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黃節(jié)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廣東順德
出生日期:1873年
逝世日期:1935年
職業(yè):報人
信仰:三民主義
生平簡介
黃節(jié)出身富裕商人家庭,不幸的是,十月成孤,家道敗落,迫使母子只得靠變賣家當相依度日。幼年由母親親授“四書”,22歲到簡岸草堂就讀,頗受老師簡朝亮道德學問熏陶;課余與同學鄧實結為知交,以匡世扶危相互勉勵。
兩年后,離簡岸入廣州花地云林寺潛心讀書。1900年前后,漫游各地,北登長城,出山海關,浪跡大江南北,廣泛接觸進步人士,逐漸形成反清革命思想。
光緒二十七年(1901)黃節(jié)回到廣州,與謝英伯等創(chuàng)辦“群學書社”,旋改名“武南公學會”,設中外報刊供人閱覽。
翌年,應順天鄉(xiāng)試,在策論中力陳同仇御侮方略,為同考官袁季九所贊賞,聯(lián)絡18房考官合力推薦,終遭主考陸潤庠阻抑而落第,遂絕跡科場,一意從事文化救國事業(yè)。轉赴上海,與鄧實創(chuàng)辦《政世通報》,介紹西方文明,宣傳強國思想。
光緒三十一年(1905),回鄉(xiāng)變賣祖業(yè),返滬與章炳麟、鄧實、馬敘倫、劉師培等創(chuàng)立國學保存會,大量搜購明、清間禁書,刊為《風雨樓叢書》及《古學
藏書故實
早年跟隨章炳麟,在上海創(chuàng)設國學保存會,刊印《風雨樓叢書》,創(chuàng)辦《國粹學報》,組織南社,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研究院導師,曾任廣東教育廳廳長、廣東通志館館長等職。光緒三十年(1904)和鄧實等人發(fā)起,成立“國學保存會藏書樓”,次年在上海建成。目的是“庋藏古今書籍,搜羅秘世圖書?!敝饕詹赜忻髂┛骨寮扒宕妨希卜e16萬余冊,附有美術、譯文、報刊,供會員及會外好學之士閱讀。不久因經(jīng)費短缺而中斷。私人藏書豐富,“蒹葭樓”、“讀書草堂”為其書樓,1902年建于廣州河南龍慶里,三楹藏書近萬冊,取《詩經(jīng)·秦風》詩義而名。藏書印有“一夢廬書畫印”、“蒹葭樓”等數(shù)枚。
著述名錄
黃節(jié)以詩名世,與梁鼎芬、羅癭公、曾習經(jīng)合稱嶺南近代四家,陳衍評論說:“其為詩,著意骨格,筆必拗折,語必凄惋”。陳三立推崇他“格澹而奇,趣新而妙,造意鑄語,冥辟群界,自成孤詣”。黃裳則說:“他走的是宋詩的路子,與一般同光體的詩人不同,我看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濃郁的家國之感。
”黃節(jié)著有《蒹葭樓集》。作品兼見唐詩的文采風華與宋詩的峭健骨格,人稱“唐面宋骨”。對先秦、漢魏六朝詩文頗多精當見解,著有《詩旨纂辭》、《變雅》、《漢魏樂府風箋》、《魏文帝魏武帝詩注》、《曹子建詩注》、《阮步兵詩注》、《鮑參軍詩注集說》、《謝康樂詩注》、《謝宣城詩注》、《顧亭林詩說》等。
代表詩作
《我詩》
亡國之音怨有思,我詩如此殆天為。
欲窮世事傳他日,難寫人間盡短詩。
習苦蓼蟲惟不徙,食肥蘆雁得無危?
傷心群賊言經(jīng)國,孰謂詩能見我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