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張國庶

    更新時間:2019-03-19 12:28

    張國庶(1905—1930),張國燾之弟。別名張訓年,化名周之德,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上栗縣人。1925年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由中共派往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攻讀政治。1929年冬回國任中共中央巡視員,到上海各區(qū)巡視工作。曾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1930年5月29日,張國庶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被捕后,當時國民黨南昌警備司令張輝瓚親自派員審訊。張國庶受盡酷刑后于1930年7月5日被絞殺,尸體被拋入贛江,時年僅25歲,其妻晏碧芳被砍去頭顱暴尸三天。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張國庶

    別名:張訓年,周之德(化名)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上栗縣

    出生日期:1905年9月24日

    逝世日期:1930年7月5日

    畢業(yè)院校: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

    信仰:共產(chǎn)主義

    主要成就:曾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

    配偶:晏碧芳

    人物生平

    2

    張國庶,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人,1923年考入萍鄉(xiāng)中學。當時,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安源工人運動風起云涌。張國庶受到安源工人運動的影響,積極參加聲援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活動,加上當時在中共中央任職的胞兄張國燾時時寄來的一些進步書刊,開始接受馬克思革命思想。

    1924年冬,由中共安源地委書記汪澤楷介紹,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汪澤楷也是鄧小平的入團介紹人),當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秘書。次年上半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擔任萍鄉(xiāng)黨小組組長(隸屬中共安源地委領(lǐng)導(dǎo))。

    1925年9月21日,漢冶萍公司總經(jīng)理盛恩頤勾結(jié)湘贛軍閥武力封閉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逮捕了安源地委委員、俱樂部副主任黃靜源,開除了大批路礦工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九月慘案”,張國庶不畏白色恐怖發(fā)動學生罷課以表示強烈抗議,并把家中供他讀書的錢款全部捐獻給被開除的工人家屬,因而遭到安源路礦當局通緝。

    1926年北伐軍到萍鄉(xiāng)后,他積極參與萍鄉(xiāng)各界革命團體的籌建工作

    展開閱讀全文 ∨

    追授烈士

    3

    張國庶為革命英勇犧牲,卻長期沒有被黨和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張國庶犧牲時采用的是“周之德”這個化名,家人根本不知道,找不到他為革命犧牲的證明材料;二是他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大叛徒張國燾的弟弟,大叛徒的弟弟死了往往不會引起人們重視;三是說他有“叛變行為”。其主要依據(jù)是:一1930年7月18日至23日《南昌新聞晚報》第八版分三次刊載了署名張國庶的《脫黨聲明書》。(其實,《脫黨聲明書》并不能作為張國庶叛變的根據(jù),因為當時敵人經(jīng)常利用偽造的卑劣的手段來欺騙群眾,妄圖擾亂革命陣線。更何況這個“聲明”是在張國庶去世13天后公開發(fā)表的。其真實性更是值得懷疑。)(二)一名被人民政府處決的叛徒——葉守信(1930年任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長)生前在供詞中寫道:“葉守信經(jīng)龐云飛、徐葉道及愛人孫一平誘騙后自首承認了,指捕了省委書記張國庶連同他的愛人晏碧芳。張國庶又指捕了徐少杰。至此,省委全部

    展開閱讀全文 ∨

    后世紀念

    4

    張國庶烈士紀念碑落成

    2012年4月2日上午,張國庶烈士紀念碑落成揭幕儀式在萍鄉(xiāng)市人文公園舉行。張國庶烈士嫡長孫張東平等親朋族友和市民政局負責人、消防官兵、市直詩詞協(xié)會的會員、萍鄉(xiāng)音協(xié)合唱團的演員共200多人參加揭幕儀式,并向紀念碑敬獻了鮮花。

    揭幕儀式上,張東平和張國庶烈士侄女婿宋華鏗追憶了烈士的英雄事跡,并表示要繼承和發(fā)揚烈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與時俱進,做一個有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和建國之材的好公民,為社會和諧作出貢獻,以慰烈士英靈。隨后,李遠實、劉域初、張東平共同為紀念碑揭幕。隨著紅色幕布的徐徐拉開,一座厚重的紀念碑矗立在人們眼前。紀念碑中央雕刻著烈士的半身像,挽聯(lián)“志未酬身先死碧血贛江滔滔淚,名終正魂幸歸清波萍水汩汩情”二十六個紅色大字篆刻在雕像旁,烈士的生平事跡記錄在紀念碑的右下方,在陽光下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