中國共產(chǎn)黨進行和平談判,1949年9月,致電陶峙岳將軍和新疆包爾漢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為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張治中對國家的大政方針,重要方略都深思熟慮,提出許多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供中央領導決策參考。

    1925-1926年期間先后參加平定滇桂軍閥

    展開閱讀全文 ∨

    家庭成員

    4

    (表格資料來源:)

    軼事典故

    5

    1909年,17歲的洪希厚按照當?shù)睾閺垉尚章?lián)姻的習俗,嫁給了同樣來自貧寒人家的張治中,洪希厚一生對丈夫的工作從不亂發(fā)表意見,但有有一次,洪希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當時張治中準備赴淞滬抗日戰(zhàn)場,他的四弟張文心也將前往。張文心七歲時即由洪希厚帶大,兩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對丈夫說:“開戰(zhàn)時,讓文心留在你身邊,好嗎?”對于妻子的這一請求,張治中說:“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來,是不分前后的。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戰(zhàn)死的準備,作為一名軍人,文心也應當如此?!逼渌麜r候,只要不打仗,洪希厚和張治中總是在一起,他們相互陪伴直到終老。

    在國民黨任職期間總共四次直言進諫蔣介石。

    第一次上萬言書是“皖南事變”爆發(fā)后的1941年3月2日。張治中向蔣介石痛陳對國共問題處理的失策,“父親認為這是招致兩黨破裂的開始,關系甚大。”張治中在萬言書中建議:“為保持抗戰(zhàn)之有利形勢,應派定人員與共黨會談,以讓步求得解決”,“若猶是聽其拖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評價

    6

    蔣經(jīng)國在得知張治中決定留在北平時稱道:“他太天真了,將來死無葬身之地”。

    毛澤東稱“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蔣介石稱其為“革命叛徒”,“文白無能喪權辱國”。

    鄧穎超評價張治中:“在第二次國內(nèi)戰(zhàn)爭時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沒有同共產(chǎn)黨打過仗的國民黨軍人”。

    周恩來曾評價張治中說:“這個人很復雜,又很簡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一個愛國主義者”。

    因其一生均為中國和平奔波,故后人稱其為“和平將軍”。

    后世紀念

    7

    張治中故居

    張治中故居由故居和桂翁堂組成。故居位于巢湖市黃麓鎮(zhèn)洪家疃村,桂翁堂坐落在洪家疃村旁黃麓師范校園內(nèi)。兩處房屋系上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建筑物,磚木結(jié)構(gòu)、小瓦屋面。張治中故居建于1928年,原有5間4進6廂共26間房屋。門首懸有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張治中故居”花崗巖匾額。室內(nèi)按當年的原樣陳列著張治中將軍的生活用品。離故居南約100米,是張治中先生創(chuàng)辦的黃麓師范。1988年6月,張治中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確定為巢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影視形象

    8

    1982年電影《風雨下鐘山》:智一桐飾張治中;

    2009年電影《建國大業(yè)》:楊曉丹飾演張治中;

    2010年電影《雪豹》:何政軍飾張治中;

    2011年電視劇《中國1945之重慶風云》:吳曉東飾演張治中;

    2014年電視劇《長沙保衛(wèi)戰(zhàn)》:張世會飾演張治中;

    2016年電視劇《海棠依舊》:劉之冰飾演張治中;

    2016年電視劇《東方戰(zhàn)場》:王伯昭飾演張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