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馮友蘭
外文名:Fung Yulan
別名:芝生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
出生日期:1895年12月4日
逝世日期:1990年11月26日
職業(yè):教授
畢業(yè)院校:哥倫比亞大學
主要成就:《中國哲學簡史》
代表作品:貞元六書,中國哲學簡史
榮譽:現(xiàn)代新儒家
紀念館:唐河縣馮友蘭紀念館
人物生平
1895年124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zhèn)。
1902年,馮友蘭7歲上學,先讀《詩經(jīng)》,次讀《論語》、《孟子》,再讀《大學》、《中庸》,從頭至尾反復吟誦。因其父公務繁忙,教育子女的重擔就自然落在粗識文字的馮母吳清芝身上。當時兒童重記憶,輕理解,如此他又勉強讀完了《書經(jīng)》、《易經(jīng)》和《左傳》。
1907年,馮家專門聘請教師負責馮友蘭的教育,較正規(guī)地開設了古文、算術、寫字、作文等功課。因課程較為輕松,馮友蘭在閑暇時還常閱讀一些他父親所藏的新書籍、新刊物,開始初步接觸一些世界知識。在12歲時,馮友蘭的父親馮臺異因病猝逝,他遂跟隨其母遷回老家唐河,并繼續(xù)延聘教師授學。在這期間,他開始閱讀諸如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等帶有民主主義色彩的書籍。
1910年,遵其母囑考入唐河縣立高等小學預科。
1911年春,考入開封中州公學(今河南大學)中學班。暑期回唐河,與吳太夫人之侄女吳淑貞結婚。
1912年夏,轉入武昌中
主要著作
出版年份
書名
出版社
民國15年
人生哲學
商務印書館
民國19年
人生哲學
商務印書館
民國20年
中國哲學史
神州國光社
民國21年
宋明道學中理學心學二派之不同
國立清華大學
民國22年
一種人生觀
商務印書館
民國24年
中國哲學史
商務印書館
1936年
中國哲學史補
商務印書館
民國27年
新理學第一版
商務印書館
民國28年
新理學
商務印書館
民國28年
新事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29年
新理學
商務印書館
1941年
新世訓,一名生活方法新論
開明書店
民國32年
新理學,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民國32年
新原人
商務印書館
民國33年
中國哲學史
商務印書館
1943年
新世訓:生活方法新論
開明書店
民國34年
新原人
商務印書館
民國34年
中國哲學小史
商務印書館
民國34年
新原道,一名中國哲學之精神
商務印書館
民國35年
新原道,一名,中國哲學之精神
商務印書館
民國35年
新知言
商務印書館
民國37年
新知言
商務印書館
1947年
中國哲學史
商務印書館
1947年
中國哲學史
中華書局
1958年
中國
學術活動
綜觀馮友蘭解放后的學術活動,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50—60年代。在自我批判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作指導,他開始撰寫《中國哲學史新編》。馮友蘭《三松堂自序》里回憶說:“當時正在提倡向蘇聯(lián)學習,我也向蘇聯(lián)的‘學術權威’學習,看他們是怎樣研究西方哲學史的。我尋找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詞句,努力運用,寫了《中國哲學史新編》,出版到第二冊,十年浩劫就開始了,我的工作也停了?!痹谶@一時期,整個學術界都被一種僵化、教條的學術空氣所籠罩,哲學史研究由于其與政治過于緊密的關系更是如此。一部豐富多彩的哲學史被簡化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斗爭史,并被圖式化地定為唯物主義戰(zhàn)勝唯心主義的歷史,馮友蘭身處其時,亦頗受這種氛圍的影響。
第二階段:70年代,代表作為《論孔丘》。其時寫了《對于孔子的批判和對于我過去的尊孔思想的自我批判》及《復古與反復古是兩條路線的斗爭》兩篇文章在《北大學報》上發(fā)表。不久,《光明日報》《北京日
人物軼事
與毛澤東的書信交往
1949年10月1日,馮友蘭參加了新中國成立的開國盛典,并聆聽了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他心潮起伏,思緒萬千。1949年10月5日,馮友蘭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在過去講封建哲學,幫了國民黨的忙,現(xiàn)在我決心改正錯誤, ……我計劃于五年之內(nèi),如政協(xié)共同綱領所指示的,以科學的歷史的觀點,將我在二十年前所寫的《中國哲學史》,重新寫過,作為一個新編。誠如你所說的,我們不但要知道中國的今天,還要知道中國的昨日?!?/p>
毛主席雖然開國前后日理萬機,但很快給馮友蘭寫了回信?!坝烟m先生:十月五日來函已悉。我們是歡迎人們進步的。像你這樣的人,過去犯過錯誤,現(xiàn)在準備改正錯誤,如果能實踐,那是好的。也不必急于求效,可以慢慢地改,總以采取老實態(tài)度為宜。此復。敬頌教祺!毛澤東十月十三日。”
收到毛澤東回信的馮友蘭有兩點很意外的感受:其一是,“我不料毛澤東的回信來得如此之快
人物影響
馮友蘭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是對中國學術史、中國思想史、中國哲學史諸多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偉大學者。
他的《中國哲學史》是繼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之后又一部具有廣泛影響的中國哲學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此書被馮的美國學生卜德譯成英文,成為現(xiàn)今西方人系統(tǒng)了解中國哲學的為數(shù)不多的著作之一。在這部巨著中,他自稱為“釋古派”而與胡適的“疑古派”相區(qū)別。他著力論證了儒家哲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正統(tǒng)地位。這為他后來創(chuàng)立新理學思想體系積累了思想材料,作了必要的理論準備。1990年7月,馮友蘭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全部完成。馮友蘭說這部書“不僅是過去的歷史的敘述,而是未來的哲學的營養(yǎng)。這部中國哲學史著作,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它奠定了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基礎,在中國哲學由近代走向現(xiàn)代的發(fā)展歷程中,是一座里程碑。他高度提煉總結了兩個觀點,一是從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
人物評價
季羨林:芝生先生走過了95年的漫長的人生道路,95歲幾乎等于一個世紀。自從公元建立后,至今還不到二十個世紀。芝生先生活了公元的二十分之一,時間夠長的了。他一生經(jīng)歷了清代、民國、洪憲、軍閥混戰(zhàn)、國民黨統(tǒng)治、抗日戰(zhàn)爭,一直迎來了解放。道路并不總是平坦的,有陽關大道,也有獨木小橋,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然而芝生先生以他那奇特的樂觀精神和適應能力,不斷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忠誠于自己的學術事業(yè),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終于走完了人生長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我們可以說他是晚節(jié)善終,大節(jié)不虧。他走了一條中國老知識分子應該走的道路。在他身上,我們是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的。
胡適:“天下蠢人恐無出芝生右者”。
樸槿惠: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nèi)心的平靜的生命燈塔的,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
李慎之:“中國人了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薄叭绻袊艘驗?/p>
家庭關系
父親:馮臺異,曾做過晚清知縣。
母親:吳清芝。
妻子:任載坤,字叔明,河南新蔡人,生于清光緒二十年二月廿二日(1894年3月28日),時年21歲,正就讀于北京女子師范學校。
弟弟:馮景蘭是一位地質學家。
妹妹:馮沅君是一代才女,現(xiàn)代作家、學者。馮沅君沒有子女。
堂妹:馮讓蘭是中國哲學家、哲學史家張岱年的夫人。
外孫女:馮鈺,現(xiàn)TOM在線執(zhí)行董事、執(zhí)行副總裁。
長女馮鐘璉:西南聯(lián)大外語系畢業(yè),是北京31中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1975年去世了。
長子馮鐘遼:遼西南聯(lián)大肄業(yè),后去美國留學,在美國成家立業(yè),是鍋爐專家。
次女馮鐘璞(宗璞):中國知名作家。
次子馮鐘越:中國航天工業(yè)部主任工程師,飛機強度專家,惜天不假年,赍志以終時才51歲。
人物紀念
清華大學紀念馮友蘭座談會
2005年12月6日,為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馮友蘭與清華大學文學院——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在新齋104會議室召開。馮友蘭先生女兒、著名作家馮鐘璞女士,著名翻譯家文潔若女士,馮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朱伯昆教授,中科院院士唐稚松教授,副校長謝維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前任院長胡顯章教授等近30位清華文學院老校友與會,深情緬懷馮友蘭先生?;仡欛T友蘭先生在清華擔任了18年文學院院長。他延聘學者,獎掖人才,以“釋古“觀點、以生命做事的精神,帶出了一股學術新風,為清華文科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追思他的最高貴的愛國精神。繼承發(fā)揚他的寶貴精神財富。
紀念文章
張岱年:《哲人其萎遺范永存——沉痛悼念馮友蘭先生》、《馮先生“貞元六書”的歷史意義》、《深切悼念馮友蘭先生》、《懷念馮友蘭先生——為紀念馮友蘭誕辰100周年而作》、《懷念馮友蘭先生》。
馮友蘭文庫
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