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顧鶴逸
別名:名麟士,字鶴逸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865年
逝世日期:1930年
職業(yè):畫家
人物簡介
顧鶴逸(1865~1930),名麟士,字鶴逸,自號西津漁父,別署西津、鶴廬、筠鄰。元和(今江蘇蘇州)人。清末著名書畫收藏家顧子山(名文彬、晚號艮龠、道光21年進士)之孫。父顧廷烈精鑒賞、好璽印,曾集拓新收舊藏自編《畫余龠印存》。顧鶴逸擅畫山水,亦精鑒別,秉承先志,廣事搜求,使“過云樓”所藏書畫更為豐富。有《過云樓書畫記》詳為述錄。涵濡功深故筆多逸氣,尤長臨古。其家怡園別業(yè),水木清華,嘗與契友會畫其中。光緒二十二年(1896)嘗為張詩舲作山水冊。1916年作歲寒清品圖。
繪畫風格
顧鶴逸所作山水多逸氣,自成高格。初學“四王”,后追宗元明諸大家,具有吳門畫派以健筆寫柔情,淡雅、秀麗、明快、清新的繪畫特色,有云林清秘遺風。其設色清麗雅逸,點苔沉著老健,晚年喜用枯筆皴擦,可與麓臺、石谷相頡頏,聲望極高。出版畫冊有《顧鶴逸山水冊》(西冷印社)、《顧鶴逸仿宋元山水冊》(天繪書局)、《顧西津仿古山水冊上下》(天繪書局)、《顧鶴逸中年山水精品》(天繪書局)等。著作有《過云樓讀書畫記》、《鶴廬畫贅》、《鶴廬印存》,以及未竟完成的《因因庵石墨記》等。1930年5月17日因患中風疾病壽終于朱家園寓所,享年六十又六。蘇州名士鄭逸梅曾挽之以詩。云:“當代丹青手,無心不遺,高風梅福隱,絕學虎頭癡。文苑有千古。雞林重一時,耕煙驂勒者,先后是我?guī)??!?/p>
人物軼事
顧鶴逸家學淵源,從小能得熏陶,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少年時,曾赴縣學應試,看到一老童生因不慎弄污試卷,跪在堂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曾與吳大征等十三人創(chuàng)蘇州第一個畫社于怡園,取名“怡園畫集”。他們訂立規(guī)約章程,每月集中三次,討論金石書畫,研究畫理書學或揮毫自娛,故怡園中的窗橇門框往往布滿字畫,陳列其中。社友中陸廉夫、任立凡、金心蘭、吳昌碩等,有時談得高興,還留宿園中,或去“過去樓”臨幕顧氏所藏名畫。他與昌碩相處甚篤,吳曾為其篆書三榜,即“一豐(峰)亭”、“鶴廬”、“楊某(梅)柯竹之齋”,并為其作“鶴廬印存序”。
在畫社活動中,由于鶴逸和廉夫兩人筆墨相近,合作較多,故陸廉夫的一小印,曰“顧陸丹青”,都用于合寫的書畫上海內,影響國外。
家庭
顧鶴逸有五子四女。三子顧公雄,世守“過云樓”書畫,不使散失??箲?zhàn)開始,為防止書畫遭殃,把家藏書畫遷移至光福保存。蘇州淪陷后,又將書畫從光福秘密運至上海,為避開途中日偽搜查,他把書畫藏匿在汽車底部,得以安全運抵上海,解放后全部捐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