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舒蕪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1922年7月2日
逝世日期:2009年8月18日
職業(yè):現(xiàn)代作家
代表作品:掛劍集
成就與爭議
上海《文匯報》筆會主編劉緒源與舒蕪交往甚密,他認為在學術上舒蕪至少在三方面成績卓著。首先,解放后研究興趣主要在古典文學方面,人民文學出版社最早出版的一批古籍就是由舒蕪參與整理出版;其次,退休后更多的研究興趣轉(zhuǎn)向了對“五四”、魯迅以及周作人的研究;最后,作為一個書評家,舒蕪先生把一些評論和理論艱澀的文章寫得文筆優(yōu)美,可以作為隨筆和散文來讀,他與老一輩學人季羨林、金克木等使得自五四以來開創(chuàng)的文體得到延續(xù),形成了一種優(yōu)美的文風,這在年輕一代中非常少見。
但有人也指出舒蕪在胡風事件中主動“反戈一擊”,永遠是其歷史的尷尬。1952年,舒蕪相繼公開發(fā)表《從頭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致路翎的公開信》,率先點了老朋友路翎以及呂熒的名字。胡風事件中,舒蕪因提供胡風給他的信件使勢態(tài)迅速轉(zhuǎn)向而成為人們眼中的“猶大”不被人原諒。
《彭小蓮:因為沒有奴氣他們的靈魂站立著》:對于我,最大的疑惑就是舒蕪,他曾經(jīng)
個人經(jīng)歷
舒蕪出身于安徽桐城的書香門第,上世紀四十年代剛出道時,曾得到胡風的大力扶植,從而在文壇嶄露頭角。50年代,當時文壇一次次論戰(zhàn),著名人物紛紛表態(tài),無一幸免。在這個過程中,舒蕪把胡風寫給自己的信交了出去,并層層轉(zhuǎn)到最高領導人手中,由此,胡風被定為反革命分子,從而拉開了新中國成立以后第一場文字冤案。也正因此,舒蕪被認為是可恥的叛賣者。對舒蕪的評價和論爭,從“文革”后至今,一直沒有停止過。
胡風于1933年在上海參加左翼文化運動,一直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對進步文化事業(yè)做出了有益的貢獻。同時,也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文藝派別。中國共產(chǎn)黨一直把他作為進步作家和朋友,1949年邀他參加了全國政協(xié)一屆一次全體會議,解放后他擔任了中國文聯(lián)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xié)理事、《人民文學》編輯委員等職務,1954年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1952年文藝界整風,有人要求對胡風的文藝思想批評。6月8日,《人民日報》轉(zhuǎn)載
主要作品
掛劍集(雜文集)1947,海燕
說夢錄(雜文集)1982,古籍
傾蓋集(舊體詩詞集)與王以鑄等9人合集了,1984,福建人民
掛劍新集(雜文集)1985,花城
毋忘草(雜文集)1986,湖南人民
周作人概觀(論文)1986,湖南人民
空白(散文集)1986,北岳
書與現(xiàn)實(書評、序跋、讀書隨筆合集)1986,三聯(lián)
從秋水兼葭到春蠶蠟炬(論文集)1987,人文
李白詩選編選,1954,人文
康有為詩文選主編,1958,人文
《紅樓夢》問題討論集主編,1959,人文
中國近代文論選主編,1959,人文
中國中古文學史·論文雜記劉師培著,校點,1959,人文
論文偶記·初月樓古文緒論·春覺劉大櫆、吳德旋、林紓著,校點,1959,人文
飲冰室詩話梁啟超著,校點,1959,人文
舒蕪集(共八卷),2001,河北人民
舒蕪口述自傳,許福蘆筆錄,2002,中國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