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周炳琳簡介

    周炳琳

    更新時間:2019-06-02 09:34

    周炳琳(1892~1963),字枚蓀,浙江省臺州市黃巖縣(今稱黃巖區(qū))人。被選為民革中央委員,后任全國政協(xié)二、三屆委員。有《周炳琳文集》。1931年起長期擔任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教授兼法學院院長,抗戰(zhàn)時期擔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經(jīng)濟系教授,并一度兼任西南聯(lián)大法學院院長,還曾于1945年間一度擔任西南聯(lián)大常務委會代理主席。解放前曾任河北省教育廳長、南京政府教育部常務次長、國民參政員等職。解放后曾任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民革中央委員等職。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周炳琳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臺州

    出生日期:1892年10月23日

    逝世日期:1963年10月24日

    職業(yè):法學家、教育家

    畢業(yè)院校:哥倫比亞大學

    主要成就:“五四”運動先驅(qū) 為北大經(jīng)濟學發(fā)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代表作品:《周炳琳文集》等

    教授的一生

    2

    1931年秋,蔣夢麟卸任教育部長時,親自簽發(fā)公文任命他自己為北京大學校長。蔣對周發(fā)出“回母校系忙”的邀請。他欣然同意,回到北京大學任經(jīng)濟系教授和法學院院長,法學院下設(shè)法律、政治、經(jīng)濟三學系。這時,劉樹杞任北大理學院院長,尚缺文學院院長人選。蔣夢麟和周炳琳一起去苦苦勸說胡適任北大文學院院長,終于得到胡適的應允。(《胡適日記全編》第6卷第152頁)

    1937年春,經(jīng)蔡元培推薦,周炳琳出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常務次長。在任期間,遇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強迫北京各大學解聘進步教授之事。他認為大學應有一定的學術(shù)自由,聘不聘教授的權(quán)力應歸大學校長,作為上級的教育部只能撤換校長,而不能解聘教授,頂住了黨部的這一無理要求。在任期間,他曾給曹禺的劇作發(fā)獎,鼓勵青年作家。解放后,曹禺和巴金結(jié)伴來到北大教授宿舍看望周,對周執(zhí)弟子之禮,十分尊敬。

    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建議北大、清華、南開三校遷往長沙,成立臨時大學。他的夫人魏璧是長沙人,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生平

    3

    1892年10月23日生于其祖輩世代居住的黃巖西部山區(qū)(當?shù)厝朔Q“西鄉(xiāng)”)上垟鄉(xiāng)上山周,在其祖父晚年時舉家遷往黃巖城內(nèi)。曾就讀于黃巖城內(nèi)的旋珠小學和海門前所鎮(zhèn)的天主教堂小學。民國元年(1912),以第一名成績畢業(yè)于黃巖縣中學堂,次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5年,升北大法科經(jīng)濟門。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任全國學生聯(lián)合會秘書,編輯《全國學生聯(lián)合會日刊》。同年夏,與許德珩作為北大學生代表,聞一多、羅隆基為清華大學代表,到上海謁見孫中山。7月1日,參加少年中國學會,任編輯員,協(xié)助李大釗編輯《少年中國月刊》。9年,組織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夏畢業(yè)。7月,蔡元培選拔5名優(yōu)等學生,由上海民族資本家穆耦初資助出國留學。11年,取得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后入英國倫敦大學經(jīng)濟學院和法國巴黎大學深造。

    14年8月回國,任教北大經(jīng)濟系。經(jīng)李大釗介紹,參加國民黨。次年,任武漢商科大學教授。16年,任國民

    展開閱讀全文 ∨

    個人作品

    4

    1949年春,周炳琳拒絕飛往南京。秋,辭北大法學院院長之職,專任經(jīng)濟系教授。次年,兼任抗美援朝總會宣傳部副部長。參加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團結(jié)委員。1952年思想改造運動中,抗拒改造,經(jīng)多方面幫助,作4次大會檢討,8月在《人民日報》發(fā)表《我的檢討》。1953年,在政協(xié)二屆一次會議上,號召臺灣回歸。1956年,出席在芬蘭赫爾辛基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次年“反右派”運動中,思想抵觸,說“沒有看到他們有什么陰謀”,并嘆息“紂之惡,不如斯之甚也!”1963年10月24日卒,終年72歲。何香凝等組成治喪委員會,周恩來、彭真、許德珩等送花圈。周炳琳翻譯的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大綱》中法文部分,人民出版社于1962~1978年分5卷內(nèi)部出版。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黃巖區(qū)文化局編纂的《周炳琳文集》。

    刊發(fā)激文

    5

    周炳琳上發(fā)表《開放大學與婦女解放》一文

    1919年10月,周炳琳在《少年中國》上發(fā)表《開放大學與婦女解放》。周炳琳以為女子上大學,是女子實現(xiàn)自我解放的重要途徑。他說婦女解放問題歸根結(jié)蒂到教育,這是大家公以的。婦女受教育必須是自上而下的受教育。最上的教育自然要算大學教育,大學門類完備并可添設(shè)與女性相宜的科目。婦女不要解放則罷,若要解放,總得要開放大學。

    實行這辦法有三層好處:

    一、做到男女平等。平等真義是上升同高的平等,并不是把高的拉下來同我平等。

    二、婦女若有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社會地位自然增高許多,可以打破世上男子輕視婦女的陋習。而且學術(shù)競爭的結(jié)果,可以使婦女知道婦女不見得低于男子。

    三、已受高等教育的婦女知道婦女解放應該怎樣進行才能成功,知道自己對沒有受高等教育和完全沒有受教育的女同胞有指導啟發(fā)的責任。時日久一點,全國的婦女團結(jié)起來,對于一切不好的舊制度行總攻擊,那時完全解放一定能夠成功。