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張宗昌
別稱:狗肉將軍、混世魔王、三不知將軍、五毒大將軍、張三多
所處時代:民國時期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山東省掖縣(今山東萊州)
出生時間:1882年3月4日(一說1881年2月13日)
去世時間:1932年9月3日
主要作品:《效坤詩抄》
所屬軍閥:奉系
人物生平
張宗昌生于光緒七年(1881年)2月13日(一說1882年3月4日,同樣都是農(nóng)歷正月十五),由于這一天是上元節(jié),又稱燈節(jié),而民間有“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一說法,因此給張宗昌起了個小名叫“燈官”。張宗昌幼時曾接受短暫的私塾教育,為后來張宗昌能讀書、寫字打下了基礎(chǔ)。塾師祝修德為其起名張宗昌,乃昌盛張氏家族之意。少年時代的張宗昌,經(jīng)常衣食無著,飽嘗挨餓受凍之苦。為了度日糊口,張宗昌放過牛,當(dāng)過放銃手、酒計等。痛苦不堪的童年生活既讓他過早地飽嘗了人間的冰涼,又磨練了他的意志,增強、提高了他對惡劣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膠東一帶又遇荒年,民不聊生,張宗昌逃荒關(guān)外。在東北流蕩期間,他在東北打過零工,扛過長活,給老財家放過牧。與扒手、胡匪為伍。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張宗昌應(yīng)招到中東鐵路當(dāng)筑路工。在這期間,當(dāng)過裝卸工,干過扳道工,由于張宗昌身材高大,勇于干重活,寬厚大度,重義輕利
為政舉措
民國十一年(1922年)2月,張宗昌從在黑龍江五站一帶平定奉軍后方之亂可側(cè)厄重于奉張,被委為吉林省防軍第三旅旅長兼綏寧鎮(zhèn)守使,同時,收編由蘇俄流亡來我國東北的白俄部隊,實力大增。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張宗昌被擁為鎮(zhèn)威軍(奉軍)第二軍副軍長,率部先奉軍嫡系部隊入關(guān),大收直軍,為奉張立下了汗馬功勞。繼之,他奉命臨時改稱宣撫軍第一軍軍長,驅(qū)兵沿津浦線南下,直掏南京、上海。旋又被任為蘇皖魯剿匪總司令,回駐徐州。
張宗昌自1922年在東北五站起家時,就開始建立了一支自己的軍隊,并信奉“有兵則有權(quán)”的原則,在其后的軍事生涯中,拼命地擴充和培植這支軍隊。督魯后,所部號稱40萬,實際也有20萬。他雖隸屬奉系,一些事不得不聽命于奉張,但奉張始終是將張宗昌所部作為“異已”(非嫡系部隊)來看待的。
張宗昌獨掌山東軍政大權(quán)后,利用山東的富庶,大力擴張自己的武裝力量,很快達十萬余人馬。同時,他殘酷鎮(zhèn)壓工農(nóng)運動
人物評價
張宗昌可算是北洋軍閥當(dāng)中聲名最劣的一個,主政山東時土匪作風(fēng)不改,無建樹可言。被當(dāng)作是禍國殃民的軍閥范樣。人稱他為“三不知”將軍,即“兵不知有多少,錢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除此之外還有綽號:“狗肉將軍”、“混世魔王”、“長腿將軍”、“五毒大將軍”、“張三多”等??芍^是徹頭徹尾的反派人物。
時人披露說,張督魯三年斂錢計有3萬萬元之巨,其實遠不止此數(shù);其姨太太之多,可謂“開軍閥界之新記錄”,有據(jù)可查者就有50多人,至于來而復(fù)往,去而復(fù)還和隨時隨地?fù)屨贾衽镞x之美色,更是司空見慣,連張本人也鬧不清她們的姓氏,乃至將她們編成號而記之。即使北洋元老的眷屬、清室遺貴的親戚、同僚的妻女及其部屬的姨大太也不能幸免,連奉系頭子張作霖也拿他沒辦法,直如衣冠禽獸。張宗昌平日也是滿口的仁義道德,他曾到曲阜表演過“祭孔”的丑劇,還曾上書國務(wù)總理潘復(fù)建議黃河以北各學(xué)校實行“禮義廉恥”之四維主義,但一按諸他之實
軼事典故
張宗昌覺得自己既然身為孔圣人的父母官,不帶點斯文,枉來山東一趟。于是,現(xiàn)場拜師學(xué)藝。一番苦練之后,那張宗昌功力大進,不久便出版一本詩集,分送諸友同好。百年中國,詩人成群,但像張宗昌這樣仍有詩句流傳、仍被人惦記的詩人寥寥無幾。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山東省立民眾教育館出版的《山東歌謠》當(dāng)中記載有很多各地百姓罵張宗昌的民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聊城冠縣的一首:“也有蔥,也有蒜,鍋里煮的張督辦;也有蔥,也有姜,鍋里煮的張宗昌,張宗昌,先吃肉,后喝湯?!?/p>
張宗昌曾對手下人說,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共妻,共妻當(dāng)然是好的,共產(chǎn)就不對,東西能拿來的才是你的,不能拿來的就不是你的,共妻不一樣,你睡不到的女人和別人睡就沒錯。這種話恐怕也只有老張能說出口了。
張宗昌喜歡打麻將,經(jīng)常通過打麻將發(fā)現(xiàn)“人才”。他府上清客吳家元精通麻將之道,經(jīng)常陪張宗昌搓麻,每次他都能準(zhǔn)確推測出張宗昌想要什么牌,悄我聲息地“放水”令張宗昌和大牌。令人稱奇
親屬成員
原配:賈氏,系貧民出身,無一子一女。1916年,張宗昌在南京遇刺時遇害。
妻子:袁書娥,沈陽人,張宗昌18歲闖關(guān)東,在22歲左右與袁氏成婚。
妾:袁中娥,袁書娥之妹,人稱“二姑娘”。
大約1920年前后,張宗昌先后娶了5位女子做姨太太,那就是三姨太、四姨太、五姨太、六姨太、七姨太。她們當(dāng)中多為一些妓女,均無子女。
八姨太安淑義,原來是張家的一個侍女。1943年3月13日,安氏于貧病交加中棄世而去。
九姨太富貴兒,原來是雜耍藝人。
十姨太祁氏,河北霸縣人,于1944年病逝。
十一姨太出生在東北一農(nóng)村富農(nóng)之家,長相奇丑無比。
十二姨太乃一藝人,后另嫁他人,結(jié)果不得而知。
十三姨太不足一月下堂,另謀出路。
十四姨太是妓女,北京人,1931年,十四姨太在鐵獅子胡同因患肺結(jié)核,不治而死。
十五姨太在張家呆的時間很短,不久就下堂另嫁他人。
十六姨太唱京劇武生,改嫁給一布販。后夫出身貧苦,二人勤儉持家,得以善終。
十七姨太春霄。張
后世紀(jì)念
張宗昌的舊宅在山東萊州祝家村。雖然幾次被毀,但現(xiàn)在仍有部分存留于村中。張家原來的房產(chǎn)在祝家村西,占地約20多畝。督軍府門樓和5間南廂房、3間西廂房。如今兩座高大的廳房均已拆掉,但房基與培基還存兩米多高,殘缺的三合土圍墻部分還在。整個院子并不規(guī)整,還有一個小小的弧形。院內(nèi)雜草齊腰,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的石獅子做工精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