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王映霞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2000年
生平經(jīng)歷
1942年,在重慶百齡餐廳,王映霞與時任重慶華中航運局經(jīng)理的鐘賢道結(jié)為連理?;槎Y極為排場,賀客盈門,宴賓三日,王瑩、胡蝶、金山這些當時的大明星也前去赴宴。章克標所著《文苑草木》說:“他們的婚禮是十分體面富麗的。據(jù)說重慶的中央電影制片廠還為他們拍攝了新聞紀錄片。他們在上海、杭州各報上登載了大幅的結(jié)婚廣告,而且介紹人還是著名外交界名人王正廷,可見這個結(jié)婚的規(guī)格之高,怎樣闊綽?!鄙匠侵貞c為之轟動,有說法稱:“鐘賢道拐了個大美人!”
在她之前,她生命中至關(guān)重要的這兩個男人都早已逝去——
1945年日本戰(zhàn)敗投降時,郁達夫在蘇門答臘島被日本憲兵殺害,終年49歲。
1980年,與王映霞過了38年平靜婚姻生活后,鐘賢道病逝于上海,終年72歲。
2000年,王映霞病逝于杭州,終年92歲。與鐘賢道合葬于杭州南山公墓。
1923年考入浙江女子師范學(xué)校。杭州女師人才輩出,王映霞是她們中的一位佼佼者。王映霞始知魯迅、郭沫若,后
與郁達夫
王映霞(1908—2000),不姓王。她本姓金,小名金鎖?!版i”,由金、小、貝三個字組成,意為金家的小寶貝,學(xué)名金寶琴,生于杭州。童稚時過繼給外祖父王二南做孫女,易名為王旭,號映霞。王二南先生系南社社員,琴棋書畫俱精,滿腹經(jīng)綸。王映霞自幼承歡在王二南先生膝下,春雨潤物,受到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她先在外祖父開的蒙館讀《三字經(jīng)》,后入教會學(xué)校弘道女校,1923年考入浙江女子師范學(xué)校。是時,班主任老師是位剛從北大畢業(yè)的文科生,他把五四新文學(xué)的清風(fēng)帶進校園。王映霞始知魯迅、郭沫若,始知創(chuàng)造社有個郁達夫,在拜讀其《沉淪》時,她對文中的大膽描寫,覺得頗“有些難為情”。令她做夢也想不到的是不幾年后的一個偶然,在世伯孫百剛先生(他與郁達夫是留日時的同窗)的寓所邂逅郁達夫。落花有意隨流水,近代文壇上從而演繹出一闋“風(fēng)雨茅廬”的趣話。
相識之初,王映霞在“猶豫、困惑、煩惱、興奮”中舉棋不定,后終于敵不住“欲撰西
與戴笠
汪靜之與郁達夫在1922年參加《女神》出版一周年紀念會上一見如故,其妻符竹因乃王映霞在杭州女子師范時的同學(xué),兩家由此來往密切相交甚篤。據(jù)汪靜之回憶,1938年春夏間他與家人到武昌避難,當時達夫也全家在武昌,兩家是近鄰,常相往來。臺兒莊大捷后,郁達夫隨政府慰勞團到前線勞軍,有一天王映霞對符竹因說:“我肚子里有孩子了,抗戰(zhàn)逃難時期走動不便,我到醫(yī)院里請醫(yī)生打掉。醫(yī)生說:‘要你男人一起來,才能把他打掉。男人不同意,我們不能打?!_夫參加慰問團去了,要很多天才會回來,太大了打起來難些,不如小的時候早打。竹因姐,我要請靜之陪我到醫(yī)院去,裝做我的男人,醫(yī)生就會替我打掉。請你把男人借我一借?!狈褚蚵犃藵M口應(yīng)承,吩咐汪靜之陪王映霞過江到漢口一家私人開的小醫(yī)院里作了流產(chǎn)手術(shù)。過了一段時間汪靜之到郁達夫家看他回來沒有,王映霞的母親說:“沒有回來?!蓖綮o之看見郁達夫與王映霞的長子郁飛滿臉愁容,就問他為什么不高興
與鐘賢道
“如果沒有后一個他(鐘賢道),我的后半生也許仍漂泊不定?!彼寡哉\哉。王映霞在新加坡與郁達夫分手后,由香港轉(zhuǎn)道至重慶。經(jīng)親朋故舊介紹,曾先后在保育院當過保育員、軍委會特檢處做過秘書,后到外交部文書科當過科員。旋由前外交部部長王正廷牽線搭橋,與他的學(xué)生、時任重慶華中航運局的經(jīng)理鐘賢道結(jié)成連理。
鐘、王于1942年在霧都結(jié)婚,婚禮挺排場,賀客盈門,宴賓三日?;榍?,鐘賢道許諾:“我懂得怎樣把你已經(jīng)失去的年華找回來。請你相信我。”鐘賢道是努力實踐他的諾言的。他讓王映霞辭去外交部的工作,專事家政。王映霞“三日入廚房,洗手作羹湯”。他們共育一子一女:嘉陵、嘉利。1948年他們定居上海。在國民黨敗局已定的前夕,達官顯貴紛紛逃往臺灣,鐘賢道卻退了預(yù)定的機票,留了下來。解放后,鐘賢道任上海航聯(lián)保險公司副處長,月入幾百元,生活富裕,后雖然多次減薪,生活仍較安定?!叭础边\動中,鐘賢道被懷疑貪污,受到審查;后查實為冤
為霞滿天
1990年
王映霞晚年有過一次轟動海外的臺灣之行。1990年12月21日
王映霞的晚年生活本不絢爛,退休之后更趨于平淡。起初,她的健康狀況尚好,除患輕度白內(nèi)障和心臟病外,并無大病,日常生活全自行料理。她長期一人獨居上海,不愿與兒女們共同生活。
三四十年代王映霞便活躍在上海灘,見過大人物,應(yīng)酬過大場面,但她卻沒有交際場上人的嗜好。她不抽煙、不喝酒,不看戲、不打牌,也不跳舞,連茶也屬可有可無,暮年更是如此,唯一有興趣的是看看報紙翻翻書。
80年代初,在老朋友的勸說、鼓勵下,她為報刊匡正一些關(guān)于郁達夫往事的誤記,兼寫一些與魯迅、許廣平、陸小曼、丁玲和廬隱等交往的文字。
時來運轉(zhuǎn)。1986年,王映霞被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她成了文史館里最年輕的“小妹妹”。在友人的幫助下,她搜羅了郁達夫書信四十九通,結(jié)集成冊,出版了極富史料價值的《達夫書簡——致王映霞》。又于暮齒之年,據(jù)自身的經(jīng)歷寫了《半生自述》、《王映霞自
報三春暉
鐘嘉陵
王映霞一生育子女較多。中國人傳統(tǒng)認為多子多福,王映霞不以為然,曾說:“養(yǎng)那么多兒子有什么用?!碑斎唬@也許是句氣話。后半生她與兒子關(guān)系最緊密的數(shù)鐘嘉陵了。嘉陵常接老人去住,他的居住生活條件也較好。1996年,王映霞在深圳致筆者信中屢屢提及“此間生活與上海不可同日而語”,“兒子請個保姆專門照顧我的生活”,“天已入夏,我這里有空調(diào),不開,我不喜歡這個東西”,“給你看看我的這些照片,都是兒子為我拍的”。洋溢著幸福感。遠在美國的郁飛,經(jīng)常打電話問候老人,寄錢寄物;郁荀父子也曾來看望。
鐘嘉利是老巴子(最小的),她唯一的女兒,1968年復(fù)旦大學(xué)畢業(yè)后,一直當教師。她是母親晚年的一根拐杖,步移寸隨。暮年的王映霞訪臺,就是她陪伴的。她早就想與母親一道生活,陪她度過晚年。70年代末,鐘嘉利還在浙西鄉(xiāng)下教書,她想調(diào)回上海工作,也好照顧母親。王映霞竟然拒絕:“你來干什么,我要在上海過清清靜靜的晚年,你只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