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張靜江
外文名:zhangjingjiang
別名:臥禪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中國浙江省湖州府烏程縣南潯鎮(zhèn)
出生日期:1877年9月19日
逝世日期:1950年9月3日
職業(yè):商人、政治家、革命人士
畢業(yè)院校:國立武昌學校
信仰:三民主義
主要成就:曾任國民黨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的第二任領(lǐng)導人
方言:吳語
字:靜江、人杰
別號:飲光、
配偶:姚蕙、朱逸民
他人評價:張靜江是名不朽的革命人士
摯友:孫中山
譜名:增澄
人物生平
光緒三年(1877年),張靜江出生,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張靜江在離開家鄉(xiāng)南潯之前并不出名,只是一個富家子弟,但他行俠仗義,深受鄉(xiāng)人夸獎。由于南潯張家資產(chǎn)頗大,是南潯“四象”之一。南潯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只小金狗”的諺語,據(jù)《湖州風俗志》載:“象、牛、狗其形體大小頗有懸殊。以此比喻各富豪聚財之程度,十分形象。民間傳說一般以當時家財達千萬兩以上者稱‘象’,五百萬兩以上不足千萬者稱‘?!灰话偃f兩以上不足五百萬兩者叫‘狗’?!睆埣遗c張靜江的外祖父龐家均被列為“象”。而其祖父張頌賢與外祖父龐云鏳,“均為絲商巨賈,個性又都開朗豪爽、冒險進取、熱心公益,人杰(張靜江的字――引者注)自幼受熏陶”,兩人對張靜江一生的影響很大。21歲時,其父以銀10萬兩捐得二品候補道銜。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任一等參贊,隨駐法公使孫寶琦出國。赴歐途中,結(jié)識孫中山,提供白銀3萬兩為反清革命活動經(jīng)費。同年,張靜江以駐法使
軼事典故
孫中山與張靜江相遇時,由于張靜江對孫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之舉十分欽佩,曾問孫中山:“君非實行革命之孫君乎?聞名久矣,余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國。近數(shù)年在法經(jīng)商,獲資數(shù)萬,甚欲為君之助,君如有需,請隨時電告,余當悉力以應?!彼€與孫中山約定匯款的暗號:A、B、C、D、E,分別代表1、2、3、4、5萬元。當時孫中山因與之是萍水相逢,對其言語并不信以為真。分手之時,張靜江留給孫中山一封信,讓他到美國后去找紐約市第五街566號他所開辦的通運公司,領(lǐng)取資助革命的活動經(jīng)費3萬元。孫中山將信將疑,至美國后把信交與黃興,讓其辦理,以探真假。結(jié)果錢分文不少,如數(shù)領(lǐng)取。此舉令孫中山大為驚奇,認為遇到了革命“奇人”。自此以后,每遇革命款項不濟,孫中山便想到了張靜江的匯款之約,而張每次均能按時如數(shù)將款寄到。甚至有一次由于款項不支,反清起義無法舉行,張靜江將他在巴黎通運公司所經(jīng)營的一個茶店賣掉以資起義。因此孫中山曾言:“
親屬成員
張靜江共有12個孩子。前妻姚蕙生了5個女兒,即蕊英、芷英、蕓英、荔英、茜英;她們均生在法國,外語基礎(chǔ)好,又受生母姚氏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個個都是“中西結(jié)合”的大家閨秀,格外引人注目。
大女兒蕊英嫁瞿濂甫;二女兒芷英嫁周君梅(南潯絲商之后,英國留學生,曾任江南鐵路公司總經(jīng)理)。
三女兒蕓英嫁電影明星陳壽蔭。張靜江在外一向主張自由、開放,但對三女兒蕓英的這門婚事卻極力反對。他認為文藝圈不可靠,所以他極力反對。北伐之前張靜江在廣州,有一次蕓英從上海前去探望父親,被宋子文一眼看中,追求甚為“緊張”。宋子文身為“國舅”,又主管財政,可張靜江卻看不上他。然而這一回蕓英卻決議“造反”。很快宋子文愛慕蕓英的消息就傳到了上海,陳壽蔭這頭又擺不平,立馬發(fā)來一封電報促她趕快返滬,不然的話他就自殺。最后蕓英她擺脫了宋子文,瞞住了父親與陳壽蔭完婚。
四女兒張荔英是個反傳統(tǒng)的“俠女”。她是個畫家,很有才氣,還會騎馬打獵。1
后世紀念
張靜江故居
張靜江故居又名尊德堂,位于湖州市南潯鎮(zhè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張靜江祖父張頌賢(又名竹齋,南潯“四象”之一)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所建,是清代傳統(tǒng)的三進五間式古建筑風格,一進有一廳五室,每進之間各有天開,每進一堂便遞高一級,俗稱步步高升。每進連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封火墻高于屋頂,坡面屋頂覆蓋龍鱗般的小青瓦,屋檐口加蓋即利排水,又能防風的滴水瓦。室內(nèi)棟如鱗次,以戲文、民俗圖案為主。前后兩道大門背后都有構(gòu)思別致,雕刻精細的磚雕,有一寫有“有容乃大”四字,出自林則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無欲則剛”的詩句;另一寫“世守西銘”四字,源于宋朝張載棄官后授徒有“東銘西銘”的典故。上述八字均有里人周夢坡(又名周慶云,南潯“八牛之一”,近代實業(yè)家兼收藏家)所書。大門上方懸掛“張靜江故居”的橫額,正廳上懸掛南通張謇題寫的黑漆金字“尊德堂”堂匾。兩側(cè)是孫中山題寫的一副楹聯(lián):“滿堂花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