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姚雪垠
別名:姚冠三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河南鄧縣
出生日期:1910年(庚戌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1999年4月29日
職業(yè):作家、小說家、全國第六屆、七屆政協(xié)委員
畢業(yè)院校:河南大學
主要成就:創(chuàng)作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戎馬戀》等 《李自成》第二卷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代表作品:《李自成》
人物生平
現(xiàn)代小說家。原名姚冠三,1910年10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一個破落地主家庭。父親上過開封優(yōu)級師范。由于家境窘困,母親準備在他出生時溺嬰,幸為曾祖母所救。從小愛聽外祖母講故事,還由此激發(fā)了想象能力和文學興趣。
鄧縣地處豫西南,環(huán)境閉塞落后,水旱災害與瘟疫頻仍。加上封建軍閥壓迫,農(nóng)民無以為生,或外出逃荒,或鋌而走險,土匪遍地。姚雪垠9歲那年,土匪攻破寨子,姚家房屋和衣物都被燒光,從此隨父母逃到鄧縣城內(nèi)居住。在縣城里,先讀了一年多私塾,又上了三年教會辦的高等小學,背誦過大量古文并習作文言。暇時愛聽藝人說《施公案》、《彭公案》、《三國志演義》等書。
1924年小學畢業(yè)后,去信陽上中學。同年冬,由于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學校提前放假?;剜l(xiāng)途中,與二哥和其他兩名學生一起被李水沫的土匪隊伍作為“肉票”抓去,旋又被一個土匪小頭目認為義子。在土匪中生活約100天的這段特殊經(jīng)歷,成為他后來創(chuàng)作自傳性小說《
主要作品
《李自成》是“長河式”的小說,從崇禎11年寫起,全面地反映明末李自成起義由困厄轉(zhuǎn)到興盛,復由勝利走向失敗這一歷史悲劇的發(fā)展過程。第1卷出版于1963年,第2卷出版于1976年,第3卷出版于1981年,最后兩卷也已有若干單元(如《崇禎之死》、《李自成之死》)陸續(xù)發(fā)表。已出版的前3卷共8冊,以230萬字的篇幅,著重展示了李自成從困境中奮斗,達到鼎盛,卻又在鼎盛期內(nèi)潛伏著深刻的危機,埋下后來失敗的種子。作品不僅著力描繪了農(nóng)民軍和明王朝之間這場生死大搏斗,而且寫出了當時十分激烈地進行著的民族戰(zhàn)爭,還寫出了明朝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尖銳矛盾,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幾支義軍之間的矛盾,李自成部隊內(nèi)在的矛盾,寫出了明末社會上各個階級、階層的相互關(guān)系以及他們在農(nóng)民大起義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變化。人物從帝王、后妃、百官到義軍將領(lǐng)、戰(zhàn)士、各類市民、窮苦百姓,乃至清方首領(lǐng)與文臣武將,地域從西北高原、中州重鎮(zhèn)、北京城內(nèi)到僻遠山
作品特點
《李自成》這部小說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它成功地刻畫了李自成、崇禎帝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李自成思想性格上的變化,崇禎皇帝維護風雨飄搖之中的政權(quán)時的宵衣旰食,都是具有深度和廣度之筆。其次,小說在明末清初的社會生活場景上頗費筆墨與心思,從宮廷到戰(zhàn)場,從都城到鄉(xiāng)野,都不乏生動描寫之處;從政壇角逐到沙場交鋒,從典章禮儀到人情風俗,描摹大多翔實逼真。
筆名由來
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原名姚冠山。他姓姚,屬“冠”字輩,排行老三,于是,家人就給他起名叫姚冠三。他十四、五歲時,改名為“姚雪痕黟”。這是他當年悵惘心情的反映。姚雪垠只上了三年小學,便失學了。后來讀中學,讀了一學期又失學了。這時他讀到一首蘇東坡的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雪痕”二字就是取人生如飛鴻踏雪,偶留痕跡之義。后來新文學運動興起了,在悵惘之中,他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于是,便把“痕”字的“廣”去掉,換以提土旁,以表示其不再悲觀,而要發(fā)奮圖強了。
人物經(jīng)歷
姚雪垠在婚姻問題上,既反對過封建家庭對他的包辦逼婚,又經(jīng)過自由戀愛的苦痛,最后在半包辦、半自由的情況下,才結(jié)婚組成了家庭。姚雪垠的婚姻,深深地打著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社會的烙印。早在姚雪垠10多歲時,家庭父母包辦,就有了一個沒有見過面的未婚妻。
這個婚事,完全是按照姚母的極其現(xiàn)實的功利主義包辦的:在媒人給姚雪垠說親時,她對姚雪垠的父親說:“馬馬虎虎說成了,心凈一條事,以后一天窮一天,誰肯把女兒許給咱們!”可以說,她為兒子找媳婦,根本不是為了兒子的幸福,完全是為了找一個侍奉她的供她使喚的奴隸。但姚雪垠有姚雪垠的看法和想法,他對這門親事一直不予承認。
后來,當姚雪垠于1929年秋天,在19歲考上河南大學法學院預科后,曾跟同班的一個姓梁的非常漂亮的女同學很要好。姚雪垠當時的文章、小說寫得好,這位家在商丘的女同學的國文比他并不遜色。大家總把他倆看成天生的一對。同學們非常調(diào)皮地經(jīng)常在黑板上寫“姚”字時,故
文學館
姚雪垠文學館前門匾額“姚雪垠文學館”為當代文學家周而復親書。正房匾額“文壇飛將”為當代文學巨匠茅盾書寫。楹聯(lián)為當代書法家張志和撰書:“瑞雪無垠,得晴日自成氣象;姚黃有約,與桃李共沐春風”。西廂房楹聯(lián)為著名作家魏巍撰書:“名滿千載傳后世,文星百代照南陽”。東廂房楹聯(lián)為當代文豪、原新華社社長穆青撰書:“筆底風雷傳闖史,胸中浩氣貫嵩云”。此院楹聯(lián)匾額組成了極高品位的書院楹聯(lián)文化。
正房陳列著姚雪垠生前的生活、工作用品,及其主要獲獎證章;西廂房布展著姚雪垠70年的艱苦創(chuàng)作歷程,分四部分:情系故鄉(xiāng),追求光明,投身民族解放洪流,風雨歲月。東廂房布展著姚雪垠的文學藝術(shù)成就,分四部分:文壇交往,享譽中外,緬懷與紀念,大家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