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孫枝蔚
別名:字豹人,號溉堂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陜西三原人
出生日期:明光宗泰昌元年
逝世日期: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
職業(yè):詩人
主要成就:著名詩人,內(nèi)閣中書
代表作品:《溉堂前集》九卷,《溉堂續(xù)集》六卷,《溉堂后集》六卷
人物作品
著有《溉堂前集》九卷,《溉堂續(xù)集》六卷,《溉堂后集》六卷,及詩余二卷,(均清史列傳)并行于世。
孫枝蔚(1620-1687年),亦叫孫八,字溉堂、叔發(fā),號豹人,陜西三原人,清初著名詩人。孫八一生,著述甚富:所著《溉堂集》,含《前集》九卷、《續(xù)集》六卷、《詩余》二卷、《文集》五卷、《后集》六卷,計二十八卷。其中《前集》、《續(xù)集》、《后集》為詩,計二千余首?!肚凹泛汀独m(xù)集》于康熙十八年刻于京師,均分體編年,分別為明末到順治間、康熙五年到十七年所作;《后集》刻于康熙六十年,亦為作者親手刪定,分體編年,為康熙十八年至二十五年所作詩。他成為客居揚州的清初關中遺民詩群中存詩量最多的詩人。
相關軼事
清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年間第一個己酉年)夏五月,潛江縣城衙門前正街,建起了一座西向的新樓。
這是知縣王又旦為迎接故友、清初著名詩人孫枝蔚蓋的住所。孫枝蔚客游四方,他受王又旦之邀,來潛江采風問俗。這次是從豐城出發(fā),在漢口逗留數(shù)日后,“便往潛江”的。王又旦工詩善書,嗜友若渴,為孫枝蔚的寓所親筆題寫了“焦獲寓樓”的匾額,安排好他的食宿。孫枝蔚旅途不乏艱險之事,但是在這個多雨的汛期,踏上當年地勢低洼潮濕的潛江,他感受到的卻是水患的無情。綿延的大雨使江河泛濫,沖潰了堤防。他目睹漲水的漢江和大水淹沒的村居,寫下了充滿憂慮和同情的詩歌:“我行歷四方,對此但哽咽。”他同時也牽掛著在堤上奔走救災的知縣王又旦,看到友人“行堤視水,歸來益瘦甚”,多次寫詩寬慰,并贊譽其為“賢令”。孫枝蔚此行,還帶來了布衣詩人吳嘉紀(字賓賢,號野人)的新詩稿,他評點后,又因為“美玉難攻,雖欲效他山之石不可得也”,想想“知味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