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胡璉
別名:從祿、俊儒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陜西華州(今渭南市華州區(qū))
出生日期:1907年11月16日(光緒三十三年十月十一日)
逝世日期:1977年6月22日
職業(yè):軍人
畢業(yè)院校:黃埔軍校
信仰:三民主義
主要成就:參加淞滬會戰(zhàn) 于鄂西保衛(wèi)戰(zhàn)中死守石牌要塞 1945年參加湘西會戰(zhàn)的雪峰山會戰(zhàn)
注音:ㄏㄨˊ ㄌㄧㄢˊ
最高軍銜:陸軍一級上將
最高職務: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人物生平
原名胡從祿,后改名胡璉,又名俊儒,字伯玉,陜西華州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yè)。在陳誠的土木系部隊中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抗戰(zhàn)后歷任旅長、副師長、師長,1944年8月升任18軍軍長,后又升任第12集團軍副司令。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整編第11師師長、18軍軍長、第12兵團副司令。1949年去臺,為首任“金門防衛(wèi)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后升任“陸軍副總司令”。1964年“出使”南越,歷時8年。回臺后受聘為“總統(tǒng)府戰(zhàn)略顧問”,晉級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七至十一屆中央委員。1974年申請附讀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治宋史及近現(xiàn)代史,著有《泛述古寧頭之戰(zhàn)》,《金門憶舊》等。1977年病卒于臺北。
黃埔軍校畢業(yè)后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二十師排、連長。
1928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總部警衛(wèi)二團連長、第十一師營副、營長。
1932年起,任第十八軍特務營營長、特務團團長、第十一師第六十六團團長。
1937年起,任第六十七師第一一九旅
家庭情況
胡璉早年在大陸娶一對姐妹花為妻,姐姐育有三子,分別是胡之光、胡之輝、胡之耀;妹妹育有五女,分別是胡之冰、胡之玉、胡之玲、胡之潔、胡之清。
人物評價
遍覽臺灣軍史著述,不光竭力貶低劉伯承、陳毅、粟裕等大陸將領(lǐng),而且將張靈甫、李仙洲、邱清泉、黃百韜、黃維等國民黨敗軍之將也說得愚蠢之至如糞土一般,唯胡璉超智超勇、鶴立雞群,乃千古難覓之良將,似乎蔣介石如早早委此君以大任,則定能扭轉(zhuǎn)乾坤、挽狂瀾于既倒。
平心而論,胡璉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確比其同僚們略高一籌,他有張靈甫的“悍”,但無張靈甫的“驕”;其“忠”不比黃百韜少,其“謀”絕比黃百韜多。臺灣史籍廣泛傳引所謂毛澤東給前線部隊的一封親筆函稱:“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保存實力,待機取勝?!币哉f明共軍對胡璉的畏懼之甚。毛澤東是否發(fā)過如此信函根本無據(jù)可查,但把胡璉喻為“虎性”與“狐性”的結(jié)合體還是恰如其分的。許多三野老人認為,胡璉的整十一師(十八軍),綜合戰(zhàn)力僅略遜于整七十四師,從其幾次避免了被殲的命運,而且是“五大主力”中最后一支被殲滅的王牌部隊來看,說胡璉“能戰(zhàn)”,不算是溢美之詞。
胡璉不拘
歷史文獻
胡璉將軍與日寇決戰(zhàn)前的祭天誓詞:
陸軍第十一師師長胡璉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wèi)我祖宗艱苦經(jīng)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欽,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后人視今,亦尤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于血戰(zhàn)之際,勝利即在握,此誓!
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此為胡漣將軍在石牌保衛(wèi)戰(zhàn)前一日的祭天誓詞,亦為遺囑。五月二十八日日軍即開始進攻石牌,此役,國軍以15萬人面對日軍20萬人的進攻,連日血戰(zhàn),最終擊退日軍,粉碎了日軍占領(lǐng)石牌進而威脅重慶的戰(zhàn)略企圖。
1943年五月,日軍溯長江西上,直取中國的抗日根據(jù)地四川。地扼三峽中游的石牌要塞首當其沖,被賦予這個以少勝多、以寡當眾守衛(wèi)重任的,是國軍第十一師,師長胡璉,黃埔四期,時年三十六歲。
大戰(zhàn)開始前一天,已經(jīng)向全軍許諾“
勛章失竊案
臺灣“刑事局”2012年5月8日晚間證實,失竊的前金防部司令官胡璉將軍獲頒的青天白日勛章,已由中國大陸北京公安尋獲,并妥善保管。北京公安在一列由廈門開往哈爾濱的火車上逮捕竊嫌?!靶淌戮帧北硎?,現(xiàn)北京公安已妥善保存證物,同時臺方也會將掌握的監(jiān)視影帶等犯罪事證送交北京公安,并盡快取回這枚青天白日勛章。31日,勛章交由“刑事局”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