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張恨水
別名:曾名芳貴,學名張心遠,譜名芳松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江西廣信
出生日期:1895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1967年2月15日
職業(yè):作家
代表作品:《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水滸新傳》
籍貫: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
文學流派:鴛鴦蝴蝶派
人物經歷
1905年,十歲的張恨水在江西黎川讀書時,先后閱讀了《殘?zhí)蒲萘x》《三國演義》等小說。從此,他“跌進了小說圈”。
1912年,因為家道中落,張恨水隨母親回到潛山,同年底考入蘇州蒙藏墾殖學校。
1913年9,由于墾殖學校被迫解散,輟學后的張恨水開始自謀生路。
初入報館
1914年,十九歲的張恨水到漢口投靠在報館工作的本家叔伯張犀草,開始了媒體生涯,自取筆名“恨水”。
1918年,張恨水到安徽蕪湖《皖江日報》任總編輯兼文藝副刊。同年,創(chuàng)作了中篇文言小說《紫玉成煙》,該小說也是張恨水真正的處女作品。
1919年,張恨水發(fā)表小說《南國相思譜》。
1920年,張恨水擔任天津《益世報》和蕪湖《工商日報》駐京記者,同時還兼任世界通訊社總編輯,并應邀為上?!渡陥蟆泛汀缎侣剤蟆纷珜懲ㄓ崍蟾妗?/p>
成名之路
1924年,恨水開始在《夜光》上連載第一部后來產生影響的長篇小說《春明外史》,該小說對當時官場和社會的奇聞怪事進行了深刻的揭露、
人物軼事
早年時期,張恨水到小報工作閑暇之時,時常寫詩。他給報紙投寄詩稿時,得署上名字,他想到父親的教導,詩文小說之道,是雕蟲之技,茶余飯后的消遣品,所以他不想具上心遠這個名字。此時,張恨水想起了他家天井中紛揚凋落的桂花,以及他喜歡的李煜的那闕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他想起自己事業(yè)無成,命運多舛,世態(tài)冷熱。因此張恨水提筆在自己的文章署名上,寫上了“恨水”這個筆名。
張恨水除了著作等身之外,還有“三絕”。其一,張恨水能夠同時撰寫多部小說,最高紀錄是七部長篇同時著筆;其二,他寫作從來不打草稿,每每是一揮而就,甚至沒有什么涂改;其三,他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穿插于小說之中。
主要作品
《秦淮世家》
《滿江紅》
參考資料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張恨水出生在武將之家,其祖父曾經做過參將,其父張鈺也會武功。
愛情婚姻
張恨水結過三次婚,第一次是包辦婚嫻。他還在蘇州蒙藏墾殖學堂讀書期間,母親就為他聘定了徐文淑為媳婦。第二次是張恨水在朋友的介紹下與秋霞(原名招娣)成婚。第三次張恨水認識了春明女中一個名叫周淑云的女學生,她愛讀張恨水的小說,張恨水也非常喜歡她,于是便娶她做了外室,張恨水給周淑云改名叫周南。
創(chuàng)作特點
一、夢幻情緒
張恨水小說中特有的“現代性因素”,主要表現在主人公的精神氣質上,即他們的較為弱質的心理結構、精神狀態(tài)所體現出來的無奈的傷感情緒。因為,主人公的這種傷感氣質從本質上說,可以看作是種時代情緒、時代意識、公共情感。在張恨水的小說中,這種“悲傷”“哭泣”則變成了滲透在文本中的某種審美的傷感情懷,被充分“詩意化”了。這種無奈的傷感的時代情緒,不是作為文本“構成”而存在,而是作了某種虛幻化處理。張恨水小說中的許多人物身上都較好的體現了這種“夢幻”品質。他們大都屬于同一種精神類型,普遍的情感豐富,富有才學,是富有感傷魅力的“才子”或“才女”,屬于多愁善感并帶有輕微的神經異類色彩,多愁多病,大都患有“肺結核”病、憂郁癥之類。情感文弱,體質纖弱,他們的個人努力最終無法融于時代之中。孤獨、傷感、憂郁、無可奈何,充滿了幽怨感嘆之情。但是,他們的個體精神品質卻由此賦予了某種明顯的“夢幻色彩”和濃厚的“浪
人物評價
運用章回體而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xù)了新生命的,應當首推張恨水先生。(作家茅盾評)
張恨水是國內唯一的婦孺皆知的老作家。(作家老舍評)
后世紀念
2012年,張恨水銅像揭幕及骨灰安放儀式在潛山縣博物館舉行。至此,張恨水安葬故土,與家鄉(xiāng)的雄山厚土合為一體。位于潛山縣博物館內西側新建的張恨水墓園坐北向南,背倚天柱山余脈,占地6980平方米。墓園內設有陳列室、墓室、銅鑄像、恨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