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傅駿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1年8月
逝世日期:2006年9月18日
職業(yè):編劇
代表作品:《玉堂春》、《血手印》
作品
在更新越藝社時期,編寫新戲《英雄與才子》(又名《桃源夢》)。
在合作越劇團時期,初期創(chuàng)作《婚姻曲》(第一部作品,由戚雅仙演唱),風靡一時,灌成唱片后廣為流傳。此后又創(chuàng)作《卓文君》、《玉堂春》、《還我臺灣》(《鄭成功》)、《血手印》。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開始創(chuàng)作現(xiàn)代戲,作品有《母與女》、《火鳳凰》、《女共產黨員》、《一個平凡的母親》等。較有影響的有歷史劇《文姬歸漢》和現(xiàn)代劇《紅色醫(yī)生》,其中《紅色醫(yī)生》成了劇團的保留劇目。
文化大革命后,參加靜安越劇團,除修改加工了《血手印》、《玉堂春》,又新編(或與他人合作)《玉蜻蜓》、《賣油郎》、《古宮冤》、《教師日記》、《白兔記》、《杜秋娘》等戲。其中《玉蜻蜓》和《杜秋娘》(易名《金縷曲》)被攝制成越劇電視片。
曾寫過不少有關越劇的評論文章,如《漫談越劇男女合演問題》、《歷史人物的缺點與局限性》等,均在《文匯報》、《上海戲劇》等報刊發(fā)表。并編寫《戚雅仙表演
年表
1931年8月生于上海。
1951年2月,考入上海市文化局主辦的第一屆戲曲編導學習班,結業(yè)后分配到高劍琳、筱水招為主演的更新越藝社。
1984年至1986年,調任靜安區(qū)文化局副局長。
1986年春調往上海市文聯(lián),任《上海戲劇》雜志副主編,從事戲劇編輯和戲劇評論。其間,編寫出版了《戚雅仙表演藝術》一書。
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6年9月18日晚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