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阮元

    (清朝中期官員、經(jīng)學(xué)家、訓(xùn)詁學(xué)家)
    更新時間:2019-03-30 09:11

    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蕓臺、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籍貫江蘇儀征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先后任禮部、兵部、戶部、工部侍郎,山東、浙江學(xué)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撫及漕運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云貴總督等職。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體仁閣大學(xué)士,太傅,謚號文達。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jīng)史、數(shù)學(xué)、天算、輿地、編纂、金石、??钡确矫娑加兄浅8叩脑煸?,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阮元

    外文名:Ruan Yuan

    別名:怡性老人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省揚州市

    出生日期:乾隆二十九年(1764)

    逝世日期:道光二十九年(1849)

    職業(yè):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

    主要成就:被尊為一代文宗

    代表作品:《耄年自述卷》

    人物生平

    2

    阮元于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出生于江蘇揚州府城一個以文兼武的世家。他的祖父阮堂武進士出身,官湖南參將,曾率軍征苗,活捉苗人數(shù)千人。父親阮承信系國學(xué)生,修治《左氏春秋》,為古文大家。母親林氏也出身于仕宦之家,通曉詩書,有修養(yǎng)。

    阮元5歲開始跟從母親學(xué)字,6歲進私塾就學(xué)。他的母親對他偏重于文字的教育,他的父親則令他通文義和立志向?qū)W。阮承信熟讀《資治通鑒》,對阮元講“成敗治亂,戰(zhàn)陣謀略”,并教他騎馬和學(xué)射箭,并對他說“此儒者事,亦吾家事也”,希望他文武兼?zhèn)洹?/p>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廿五歲的阮元中進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編修。一年后因?qū)W識淵博,受高宗賞識升任少詹事,入值南書房、懋勤殿,遷任詹事。1793年至1795年,提督山東學(xué)政,曾數(shù)游濟南名泉,留下不少贊泉詩,寫有《小滄浪筆談》,雜記濟南掌故風(fēng)物等;廣交山東及寓魯金石學(xué)家,遍訪山東金石文物,在山東巡撫畢沅(1730-179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年表

    3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一歲

    正月二十日,生于揚州西門白瓦巷。父阮承信,字得中,號湘圃。母林氏。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年五歲

    母林氏始教識字。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年六歲 始就外傅,從三姑父賈天凝學(xué)。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八歲

    從師揚州名儒胡廷森。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九歲

    移居揚州彌陀寺巷。從師喬書酉。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年十五歲

    始應(yīng)童子試。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十七歲

    從師李晴山,即寓其家。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年十八歲

    移居揚州古家巷。母林氏卒(1735年生,45歲)。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年十九歲

    始究心于經(jīng)學(xué)。始與淩廷堪為益友。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年二十歲

    遷居揚州羅灣。娶妻江氏。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二十一歲

    入學(xué)儀征縣學(xué),第四名。

    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年二十二歲

    科試一等第一名(中秀才),補廩膳生員。江蘇學(xué)政謝墉驚賞

    展開閱讀全文 ∨

    個人成就

    4

    阮元作為徽派樸學(xué)發(fā)展后期的重鎮(zhèn)巨掣,其治學(xué)師承戴震,守以古訓(xùn)發(fā)明義理之旨。乾隆五十一年(1786),阮元舉鄉(xiāng)試入都,時年二十三,得與邵晉涵、王念孫、任大椿相交(見《揅經(jīng)室二集》卷七《南江始氏遺書.序》)。其時戴氏亡故已十年,而王念孫、任大椿皆戴震之門人弟子,邵則為戴氏論學(xué)的“同志密友”,他們對于阮元的影響極大,阮元之訓(xùn)詁學(xué),得之王念孫較多,從此奠定他為學(xué)的基礎(chǔ),終于成為徽派樸學(xué)極有潛力的后勁之旅,其后徽派樸學(xué)盛行江浙、名噪揚州、蜚聲魯豫、遠播西南,得阮元之力尤多。

    阮元論學(xué)之旨,雖以漢學(xué)的經(jīng)史訓(xùn)詁為根底,但主張實事求是,“尤以發(fā)明大義為主”,“余之說經(jīng),推明古經(jīng),實事求是而已,非敢立異也?!保ā稉C經(jīng)室集.自序》)。一方面,以文字訓(xùn)詁、考證辨?zhèn)翁角蠼?jīng)書義理、恢復(fù)經(jīng)典原貌的做法即為“實”的方法。另一方面,阮元的“實”又具有“實學(xué)”、“實行”、“實踐”、“務(wù)實”等帶有時代特點的新的含義。阮元將格物與

    展開閱讀全文 ∨

    四步讀書法

    5

    阮元在人才培養(yǎng)上取得這樣顯著的成就,與他在書院內(nèi)實行的一套完善的讀書訓(xùn)練法密不可分。阮元的讀書訓(xùn)練是個完整的工程。文獻記載,它由四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算是一個步驟,循此四步建下去,即可學(xué)有所成。這四步是:

    要求學(xué)生分清書文的句讀,即讀通所讀詩文。所謂讀通,首先要能認字,即認讀,把字音讀準;其次要掌握斷句,即停頓;第三要能讀通,即初步了解其字句的含義;第四要能讀通順,不能讀起來疙疙瘩瘩。

    校是校讎、校正,即拿所讀書文與其他版本進行對校,勘定正誤。評是評點、評說,即在校訂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評定其是非正誤和優(yōu)劣長短。中國古代有評點讀書法,讀者可將閱讀感受,以及對所讀書文從字句到內(nèi)容的評價,寫在字里行間、文前文后或者天頭地角。阮元這里的評即有評點之意。

    阮元要求在讀通讀懂文字后,將所讀書文的精要加以抄寫,以加深對它的理解,鞏固對它的記憶。

    這是指對閱讀所獲的遷移運用。它要求學(xué)生不但要讀通、讀懂

    展開閱讀全文 ∨

    半山游歷

    6

    阮元先后在杭主政十二年,每到清明時節(jié),他總要到郊外踏青,最喜歡去的就是遠離塵囂的半山(皋亭山)。他把半山比成紹興的蘭亭,和文人學(xué)士一起飲酒吟詩修禊。嘉慶三年(1798)春天,杭城接連下了二十天的雨,天一放晴,他就邀好友陸耀遹、蔣徵蔚等人,坐著小船到半山看桃花。當船在半山橋靠岸后,半山一帶千樹萬樹的桃花絢爛奪目。他們在桃花叢中飲酒吟詩,直到遠處傳來隱隱的雷聲,醉意方醒,才踽踽登舟返回。

    嘉慶五年(1800),阮元升任浙江巡撫,這年的三月上巳日,阮元邀了陳文述、吳文溥、孫韶、程邦憲、許珩、黃文旸等好友,坐著畫舫到半山,他們觀賞桃花后又作畫題詩,陳文述還在《皋亭山修禊作圖紀事》上,寫了一首“迎眸山色一痕清,修禊人來畫舫停;一種桃花與修竹,皋亭原不讓蘭亭”的詩句。

    嘉慶八年(1803)閏二月,阮元到海寧一帶檢查海塘,回舟時特意從臨平過半山看桃花,他屈指一算這天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二天,再過四天就是清明節(jié)了

    展開閱讀全文 ∨

    代表詩作

    7

    《吳興雜詩》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三鴉崗謝公墓》

    阮元在浙江巡撫任內(nèi),對恩師謝墉的家屬非常照顧,而且親自修繕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林城鎮(zhèn)太傅村三鴉岡的謝安墓,并且作詩《三鴉崗謝公墓》:

    六朝數(shù)偉人,謝傅名獨震,笑談塵尾清,門第烏衣峻,絲竹寫中年,圍棋供靜鎮(zhèn),破賊付兒輩,風(fēng)鶴走敵陣,高臥東山東,勛名峙兩晉,梅嶺始卜塋,鴉村旋遷櫬,落日翁仲眠,荒榛狐兔隱,卓者刑明府,吊古資前聞,功烈被生民,蘋蘩詎無分,老樹扶松陰,古碣剔苔暈,秋樵禁曉蘇,春觴薦朝醞,嗟我驅(qū)車去,古跡不能瞬,會當列祀典,俎豆延余韻。

    《暮登西臺,看碧雞山色》

    夕陽山外沈,暮色起山內(nèi),似有煙氤氳,亦非云叆叇,初見青山藍,繼復(fù)螺染黱,凝碧已詫奇,生翠亦可愛

    更如紫電光,劍鋒著霜淬,碧雞玉案邊,隱隱有關(guān)塞,天成巨屏障,濃色疇能繪,坐待明星止,巖穴共昏晦

    《登西臺觀栽秧畢》

    水木共明瑟,巖岫交清蒼,獨有平疇

    展開閱讀全文 ∨

    藏書

    8

    阮元一生廣引學(xué)者,普及文化,以整理、刊刻、收藏圖書、振興學(xué)術(shù)為己任。主編《石渠寶籍》2編,所見內(nèi)府秘藏書畫,遂記題跋并辨別真?zhèn)?,作《石渠隨筆》,為鑒賞家所推重。撫浙時,在杭州創(chuàng)立“詁經(jīng)精舍”,纂輯《經(jīng)輯纂詁》一書,集我國訓(xùn)詁學(xué)資料之大成。又搜集圖書。藏于靈隱寺,設(shè)“靈隱書藏”。后又于鎮(zhèn)江設(shè)“焦山書藏”。作《杭州靈隱書藏記》、《焦山書藏記》、《焦山書藏書目》,并親自參與修訂《書藏條例》,具有近代圖書館之性質(zhì),然而仍偏重保藏。在廣州創(chuàng)立“學(xué)海堂”,匯刻《學(xué)海堂經(jīng)解》1400卷。刊刻有《宋本十三經(jīng)注疏》。精于鑒別,工金石考證,編著《山左金石志》、《兩浙金石志》、《兩浙輶軒錄》、《皇清碑版錄》、《淮海英靈集》、《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經(jīng)籍纂詁》等。主修《浙江通志》、《廣東通志》等。家藏書極富,藏書樓名“文選樓”、“石墨書樓”、“瑯環(huán)仙館”、“積古齋”、“揅經(jīng)室”、“唐宋舊經(jīng)樓”、“節(jié)性齋”等。藏書

    展開閱讀全文 ∨

    阮氏祖塋

    9

    阮元墓系祖塋,位于揚州市邗江區(qū)槐泗鎮(zhèn)永勝村。阮元祖塋始建于明朝天啟年間,距今已有370多年。墓葬在永勝村北的老壩山,當?shù)厝朔Q阮家大山。

    墓冢前,見一塊約兩米寬的墓碑橫嵌在墓冢的中間,碑面異常光潔完整,上首第一行書:“皇清詔授光祿大夫太傅體仁閣大學(xué)士阮元文達公墓表。”阮元墓,封土高2.2米,周長24米,系清咸豐元年(1851)立石刻墓表,墓表由兵部侍郎楊文定撰,記載了阮元生平事跡及兒孫簡況。

    阮元于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去世。他是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重臣,道光帝旻寧在祭文中稱他:“極三朝之寵遇,為一代之完人”。

    阮元去世后,歸葬雷塘祖墓,在墓南約半華里奉旨建石碑坊一座,坊三門四柱,柱兩截,下端方形,上端圓形,并雕以龍紋,高約一丈五尺,柱周圍皆以耳形巨石作砥,坊上端有石刻“圣旨”二字,下端有橫長方形玉石一塊,上鐫“太子太保仁閣大學(xué)士阮文達公墓道”十六字,石坊極壯觀。

    作謝墉墓志銘

    10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珍藏的傳稿《續(xù)碑傳集補》,其中記載了浙江巡撫阮元作《吏部左侍郎謝公墓志銘》:

    公姓謝諱墉,字昆城,號金圃,嘉善楓涇人。高宗南巡,公以優(yōu)貢生召試,得賜舉人,隔年壬申恩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官吏部侍郎授內(nèi)閣中書,南書房行走、國史館副總裁、四庫全書館總閱。屢充鄉(xiāng)、會同考官。乙酉,以庶子典福建試,升侍讀學(xué)士,擢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銜,遷工部左侍郎,入侍經(jīng)筵。尋督學(xué)江蘇,任滿,調(diào)禮部。戊戌會試,知貢舉。己亥,典江南鄉(xiāng)試。庚子,復(fù)知貢舉,調(diào)禮部。辛丑,會試正總栽,殿試讀卷官。是科狀元錢棨,鄉(xiāng)、會榜首,出公門下,藝林傳為盛事。癸卯,復(fù)典江南鄉(xiāng)試,留視江蘇學(xué)政。恭遇圣駕南巡,于途次召對稱旨,御制詩章,宸翰以賜。躬典人教,中懷坦白,無所瞻顧,致以浮言被議,降官編修,未幾,仍命上書房行走,年七十七卒。

    (阮元是謝墉的得意門生,對老師的生平事跡如數(shù)家珍。)

    公九掌文衡,而江南典試者

    展開閱讀全文 ∨

    其他相關(guān)

    11

    “自有天然硯,山林景可嘉”,這是以前讀過的阮元麻子坑石硯銘文的首句。但未見過此硯。不想那日竟在北京古玩書畫城的“藏硯齋”,見到了一方阮元硯,硯橢圓形,素池?zé)o紋飾,有銘文。據(jù)清人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記載,阮元確曾藏有此硯,“石之出于端州者,概而名之曰端。端非一種,種非一類,只要質(zhì)理細,發(fā)墨易,便是佳硯。其他名色甚多,如鴝鵒眼、黃龍紋、蕉葉白之類,而石質(zhì)粗笨,不發(fā)墨,則亦安用其名色耶?近日阮云臺宮保在粵東,又得恩平茶坑石,甚發(fā)墨,五色俱有,較端州新坑為優(yōu),此前人之所未見?!薄抖髌娇h志》上說,恩平茶坑產(chǎn)異石,嘉慶初年的時候就有人掘之,并請硯工制作為硯。其名氣不如端硯。不過錢泳對名硯的看法,與阮元正合。

    阮元的硯銘是這樣寫的:“此恩平茶坑綠石,質(zhì)潤而堅,有黃龍氣,與端溪北石之綠端,枯而無氣不同”。

    文選樓為其藏書處,樓在揚州文選巷。嘉慶十年冬,阮元遵照父親遺志,在文選巷家廟西邊筑建了“文選樓”,樓的下面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