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顧景星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北蘄春縣蘄州鎮(zhèn)
出生日期:1621年
逝世日期:1687年
職業(yè):清代文學(xué)家
代表作品:《白茅堂集》 《南渡來耕集》 《讀史集論》
簡介
顧景星(1621年~1687年)清代文學(xué)家。字赤方。號黃公。蘄州(今屬湖北蘄春縣蘄州鎮(zhèn))人。明末貢生,南明弘光朝時考授推官。入清后屢征不仕??滴跫何?1679年)薦舉博學(xué)鴻詞,稱病不就。
顧景星記誦淹博,詞作及詩文皆名于當(dāng)時。在京師時和方孝標(biāo)、邵長蘅、周亮工、施閏章等交游,受到器重。他有些詞里透露出故國之思,黍離之痛。如:“永嘉恨,難磨滅;天寶事,何人說?向玄都觀里,偷彈淚血”,“問嫦娥,何事不長圓?山河缺!”〔滿江紅〕《和王昭儀韻》)又如"班超老去,文姬歸晚,一樣天涯","數(shù)聲玉笛,幾陣黃沙"(〔柳梢青〕《題邊庭夜宴圖》)。都顯示其悲涼郁勃之情和幽恨孤憤之心。詩如《吳易擒》記載明清易代之際義軍領(lǐng)袖被誘捕故事,《寡婦謠》暴露當(dāng)時官吏橫征暴斂,民眾瀕于絕粒的生活現(xiàn)實,《題內(nèi)府所藏唐人百馬卷子》則借題發(fā)揮:"當(dāng)時芻秣盡凡才,急難何曾見騰逸",指斥庸流臨難退避,不齒于人。文如《春秋論》、《蔡邕論》、
藏書與著述
家有藏書,其“白茅堂”藏書充棟,但不善著錄,信手取之。為著《虎媒記傳奇》,遍閱所藏,嘗不能足,乃遍訪大江兩岸藏書之家,未果。歸而嘆曰:恨余不能藏天下之書,來世有果,定不負(fù)此望矣!記誦淹博,詞作及詩文皆名于當(dāng)時。在京師時和方孝標(biāo)、邵長蘅、周亮工、施閏章等交游,頗受器重。詩文頗多故國幽思之論,如《春秋論》、《蔡邕論》、《讀史輯論自序》、《半舫齋詩序》、《和山堂詩序》等,或評議歷史人物,或闡述詩文理論,都有一定的見解和文采。著有《白茅堂集》46卷,有康熙刻本,《白茅堂詞》、《讀史集論》、《贉池錄》、《顧氏列傳》、《南渡來耕集》、《阮籍詠懷詩注》、《李賀詩注》等。
近年來諸多的研究成果顯示,顧景星為《紅樓夢》的真正作者。
個人作品
著有《白茅堂集》46卷,有康熙刻本,《白茅堂詞》1卷,另有《讀史集論》9卷,《贉池錄》118卷,《顧氏列傳》15卷,《南渡來耕集》73卷,《李時珍傳》等。
補(bǔ)遺
野菜贊 ﹝清﹞顧景星撰
顧子歸里歲丁壬辰,饑饉無食,藜藿之羹,并日不給。偕婦于野,采草根實苖葉,遂不死焉。鼓腹自得,各為贊之。四十四種:
⊿野麥<燕麥也,有小米可作粥>
周道茂草,我心忡忡。旅榖圣米,饑腸不充。亦有燕麥,弗種胡芃。黍離之歌,猶曰正風(fēng)。
⊿蕨藄<苦澀,湯中薄出之,榨出汁,鮮藏皆可。根皮搗爛澄水中,布袋漉作粉,甘滑。一種迷蕨,生水濵,枝葉垂水中,即薇也>
爾雅書虌,是曰厥萁。為粔為籹,其甘若飴。陟彼南山,詩人識之。一曰迷蕨,首陽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