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劉北茂
別名:劉壽慈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張家港
出生日期:1903年
逝世日期:1981年
職業(yè):音樂家、教育家
畢業(yè)院校:燕京大學
主要成就:一代民族音樂大師
代表作品:《漢江南》、《前進操》、《漂泊者之歌》
人物簡介
劉北茂是中國杰出的民族音樂家劉天華的胞弟、著名的民樂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樂教育家。由于父母早逝,他自幼在兄長(長兄劉半農、二兄劉天華)的關懷下成長。在劉天華的悉心指導下,早年就掌握了許多種中外樂器的演奏技巧,對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尤為精通。劉北茂在青少年時代,就已顯示了他的音樂才能。1927年,劉北茂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燕京大學英文系,后在上海暨南大學、北京大學、西北聯(lián)大等學校從事《莎士比亞作品選讀》、《詩學》、《作文指導》等專業(yè)英語的教學與研究。劉天華逝世后,為了繼承其“改進國樂”的遺志,劉北茂在堅持文學專業(yè)英語教學與研究的同時,更加發(fā)奮學習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并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他寫的《漢江南》、《前進操》、《漂泊者之歌》、《小花鼓》等二胡獨奏曲,真摯、深刻地抒發(fā)了在反動統(tǒng)治下正直的知識分子對祖國、對人民的愛和對敵人的恨。十年動亂期間,他雖身受其害,但仍以極大的熱情和毅力,寫下了深切懷念老
藝術之路
劉北茂記憶力好,模仿力強,小學時即在教會學校學英語,與后來成為著名語言學家的呂叔湘同學。他高中時即在本校教英語,1923年考入東吳大學,后又考入燕京大學插班生,29歲即成為北京大學英語教授,為名重一時的莎士比亞研究專家。
劉天華去世后,劉半農對他講:“二哥子女尚年幼,學生中爭氣的不多,看來二哥的事業(yè)要你來繼承?!睆拇?,劉北茂改習音樂。1935年,紀念劉天華逝世3周年活動中,劉北茂演奏劉天華十大名曲,技驚四座。
“七·七事變”后,有人鼓動劉北茂去偽教育部任高級秘書,他怒斥其人,堅決不為日本人做事,并稱病不去上課。歷盡艱辛,繞道香港、云南等地,奔赴西北抗日文化的重要陣地——陜西城固,應魯迅摯友許壽裳先生之邀,到西北聯(lián)合大學任教。劉先生的這一壯舉,表現(xiàn)了他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主義情操。
解放戰(zhàn)爭后期,南京國民黨反動政權風雨飄搖,但它仍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反而變本加厲地對廣大人民實行殘酷的統(tǒng)治。就在這種情
主要作品
1940年,劉北茂發(fā)表了聞名于世的《漢江潮》《前進操》和《漂泊者之歌》等二胡曲。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zhàn)爭的時代風云和廣大人民悲壯激越的斗爭精神。
1942年,在由陜遷蜀的途中,劉北茂先生創(chuàng)作了《乘風破浪》的二胡曲,反映了作者當時遠大的抱負與堅定的信念。
1943年春節(jié)期間,劉北茂先生興之所至。一氣呵成,創(chuàng)作了二胡曲《小花鼓》。該曲通過對孩子們新春佳節(jié)時的歡樂歌舞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在艱苦環(huán)境中的樂觀主義情懷。新中國建立后,劉北茂先生獲得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廣闊的歷史舞臺和空前優(yōu)越的創(chuàng)作條件,他的藝術境界不斷升華,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不僅佳品迭出,而且在主題與藝術上更趨成熟。
1950年。劉先生創(chuàng)作了二胡曲《農民樂》,這是作者向新中國獻禮的第一首作品。此后,劉先生精神倍增,才思噴涌,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歡樂舞曲》《太陽照耀到祖國邊疆》《愉快之歌》等20余首二胡曲。
1958至1971年,在借調到合肥藝術學院、安徽師范大學任
研究書籍
1957年音樂出版社出版《二胡創(chuàng)作曲集》(劉北茂曲)
1960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美麗的包河》(劉北茂曲)
2002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劉北茂紀念文集》(劉育熙作)
2003年國防大學出版社出版《劉北茂二胡曲集》(劉北茂曲)
2004年人民音樂出版《劉北茂二胡曲集》(劉育煦作)
2004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劉天華音樂生涯》(劉北茂述)
2011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流芳曲:劉北茂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劉育熙,馮國瑞作)
家庭簡介
兄劉半農(1891-1934),名復,原名壽彭,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同時,他又是我國語言及攝影理論奠基人。他的《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是我國第一個獲此國際大獎的語言學家。
兄劉天華(1895-1932)原名壽椿,半農二弟,中國現(xiàn)代民族音樂事業(yè)的開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國現(xiàn)代民族音樂的一代宗師。他在我國音樂史上第一個沿用西方五線譜記錄整理民間音樂,大膽借鑒“西樂”改進國樂。他不僅創(chuàng)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鳥語》、《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他是我國現(xiàn)代音樂史上專業(yè)二胡學派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樂器納入高等音樂教育課程。他是民族樂器的革新者,將傳統(tǒng)的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使二胡的表現(xiàn)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將琵琶的四相十品改革成六相十八品半,使琵琶成為世界通用的音律十二平均律樂器。賦予這兩件古老
人物評價
劉北茂是劉天華二胡學派開創(chuàng)人之一,是最直接和最優(yōu)秀的傳承者、發(fā)展者,在1932年劉天華英年早逝之后至20世紀60年代這一階段,劉北茂以二胡教學、演奏、創(chuàng)作三方面貢獻,為該學派和二胡藝術事業(yè)發(fā)揮了承前啟后、填補歷史空白的作用。劉北茂在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中應當擁有不可或缺的燦爛篇章。他是中國音樂界的“梵高”。其藝術成就的價值遠遠沒有被我們所認識,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工作的深人,其光彩將會愈加顯現(xiàn)出來。有的學者形象地說劉北茂的大量作品猶如一座剛剛被打開的敦煌藝術寶庫,琳瑯滿目的音樂財富有待人們去認識和欣賞。劉北茂先生生前說過:“音樂和音樂家,首先是為不搞音樂的人們服務的?!边@正是貫穿予北茂先生一生最寶貴的平民音樂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寫照,是當之無愧的一代民族音樂大師。
劉北茂先生一生從事民族器樂的創(chuàng)作、演奏和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劉先生的為人,高風亮節(jié),待生如子,表現(xiàn)了一位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貴品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