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顧知微
國籍:中國
出生地:南京
出生日期:1918年5月4日
逝世日期:2011年3月19日
職業(yè):地層古生物學家
畢業(yè)院校:西南聯(lián)合大學
代表作品:《中國的瓣鰓類化石》、《中國的侏羅系和白堊系》、《松遼地區(qū)白堊紀雙殼類化石》
人物生平
1918年(民國七年)5月10日,顧知微出生于江蘇南京。顧知微成長于父母雙亡的貧寒家庭,但青少年時代所生活的夢幻般的田園環(huán)境卻讓他對大自然的美難以忘懷。
1931年(民國二十年),被保送進入江蘇省立南京中學。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夏,因參加抗日示威游行被捕,南京中學被迫解散,轉入江蘇省立鎮(zhèn)江中學,次年畢業(yè)。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考入湖南大學礦冶系,就讀一年。
1938年,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地學系地質學專業(yè)。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畢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9月進入云南省地質調查所工作。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他由王恒升教授推薦,考入中央地質調查所,任技佐,開始主要進行石油和工程地質調查,后調到古生物地層研究室。
1949年,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0年夏,他毅然放下已有成就的三疊紀地層古生物研究,奔赴豫西宜洛煤田做地質普測。
1950年至1955年,由地質部借調,開展華北煤田地質調查,任
主要成就
顧知微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工作60余年,對中國的地質古生物事業(yè)做出了主要貢獻。早年對海相為主的泥盆紀、三疊紀地層和雙殼類古生物進行研究,20世紀50年代又率先對中國淡水雙亮類化石和中生代非海相地層開展研究。在國內首創(chuàng)陸相侏羅系和白堊系多門類化石的綜合研究,領導古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東北地區(qū)包括松遼、大慶油田、浙江、四川和云南等地進行考察研究,是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研究的奠基人。他進一步拓展了中國非海相雙殼類化石的研究,建立了侏羅紀、白堊紀的4個雙殼類序列,指出亞洲古陸的中國地域是歐亞大陸蚌類起源的中心之一。提出早期白堊紀的“浙閩運動”在形成中國今日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上以及對中國東部含油盆地的發(fā)育和與內生金屬礦產相關的巖漿活動等方面的作用,較“燕山構造旋回”的首次“寧鎮(zhèn)運動”更為重要。顧知微針對大慶油田和松遼石油普查的急需,鑒定編制了松遼平原白堊紀雙殼類圖版19幅及其地層分布表和說明,
社會任職
顧知微曾擔任中國古生物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地層委員會侏羅系組組長,國際地層委員會侏羅系分會、白堊系分會通訊委員等職。
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屆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委員。
1951年5月以來歷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