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黎庶昌簡介

    黎庶昌

    更新時間:2019-04-18 08:42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齋,自署黔男子,貴州省遵義縣東鄉(xiāng)禹門人。黎皚第四子。早期從鄭珍學習,講求經世之學。清咸豐十一年(1861),貴州因地方戰(zhàn)亂停止鄉(xiāng)試,黎庶昌北上赴順天府鄉(xiāng)試。時值英法聯(lián)軍進攻北京,太平天國占據南京,清廷內外交困。是我國晚清時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黎庶昌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日期:1837年

    逝世日期:1898年

    職業(yè):政治 外交家 文學 散文家 學者

    代表作品:《西洋雜志》、《古逸叢書》等

    家鄉(xiāng):貴州遵義

    人物經歷

    2

    同治元年(1862),慈禧太后下詔求言。黎庶昌以廩貢生上《萬言書》,痛陳時弊,盡言改良主張。朝廷降旨以知縣補用,交曾國藩的江南大營差遣。入曾國藩幕,深得信任,黎庶昌隨營6年,與張裕釗、吳汝綸、薛福成以文字相交,并稱“曾門四弟子”。曾國藩調任,黎庶昌留江蘇候補,曾任代理吳江知縣、青浦知縣、揚州荷花池榷務等職。

    光緒二年(1876)起,中國向各國派遣公使。黎庶昌被薦,先后隨郭嵩燾、曾紀澤、陳蘭彬等出使歐洲,歷任駐英吉利、德意志、法蘭西、西班牙使館參贊。開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動。

    在歐洲5年,游歷了比利時、瑞士、葡萄牙、奧地利等10國,注意考察各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地理和民俗風情等,寫成《西洋雜志》一書,成為清代黔北走出封閉“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光緒七年(1881),摧升道員,賜二品頂戴,派任駐日本國大臣。黎庶昌時年44歲。三年后,回國丁母憂。十三年服闋,再度派駐日本。光緒十六年,任滿歸國后。

    18

    展開閱讀全文 ∨

    教育理念

    3

    黎庶昌除了在散文創(chuàng)作、古籍整理及外交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之外,頗為值得稱道的是,他具有與時代同步前進的國際眼光,能夠將自己的見聞對照中國封建體制,提出改革中國封建教育的科學建議,并創(chuàng)辦“新學”付諸實施,可謂是一位教育改革家。就其在不同時期對待教育的態(tài)度而言,大致可分為“尊崇傳統(tǒng)教育方式、形成教育改革思想、實踐教育改革”三個階段。

    黎庶昌作為來自邊遠地區(qū)-貴州的一名文人學士,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命運,自然也不可能超脫科舉考試的藩籬。因此,他12歲便師從楊開秀(字實田)先生學習傳統(tǒng)儒學經典文化和科舉應試知識。繼楊開秀先生之后,又師從伯父黎詢(字雪樓,晚號拙史)。雪樓先生曾在外為官,晚年辭官返家時用薪傣購買了大量古籍帶回沙灘,存于鋤經堂內并開架讓子侄們閱讀,黎庶昌當是受益者之一。加之表兄鄭珍、內兄莫友芝,家兄庶燾、庶蕃,從兄兆勛等的教導、影響,使得他不僅開拓了閱讀視野,更形成了奮發(fā)進取、刻苦

    展開閱讀全文 ∨

    外交理念

    4

    以文化為紐帶走出國家

    黎庶昌與他同時代的外交官一樣,在時代風云的推動下,不僅走出貴州的崇山峻嶺,而且走出國門,邁向世界。成為近代為數(shù)不多的睜眼看世界的先進中國人行列中的一員。就清代的外交官當中自郭嵩燾以下,出了不少的洋務派和維新派,如曾紀澤、李鳳苞、薛福成、黃遵憲等。黎庶昌似乎沒有被劃歸什么派,他的興趣也確乎不在政治、經濟方面。訪書、編書、著書、刻書都是文人學者“當行”的事情。正是這不經意的文事,形成了黎庶昌獨特外交風格——文化外交。即以文化為紐帶,通過深切體察駐在國情況,了解駐在國的文化。在這個基礎上努力做到彼此認同,再以這種認同感為基礎,與駐在國人士建立深厚的友誼,以期達到外交目的。

    文化外交風格的形成

    黎庶昌的文化外交風格并不是一蹴而就地形成。也經歷了一個逐步形成發(fā)展并且成熟的過程。未出國前,黎庶昌受社會輿論和儒家“夷夏之辯”的影響。視西方各國為不文明的“夷狄”之邦。在出使西洋過程中,黎庶昌

    展開閱讀全文 ∨

    藏書大家

    5

    兩次出使日本期間,留心自唐、宋、元、明以來,在中國失傳而流失到日本的舊籍。凡在國內失傳的,不惜以重金求購。不愿售者,則付資影印。對藏之于日本宮廷秘閣的珍本,則以大使身份求之于官方派人去影印。如是收集經年,先后得26種,共200余冊。同時對楊守敬在日本大量采購古書,極為贊賞,楊守敬為他起草一篇《日本訪書緣起條例》,遂多方勤奮搜求,許多為國內久已絕跡的古代逸書殘本。如《文館詞林》、《太平寰宇記》等,又有很少見的宋刻《老子》、《荀子》等。他曾說秘本珍笈是乃公器,愿與天下學者共之。于光緒中由楊守敬協(xié)助,匯輯刻印成《古逸叢書》共200卷,收書26種,多為國內所沒有的唐、宋、元版古籍。又經楊守敬評校,刻印極精。潘祖蔭、李鴻裔見到后,拍案稱絕。葉昌熾記其刻書“初印皆用日本皮紙,潔白如玉,墨如點漆,醉心悅目?!笨膳c宋本相媲美。家有“拙尊園”積書2萬卷,編有《拙尊園存書目》,按照經、史、子、集、叢書五大類分類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著作

    6

    黎庶昌的文章多經世之言,其出使外國紀游之作,尤寄深意。黎庶昌使日期間,曾搜羅典籍,刻《古逸叢書》26種共200卷;為家鄉(xiāng)購南藏本佛經全帙6771卷;又與日本友人以詩文唱和,刻《日東文讌集》3編,于保存典籍和中日文化交流頗有貢獻。黎庶昌在文化方面的貢獻,主要是編印了《古逸叢書》。這部書共二十六種計二百卷,系黎庶昌在日本利用外交事務之余,將我國早已散佚而流存日本的唐、宋、元、明珍貴古籍,以高級紙張影印編輯而成。其中包含了唐本《玉篇》零本三卷半、《文館詞林》十三卷半、宋本《史略》六卷、《太平寰宇記補闕》五卷半等。這對我國古漢語、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極為有用的。

    一生著述達20多種。已刊行者有《拙尊園叢稿》(6卷)、《西洋雜志》(8卷)、《丁亥入都紀程》(2卷)、《海行錄》(1卷)、《遵義沙灘黎氏家譜》(1卷)、《黎氏家集》(40卷)、《黎星使宴集合編》(6冊)、《曾文正公年譜》(12卷)、《全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典故

    7

    說起黎庶昌,不得不說起“沙灘文化”,說起“沙灘文化”,就要說說沙灘這個地方。

    沙灘位于貴州遵義縣新舟鎮(zhèn)沙灘村,沙灘的得名,來自于村前那條叫安樂江的河流。安樂江顯然不能像大河一樣,有一瀉千里的氣概和大浪淘盡石沙的力量,它只是一條纖秀而碧藍的小河,悠閑地從村前緩緩淌過,于是淘不盡的沙堆積了起來,天長日久便成了一個四面環(huán)水的美麗沙島。

    在長江上游無數(shù)的大支流小支流中,有無數(shù)這樣美麗的沙灘,靜靜地睡躺在河流上,或偶有人涉足,感嘆一句,或百年千年無人問津,只是漁翁的稍息之所??墒钱斠粋€沙灘有了文化內涵,這個沙灘就不僅僅只是躺在一條自然的河流上,它已經屹立在了人類歷史的長河里,受萬人矚目。

    沙灘是一個神奇的小山村,它后枕子午山,前流安樂江,方圓不過十里,在晚清百余年間,卻從這里走出了幾十位著名學者。在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的西南巨儒鄭珍、莫友芝、黎庶昌是為“沙灘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譽為黔中“清代三賢”。沙灘學者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點評

    8

    黎庶昌志在用世,自稱“雅不欲以文士自期”(《青萍軒遺稿序》)。所以他論學為文,力主“因文見道”(《答趙仲瑩書》)。光緒十年,曾向清廷上《敬陳管見折》,主張整飭內政,酌用西法,修鐵路,練水師,興商賈,走強國富民之路。惜未能被采納。

    在新疆問題上,堅持應該維護主權,反對李鴻章放棄新疆,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為了防俄,三次寫信給曾紀澤,主動請纓,要求深入西伯利亞,中亞腹地考察,表示為此“不惜驅命”。

    羅文彬說:“其言多經世意,主實用”(《拙尊園叢稿》跋)。黎庶昌為文長于敘事,宗法桐城派,嘗編《續(xù)古文辭類纂》,闡發(fā)桐城義法,推演《經史百家雜鈔》的宗旨。但他晚年所作紀游之文,自由抒寫,明潔動人,并不全受桐城義法束縛。除《西洋雜志》外,《卜來敦記》、《巴黎賽會紀略》、《游日光山記》、《游鹽原記》、《訪徐福墓記》等,都有一定成就。羅文彬評其文:“特有奇氣。雖大旨遠祖桐城,近宗湘鄉(xiāng),而不規(guī)規(guī)一格?!鳖H為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