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竺可楨

    更新時間:2019-03-07 16:20

    竺可楨(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guān)鎮(zhèn)人(現(xiàn)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學習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楨公費留美學習,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yīng)聘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34年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共同成立中國地理學會。1936年4月,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先后擔任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qū)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qū)W的創(chuàng)始人。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竺可楨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紹興

    出生日期:1890年3月7日

    逝世日期:1974年2月7日

    職業(yè):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

    畢業(yè)院校: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伊利諾大學農(nóng)學院、哈佛大學

    信仰:共產(chǎn)主義

    主要成就: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 浙江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代表作品:《論我國氣候的幾個特點及其與糧食作物生產(chǎn)的關(guān)系》《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字:藕舫

    人物生平

    2

    竺可楨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紹興東關(guān)鎮(zhèn)一個小商人家庭。童年起,學習勤奮,并萌生愛國思想,敬佩宋代詩人陸游和明代學者王陽明等人的學識和思想。竺可楨幼時聰明好學,從2歲開始認字。

    1905年以各門功課全優(yōu)的成績從小學畢業(yè),當年秋季入上海澄衷學校,以品學兼優(yōu),為人熱情正直,被同學推為班長。

    1908年春,同學要求撤換不稱職教師舉行罷課,學校一度停辦,竺可楨乃于暑假后轉(zhuǎn)入復旦公學學習。

    1908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將中國留學潮引向美國。此時的竺可楨,正就讀于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他“最熱烈的希望是要出洋到歐美”。

    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學習成績居全班第一。

    1910年,竺可楨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費生,他因中國是以農(nóng)立國,遂選入伊利諾大學農(nóng)學院學習。畢業(yè)后,即轉(zhuǎn)入哈佛大學地學系,潛心研讀與農(nóng)業(yè)關(guān)系密切的氣象學。

    1914年,在美國康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成就

    3

    歷史氣候?qū)W的奠基人

    竺可楨是歷史氣候?qū)W的創(chuàng)建人、奠基人,其中歷史氣候變遷是他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一個領(lǐng)域,蜚聲國際科學界。竺可楨在歷史氣候?qū)W上另一大貢獻是歷史物候?qū)W。竺可楨曾經(jīng)在國內(nèi)建立了40多個氣象站和100多個雨量測量站的中國氣象觀測網(wǎng)。他一方面重視物候的觀察記錄,自1921年留學回國的第二天直到1974年逝世的前一天,他每天觀察并記錄物候和天氣;另一方面廣泛收集歷史物候資料,他與宛敏渭合撰的《物候?qū)W》一書中收集有豐富的歷史物候資料和研究成,這在其他國家的物候著作中是少見的。

    現(xiàn)代氣象科學的貢獻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氣象科學的奠基人,竺可楨先生始終關(guān)注并“盡畢生之力”開展氣候變化研究,他關(guān)于氣候變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對于人們今天認識這一全球重大問題,具有基礎(chǔ)的科學意義。

    在歷史地震學上的貢獻

    竺可楨在歷史地震學方面的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他和李四光共同領(lǐng)導的中國科學院地震工作委員會所組織編制的《中國地震資料年表

    展開閱讀全文 ∨

    學術(shù)作品

    4

    東方雜志1926.23(13)

    科學1926.11(1)

    史學與地學1928(4)

    地理雜志1929.2(6)

    中國氣象學會會刊1931(6)

    科學1931.15(10)

    科學1933.17(8)

    方志1933.6(11)

    國立浙江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地學部叢刊

    1942(4)

    科學通報1951.2(6)

    氣象學報1951.22(1)

    考古學報1972(1)

    中國科學1973.16(2)

    人物榮譽

    5

    1956年,當選為國際地球物理年中國委員會主任。

    1960年,被提名為蘇聯(lián)地理學會外國會員。

    1966年,被授予羅馬尼亞科學院名譽院士。

    1967年,被載入英國編印的《國際名人錄》。

    2008年11月16日,被評選為“中國十大科技傳播優(yōu)秀人物”。

    1949年之前,由于國民黨的黨化教育,身為浙江大學校長的竺可楨被入國民黨,并被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1949年之后竺可楨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第一屆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shù)學會副主席等19個職務(wù)。

    思想精神

    6

    竺可楨在浙江大學時,形成了“竺可楨精神”,以“求是”為主導?!扒笫恰本褪亲非笳胬恚矣谡胬?,是貫穿竺可楨一生的思想核心。

    竺可楨精神分開來說,就是:

    公忠堅毅,天下己任的愛國精神;

    只問是非,不計利害的科學精神;

    大不自多,海納江河的開放精神;

    自強不息、永不氣餒的奮斗精神。

    “只問是非,不計利害”

    竺可楨自己積極踐行求是精神:座右銘:一絲不茍

    做人原則: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

    處世原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地理學思想

    1.地理學是介于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綜合性科學。

    2.地理學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即研究地球外殼的發(fā)生、發(fā)展、分布和各組成部分間的相互轉(zhuǎn)化與相互制約。

    3.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經(jīng)濟地理學)是地理學的兩大分支,都很重要。

    4.地理學家必須對地理學的全部內(nèi)容有一定了解,對其某一部門要有深入的研究.

    5.中國豐富的歷史資料是研究地理學的寶庫,要十分重視歷史自然地理的研究。

    6.研究地理學的指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影響

    7

    竺可楨有兩個非常經(jīng)典的教育問題:“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yīng)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么?第二,將來畢業(yè)后做什么樣的人?”

    竺校長對學生要求嚴格,對新入學的學生注重人生觀教育。

    1936年以來,這兩個經(jīng)典問題,影響著一代代浙大學子。每年浙大新生入學的時候?qū)W校會把這兩個問題印在大學錄取通知書上,每年畢業(yè)生離校的時候?qū)W校又會把這兩個問題印在畢業(yè)紀念冊上。

    作為卓越地理學家和地理教育家的竺可楨,不僅創(chuàng)建了中國最早的地理系,培養(yǎng)了一大批地理科學專門人才,而且在許多地理學重大領(lǐng)域和重大問題上,提出了創(chuàng)造性意見。他的學術(shù)見解大多得到學術(shù)界的公認。他的學術(shù)意見,經(jīng)實踐證明大多是正確的。

    人物評價

    8

    中國科學院評價:縱觀竺可楨精彩的科學人生,人們由衷地敬佩他崇高的科學精神、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對中國科學史事業(yè)的巨大貢獻。早在哈佛念書時,竺可楨就確立以研究中國科學史為己任;回國后雖忙于教書、創(chuàng)辦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和主持浙江大學,但他的科學史研究引領(lǐng)著中國,影響了世界;建國后,作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他組建自然科學史研究室,使國家的科學史研究事業(yè)走上了正規(guī)化、職業(yè)化的道路。正是他一生的執(zhí)著追求,才有今天中國科學史研究的繁榮景象。

    李約瑟稱贊竺可楨“具有遠見卓識,同情他人,和藹可親……許多在中國工作過的西方科學家都對他的成功幫助,深表感謝”。李約瑟曾親赴浙大參觀,盛譽其為“東方劍橋”。

    胡煥庸先生1996年在《中國古宇宙論》序言中說:“大家知道,吾師竺可楨先生歷來重視科學史的研究。正是在竺先生的倡導和推動下,我國的科學史研究,四十年來得到蓬勃發(fā)展?!?/p>

    路甬祥:竺可楨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奠基人,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軼事

    9

    竺可楨與胡適賭壽命

    著名的氣象與地理科學家、教育家竺可楨生于1890年,逝于1974年,享年84歲,很是高壽,可是在早年他卻并不善于養(yǎng)生。他在逝世3個月前的日記中寫道:“我從小身體就差,現(xiàn)已活到了83歲,何復所求?”原來,他早年讀書上海澄衷中學,因?qū)W習過于刻苦,搞得身體很差,那時他的一個同班同窗叫胡嗣穈,也就是胡適,曾背后對人打賭說:竺可楨活不過20歲。竺可楨無意中聽到這句話,驚出一身冷汗,從此發(fā)誓鍛煉身體。后來他與胡同學同船去美國留學。

    1912年,兩人相遇,打起賭來。竺可楨問:“我要是活過60歲怎么樣?”胡適爽朗地回答:“你要是活到60歲,我在你60歲壽筵上當著所有親友的面給你磕三個響頭。要是比我活得長,你可以在我的尸體屁股上踢上一腳?!薄靶?。你可得記住今天說的話啊!”竺可楨說。

    后來,竺可楨活到了1974年,享年84歲,在北京溘然去世。直到去世的前夜,他還在堅持寫日記。而胡適僅活到1962年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紀念

    10

    南京頤和路西側(cè)的珞珈路48號大院內(nèi),一座灰色的磚木結(jié)構(gòu)2層小樓里住了不少市民,這與其它公館常年大門緊閉有所不同。這座小樓最早的主人,正是被譽為中國“氣象學之父”的竺可楨。竺可楨20世紀30年代擔任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時,建起了這座別墅。1936年,竺可楨調(diào)往杭州,離開南京故居。1962年竺可楨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認為私人住房應(yīng)該歸國家所有,便將這座房子交給了南京市政府。2012年,竺可楨舊居列入南京市第四批文保單位。

    2002年5月11日,南京大學隆重舉行李四光、竺可楨塑像揭幕儀式,由此拉開“百年南大名人塑像”的帷幕,為南京大學添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2014年4月28日,由《竺可楨全集》編輯委員會、國家圖書館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主辦的《竺可楨全集》出版研討會在國家圖書館舉行。

    影視形象

    11

    2016年電視劇《東方戰(zhàn)場》:劉正亮飾演竺可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