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四川省名人 > 遂寧市名人 > 蓬溪縣名人 > 張鵬翮簡介

    張鵬翮

    更新時間:2019-04-07 12:58

    張鵬翮(1649-1725),字運青,號寬宇、信陽子,清四川潼川州遂寧縣黑柏溝(今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黑柏溝)人。清代第一清官、治河專家、理學名臣。是清代268年間四川官位最顯赫、名聲最響亮的人物。清康熙九年(1670)進士,身仕康熙、雍正二朝。歷任刑部主事、蘇州知府、兗州知府、河東鹽運使、通政司參議、兵部督捕副理事官、大理寺少卿、浙江巡撫、兵部右侍郎提督江南學政、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江南江西總督、河道總督、戶部尚書等職,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時人稱其為“遂寧相國”。曾隨索額圖勘定中俄東段邊界,為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作準備。1700年任河道總督,主持治理黃河10年,治清口,塞六壩,筑歸人堤,采用逢灣取直、助黃刷沙的辦法整治黃河,為著名河臣。雍正三年(1725)于相位上病逝,歸葬遂寧。謚“文端”,祀于清朝賢良祠、遂寧鄉(xiāng)賢祠。張鵬翮工詩善文,著有《冰雪堂稿》《如意堂稿》《信陽子卓錄》《治鏡錄》《奉使俄羅斯行程紀略》《兗州府志》《遂寧縣志》《治河全書》《關夫子志》《三國蜀諸葛忠武侯亮年表》《諸葛忠武志》等書。后人為之輯有《遂寧張文端公全集》。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張鵬翮

    別名:張文端公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四川遂寧

    出生日期:1649

    逝世日期:1725

    職業(yè):清代相國、治河專家

    畢業(yè)院校:遂寧縣赤巖精舍

    信仰:儒學

    主要成就:水利專家、天下第一清官

    代表作品:《遂寧張文端公全集》《治河全書》

    字:運青

    號:寬宇、信陽子

    人物生平

    2

    張鵬翮,字運青,出生于四川遂寧(今四川蓬溪縣)。

    據(jù)《清史稿》、民國本《遂寧縣志》、民國本《遂寧張氏族譜》、胡傳淮《張鵬翮研究》《張鵬翮簡譜》等史料記載,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張氏在其入川始祖張萬帶領下,遷居四川省遂寧縣黑柏溝(今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任隆鎮(zhèn)黑柏溝村),至張鵬翮已經(jīng)傳到第九代。

    張鵬翮曾任刑部尚書、兩江總督等,頗有廉名。世宗即位,加太子太傅。雍正元年(1723年),任文華殿大學士。時黃河決口,再往治理。雍正三年(1725年),于相位上病逝,謚文端,葬于遂寧縣慶元山(今重慶市潼南區(qū)小渡鎮(zhèn)慶元山)(有張鵬翮之墓及碑文)。雍正帝親為其撰寫碑文。

    主要著述有《治河記》10卷、《奏議》12卷、《奉使俄羅斯記》、《如意堂詩文》、《張文端公全集》等。

    為官清廉一生正氣

    張鵬翮為官重民生疾苦,深受百姓愛戴。1683年擔任兗州知府三年,清正廉潔,查判昔日積壓疑難案件,昭雪許多冤案,釋放冤民30人;重視

    展開閱讀全文 ∨

    學術著述

    3

    《遂寧張文端公全集》

    《遂寧張文端公全集》,張鵬翮撰,清光緒八年(1882)刻本。八冊,半頁九行二十二字,黑口,左右雙邊,單魚尾。扉頁題“遂寧張文端公全集”,卷首有李星根序,末有其孫張知銓跋,俱為光緒七年(1881)作。每卷末左下署“裔孫知銓、后學歐陽紹同校字”。卷首為張希良《河防志序》,次為《國朝名臣傳》本傳、張知銓編《遂寧張文端公年譜》。卷首為一組治河論文,由論、志略、圖說三部分組成,卷一、卷二、卷三為奏章,主要奏報修筑河道事宜。卷四為雜文。卷五為七言律詩、五言律詩,卷六為七言絕句、五言絕句,多紀事。卷七為雜記,主要記述入朝為官后的一些事情,包括與皇帝對話,與同僚往來,所思所感等,內容不一,采取雜記體逐條記載。卷末附親朋友好所記張氏生平事跡之文。全書標注八卷,正文其實只有七卷,故有書目著錄為七卷。此集雖名為全集,然張氏很多著述都沒有收入。就此集內容看,主要是詩文,冠以全集,似為不妥。鈐印有

    展開閱讀全文 ∨

    代表詩詞

    4

    遂寧城

    十年重到德陽城,人事田疇幾變更。

    仙井晴霞朝氣散,鶴鳴夜月野煙輕。

    郊原幾度馀烽火,父老頻經(jīng)厭甲兵。

    所愿殘邦沾化雨,桑麻從此樂深耕。

    大樟祖居

    柏溝樟樹蔭茅廬,始祖由來卜此居。

    三派辛勤躬稼穡,百年清白事詩書。

    宅心忠厚貽謀在,傳世淳良積慶馀。

    佑啟后人培福德,莫忘高大耀門閭。

    赤崖山讀書處口占

    殷勤學孔顏,寂寞在深山。

    明月臨窗靜,清風拂戶閑。

    青燈照四壁,光氣徹云間。

    風雨連床夜,談經(jīng)數(shù)往還。

    報國丹忱盡,殘年致政還。

    秋風思故里,晴里愛家山。

    知止心能靜,無機意自閑。

    歸來相聚首,免老別離難。

    書臺應瑞

    擎天柱石拂清霄,馀韻流風未覺遙。

    敢謂科名高井絡,愿將忠藎答清朝。

    蓬萊云近朝霞滿,閬苑春深宿霧消。

    指日山靈重應瑞,三臺光映大江潮。

    仙井晴霞

    精靈長傍落星池,散作霞光映日時。

    節(jié)與英名垂國史,魂應絕地享崇祠。

    松風夜靜聞金馬,仙井年深見古碑。

    若使當年身怕死,世間何處有男兒?

    思家

    一春遠夢動悲笳,不盡長空霧靄遮。

    隔渚始波漂落絮,

    展開閱讀全文 ∨

    史書記載

    5

    張鵬翮,字運青,四川遂寧人。康熙九年進士,選庶吉士。改刑部主事,累遷禮部郎中。十九年,授江南蘇州知府,丁母憂。除山東兗州知府,舉卓異,擢河東鹽運使,內遷通政司參議,轉兵部督捕副理事官。從內大臣索額圖等勘定俄羅斯界,還擢大理寺少卿。二十八年,授浙江巡撫。疏言紳民原畝捐谷四合,力不能者聽。旋以杭州、嘉興等府秋收歉薄,請暫免輸谷。上曰:“昨歲浙江被災,循例蠲賦,并豁免錢糧,豈可強令捐輸?鵬翮原題力不能者聽,自相矛盾。”下部議,奪官,上寬之。尋授兵部侍郎,督江南學政。三十六年,遷左都御史。三十七年,遷刑部尚書,授江南江西總督。三十八年,上南巡,命鵬翮扈從入京,賜朝服、鞍馬、弓矢。初,陜西巡撫布喀劾四川陜西總督吳赫等侵蝕貧民籽粒銀兩,命鵬翮與傅臘塔往按。還奏未稱旨,命鵬翮與傅臘塔復往陜西詳審。三十九年春,還奏布喀、吳赫及知州藺佳選、知縣張鳴遠等侵蝕挪用,各擬罪如律。上諭大學士曰:“鵬翮往陜西,朕留心訪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評價

    6

    張鵬翮歷官五十余年,立志遠大,以身許國,品行高尚,作風嚴謹,一生精覃,清操自矢,才干非凡,政績卓著,名滿天下,時稱“賢相”、“清官”。

    康熙帝對他的評價是:“天下廉吏,無出其右”。

    雍正帝贊譽他:“志行修潔,風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評價之高,無出其右。集政治家、水利專家、詩人、文學家、外交家、教育家于一身,為清代四川人中官位最顯赫、名聲最響亮的人物。

    影視報道

    7

    四川經(jīng)視2013年攝制播放了巴山蜀水之城市故事《清官張鵬翮》,對張鵬翮進行了全面評價。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2017年12月12日發(fā)布專題片《四川蓬溪張鵬翮:仕宦不得以賄敗官,貽辱祖宗》。

    研究組織

    8

    張鵬翮文化研究會

    2015年11月2日,四川省蓬溪縣成立了張鵬翮文化研究會,對張鵬翮及其家族進行全面研究。

    研究成果

    9

    張鵬翮詩選

    《張鵬翮詩選》,胡傳淮編選,2006年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該書以清代光緒八年(1882)刻本《張文端公全集》為底本,精選出張鵬翮詩歌288首,并附錄有關研究資料,是第一部關于張鵬翮的詩歌選本。張鵬翮以名臣著稱,其詩也自成一家。然而后世對他的介紹和研究做得很不夠,許多人不知道張鵬翮在清史上那段輝煌。數(shù)典不應忘祖,張鵬翮是一位不該湮沒的詩人,他的詩應該進行研究,應該為人們所了解。有鑒于此,胡傳淮用數(shù)年時間,遍查有關資料,以清代光緒八年(1882)刻本《張文端公全集》為底本,對張鵬翮現(xiàn)存詩作,一一認真審讀,反復斟酌,選出288首,編成《張鵬翮詩選》一書。當然,他的精華之作,并不止此;而且所選之詩,也不一定全是精華。只是為了對張鵬翮詩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力圖從題材、體裁、思想、藝術上,能夠基本反映作者的面貌。張鵬翮之詩直抒性情,清淺自然,平實易解,毋須煩瑣箋注,所以本書沒有對張鵬翮詩作注

    展開閱讀全文 ∨

    文端遺跡

    10

    四川省遂寧市張鵬翮紀念館

    張鵬翮紀念館位于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鏡園百廉廣場北側,建筑面積500平方米,按照川中民居院落風格設計。主廳展示清代康熙帝褒之為“天下第一清官”的張鵬翮的史料。張鵬翮一生功績主要在“四治”,即在治國、治家、治河、治學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這“四治”中,又具體落實到了一個“勤”字。治國做到了“勤政廉潔”,治家做到了“勤儉和睦”,治河做到了“勤勉科學”,治學做到了“勤奮嚴謹”。張鵬翮紀念館為國家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湖北省麻城市張鵬翮紀念館

    張鵬翮祖籍湖北省麻城市,其先祖張萬于明代洪武初年遷居蜀中遂寧黑柏溝。為了紀念張鵬翮,湖北省麻城市龍池橋街道辦事處白塔河社區(qū)建立了張鵬翮紀念館,供人們參觀。

    御書樓

    御書樓為遂寧張文端公鵬翮故居,位于遂寧市船山區(qū)小東街。民國時火毀。今于船山區(qū)海琪古鎮(zhèn)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