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譚惕吾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湖南省長沙市
出生日期:1902.10.9
逝世日期:1997.2.10
職業(yè):原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副主席
畢業(yè)院校:北京大學
代表作品:《歐洲戰(zhàn)后十年史》《內蒙之今昔》《從國防前線歸來》
人物生平
譚惕吾,祖籍湖南茶陵,1902年10月9日出生于長沙。由于家境清貧,經常失學。但她生性聰慧,勤奮自學。
1916年6月,在長沙湘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讀書時,參加新民學會領導的湘南學生抵制日貨和驅張(敬堯)運動,這湖南學生會負責人之一。
1922年,考取北京大學的“克蘭夫人獎學金”,入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習,1926年肄業(yè)。
1925年,在北京參加"五卅"運動,同北京大學,中國大學,中法大學等校學生組織救國十人團,到東交民巷向英國使館示威并鼓動英使館工人罷工。
1926年春,積極投入了"三、一八"運動。
1930年6月,經朋友介紹,譚惕吾進內政部統計司當了科員,以后歷任代理科長、編審、視察,前后歷時15年。在這期間,她發(fā)表了大量抗日和保障女權的文章,并著有《內蒙之今昔》、《新疆之交通》。
1933年,在南京和曹孟君等人發(fā)起組織婦女文化促進會,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34
出版著作
1928年春,經北大老師周鯁生教授介紹,譚惕吾給商務印書館翻譯了《歐洲戰(zhàn)后十年史》,后來又翻譯了《經濟學原理》。著有《內蒙之今昔》、《從國防前線歸來》等。
人物評價
譚惕吾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統戰(zhàn)部在為她寫的生平中,稱贊她是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并高度評價她“從青年時代就接受進步思想,追求真理,主張正義,積極投身解救民族危亡和爭取人民解放的事業(yè),同反動勢力進行了英勇的斗爭。新中國成立后,她滿腔熱情地參加社會主義的事業(yè),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付出了畢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