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顧竹軒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省鹽城建湖(祖籍阜寧)
出生日期:1885年4月17日
逝世日期:1956年7月6日
綽號:江北大亨
人物簡介
顧竹軒(1885年4月17日-1956年7月6日),字如茂,江蘇鹽城人。
少時家境貧寒,十六歲那年蘇北大災荒,顧隨難民大軍到上海謀生,以拉黃包車為業(yè)。后加入青幫,逐漸在閘北擴展勢力,收徒納眾,成為著名的幫會首領。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時候,人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顧竹軒這個著名幫會人物并沒有像杜月笙一樣逃亡海外。同年8月,上海市召開首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人們又看到顧竹軒作為特邀代表而出席會議。人們不禁要發(fā)問:顧竹軒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20世紀初,當顧竹軒背著被頭鋪蓋踏上十六鋪碼頭時,他望著車水馬龍的繁華街市,不存任何奢望,以豐衣足食為人生的最高理想。他沒有任何靠山,只有一身力氣,遂在閘北新疆路租了間破棚戶,靠拉公共租界協(xié)記公司的人力車過活。人力車上海人稱黃包車,拉黃包車也非好差使,三九日西北風直刺骨頭,手腳上生滿凍瘡,大伏天馬路上的柏油被曬得滾燙,腳上燙起一排水泡。十六七歲的顧竹軒不怕吃苦,終于挺了過來
人物生平
若提起舊上海的青幫大亨,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這“三大亨”了。但在蘇北人當中,號稱“江北大亨”的顧竹軒的勢力才是最大的,因此有人贈他“江北皇帝”這個稱號。
顧竹軒,字如茂,他的先祖為鹽城西北鄉(xiāng)(今建湖)人,與國民黨高級將領顧祝同是同宗;清代咸、同年間,顧家舉家乘破船流落至鹽城梁垛團(今建湖縣鐘莊鄉(xiāng)唐灣村),為人傭耕。
顧竹軒生于光緒十二年農(nóng)歷三月十四日,因在家中排行第四,鄉(xiāng)人習慣稱他為“顧四”。顧家因人多地少,顧竹軒的童年是在貧困中度過的。少年時,他力氣大,食量過人,十四、五歲時就能背起犁辮拉田。當時蘇北饑荒頻繁,光緒二十八年(1902)初,16歲的顧竹軒跟著母親、兄長顧松茂等人駕小船逃荒到上海謀生。
到上海之后,顧竹軒先落腳在閘北天寶里附近號稱“一百間”的地方,靠做馬路工,拉“野雞車”糊口。其間公共租界招收華籍巡捕,條件是體強力壯身高,文化程度不計。顧報考后即獲錄取,但后因私放
人物評價
顧竹軒出身貧寒,從社會底層起家,最終躋身社會中上層,成為社會名流、“海上聞人”;作為上海社會中的蘇北精英是毋庸置疑的。
顧竹軒的同鄉(xiāng)觀念強烈,重義氣,輕財疏義,在旅居上海的蘇北籍人士中很有地位,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其勢力范圍,以上海閘北為大本營,在公共租界內(nèi)亦有影響力,門徒達上萬之眾。因為顧竹軒以人力車起家,又做過公共租界的巡捕,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顧和社會底層人民有著“魚水交融”的交往,誰也離不開誰。顧的門徒中“盡管有低級的文職官吏、小軍官、一般警察,各種商販等,但人數(shù)最多的還是人力車行的行主及眾多的人力車夫”,是“舊上海最大的人力車霸主”,甚至有人把他稱為上海的“丐幫幫主”。
其在上海社會及青幫中的數(shù)十年沉浮的經(jīng)歷與杜相仿,一方面,曾指使門徒從事過不法勾當,幫助過國民黨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另一方面,又涉足諸多工商業(yè),擔任社會公職,積極聯(lián)絡和增進鄉(xiāng)誼,大力推動和參加對鹽阜等地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