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筱俊亭
別名:原名張忠善、張俊亭、花俊亭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21年12月
逝世日期:2013年11月4日
職業(yè):評劇表演藝術家
代表作品:《打金枝》《對花槍》《楊八姐游春》《小院鳳波》《井臺會》
主要成就:評劇筱派創(chuàng)始人
優(yōu)秀傳人:新少敏、小筱俊亭、王筱萍
籍貫:山東省慶云縣
從藝經(jīng)歷
筱俊亭,原名張忠善,又名張俊亭,原籍山東省慶云縣東辛店鄉(xiāng)張瑪瑯村,1921年出生于天津,6歲喪父,8歲學藝,后拜老藝人楊義為師學習蹦蹦兒戲。由于當時沒錢請名師,她就“跑連外”流動獻藝,幾乎演遍了德州、桑園、滄州的大小村莊,戲班的老先生就給她起了個藝名“花俊亭”,大人都親切地叫她“小俊亭”。13歲時她就當了小主演,貼戲報和戳水牌時,都要寫上主演的名字,于是改為“筱俊亭”。在演出中,筱俊亭又得到朱金財、劉慶堂、寇文質(zhì)等多位老藝人指教,藝術表演長進很快。
20世紀30年代末期,筱俊亭在天樂戲院搭班唱戲。這一時期她與評劇名伶劉翠霞、愛蓮君、鮮靈霞、新鳳霞等同臺演出,并努力學習她們的優(yōu)長?!敖鹕じ柰酢瘪樣耋系木╉嵈蠊?、侯永奎的昆曲等也都成為筱俊亭百看不厭、取之不盡的的藝術精華。后來在排演新劇目時,一些美妙旋律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融入到她的唱腔中,使她的演唱巧腔迭出,回味無窮,獨具魅力。16歲那年,筱俊亭與名角
社會職務
筱俊亭,1959年后歷任沈陽市評劇院副院長、藝委會主任,沈陽市文聯(lián)、中國劇協(xié)遼寧分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擅用低音域,對評劇青衣、老旦唱腔有發(fā)展創(chuàng)造。代表劇目有《楊八姐游春》《打金枝》《對花槍》《井臺會》《楊門女將》《母女倆》等。有《筱俊亭唱腔選》。
筱俊亭和韓少云、花淑蘭同是我國著名的評劇表演藝術家,開創(chuàng)了評劇藝術的三大流派,她是“筱派”的創(chuàng)始人,晚年仍然活躍在舞臺上,可謂藝壽長春。
寶刀不老
1980年,這位沒有多少文化的老人勇于挑戰(zhàn)自我,又開始了編劇生涯。筱俊亭與劇作家任峰、章平合作編寫的《這樣的女人》,成為一部影響非常廣泛的精品劇目,1981年經(jīng)中央電視臺拍成電視戲曲片《小院風波》在全國播放。此后,她又編演了《包公審太后》《兒女情》《賣油郎趕船》《聚寶盆》等多出劇目,均深受好評。
筱俊亭曾任沈陽評劇院副院長、沈陽市文聯(lián)副主席、遼寧省文聯(lián)副主席、遼寧省劇協(xié)副主席,是全國劇協(xié)會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在70多年的演藝生涯里,她先后演出過200多個劇目,塑造的《井臺會》中的李三娘、《打金枝》中的皇后、《穆桂英掛帥》中的穆桂英、《對花槍》中的姜桂芝、《楊八姐游春》中的佘太君《江姐》中的雙槍老太婆、《洪湖赤衛(wèi)隊》中的韓母、《這樣的女人》(小院風波)中的田大娘等角色均十分精彩,其中不少膾炙人口的唱段廣為傳唱。
個人榮譽
1951年應邀出關,到錦州演出,受到極大歡迎,連演七個月滿園,在遼陽、長春短期演出后,于1952年6月參加革命,加入錦州評劇院。這一時期的主要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臺》《劈山救母》《羅漢錢》《趙小蘭》《打金枝》等。1953年參加東北地區(qū)戲劇音樂舞蹈匯演,演出的《井臺會》獲東北文化部頒發(fā)的獎狀。1954年調(diào)入沈陽,任遼寧省評劇二團主演。1955年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前線慰問演出。1958年被評為先進生產(chǎn)工作者。1959年加入沈陽評劇院,被評為先進生產(chǎn)工作者,當選為遼寧省政協(xié)委員。1960年參加遼寧省好戲匯演,《穆桂英掛帥》《母女倆》獲表演一等獎。1963年被評為沈陽市先進工作者,同年被沈陽市人民政府任命為沈陽評劇院副院長兼院藝委會主任,此后當選沈陽市文聯(lián)副主席。1964年當選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77年文革結束后,重返舞臺,移植演出的《初升的太陽》受到好評,中國唱片社將主要唱段灌制唱片
人物特點
筱俊亭是全國劇協(xié)會員、遼寧省文聯(lián)副主席、省劇協(xié)副主席、沈陽市文聯(lián)副主席。她嗓音渾厚圓潤,低回婉轉(zhuǎn),剛柔兼?zhèn)?,吐字清晰,噴口有力,?jié)奏靈活流暢。她盡幾十年的刻苦鉆研,為開拓評劇老旦行當做出了卓越貢獻,演出的主要劇目有:《對花槍》《打金枝》《楊八姐游春》《包公審太后》《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母女倆》《母親》《豐收之后》《小女婿》《洪湖赤衛(wèi)隊》《江姐》《甜蜜的風波》等。在80年的演藝生涯中,筱俊亭不輟研究,結合自身條件反復探索,塑造了眾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創(chuàng)造出獨具風彩的老旦唱腔,并得到廣大觀眾、藝術專家及同行們的認可,世稱“筱派”。其女小筱俊亭是其藝術流派的得力傳人。
藝術特點
她對評劇老旦腔進行了革新,與琴師合作創(chuàng)造的[哭調(diào)]、[反調(diào)尖板]、[反調(diào)回龍]、[反調(diào)二六]、[慢中板]、[快流水]等新的板式,不但豐富了評劇的板式種類,還極大地拓寬了評劇聲腔的表現(xiàn)力,為中國的評劇藝術做出了極大貢獻。
筱俊亭現(xiàn)定居天津,雖已年過八旬,但依舊活躍在祖國各地的舞臺上,每次評劇盛會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在演出之余,她還在忙著搞音配像,忙著總結藝術經(jīng)驗、撰寫回憶文章。其女小筱俊亭自幼隨母學戲,是其藝術流派的得力傳人,現(xiàn)為國家一級演員,在廊坊工作,工青衣、老旦、反串小生,多次在省市專業(yè)比賽中獲獎,錄制的光盤《楊八姐游春》《打金枝》《對花槍》《包公審太后》《小院風波》《井臺會》等在市場發(fā)行。
社會評價
河北省廊坊市藝術研究所負責人劉茂林:“筱俊亭的逝世是中國評劇界的重大損失。我們?yōu)槭ミ@樣一位尊敬的長者、好藝術家而感到萬分悲痛?!薄绑憧⊥ぴ谖涨叭怂囆g營養(yǎng)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拓寬評劇聲腔的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出莊重沉穩(wěn)、開闊大方、風格獨具的老旦唱腔。同時,她摸索出一整套老旦表演模式,創(chuàng)立了評劇領域前所未有的老旦行當,被譽為‘中國評劇老旦第一人’!”“她還與琴師合作,創(chuàng)造了哭調(diào)、反調(diào)尖板、反調(diào)回龍、反調(diào)二六、慢中板等板式,豐富了評劇的板式種類,極大地拓寬了評劇聲腔的表現(xiàn)力?!?/p>
河北省廊坊市藝術研究所編劇景娟榮:在筱俊亭居住的農(nóng)家小院,經(jīng)常有戲迷朋友前來請教,筱俊亭總是來者不拒,熱心輔導。她還在這里接待了來訪的花淑蘭、李福安、李少巖、花硯茹、王素秋等藝術名流。
河北省廊坊市藝術研究所編劇景娟榮:“先生演唱技藝精湛絕倫,做人心胸坦蕩、寬厚仁慈、無私奉獻、勤勞誠實,在人民群眾中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她是一位德
活動年表
1991年1月,農(nóng)歷庚午年:1991年全國評劇名家薈萃寶坻縣演出舉行。
全國評劇名家薈萃寶坻縣舉行了評劇表演盛會。參加演出的有:六歲紅、鮮靈霞、花月仙、筱俊亭、李憶蘭、趙麗蓉、新鳳霞、李福安、劉小樓、蓮小君、羊蘭芬等。
2006年9月20日,農(nóng)歷丙戌年閏七月廿八日,晚:中國大戲院開業(yè)70周年慶典演出第二場。
中國大戲院開業(yè)70周年慶典演出第二場。本場為戲曲名家經(jīng)典薈萃演出,邀請當時京劇、評劇、豫劇、越劇、河北梆子等劇種中碩果僅存的流派藝術家與部分傳人同觀眾見面并表演拿手唱段。包括李世濟(攜徒李海燕,呂洋)、張春華、景榮慶、劉秀榮(攜徒王艷)、孫毓敏、李硯秀、趙慧秋、李鳴巖、譚孝曾、孫明珠、康萬生、任德川、汪慶元、馬金鳳、筱俊亭、王璦璦、左大玢、李愛琴、劉玉玲等。
11月14日晚,沈陽演藝集團將為旗下的沈陽京劇院、沈陽評劇院、沈陽曲藝團、沈陽歌舞團和沈陽市藝術學校舉辦生日慶典晚會《輝煌的歷程》。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